前阵子听朋友聊起德锐雷达的事儿,差点笑出声。这家德国厂商做自动驾驶雷达,在中国新能源车市场占了快三成份额,本来日子过得挺滋润。去年欧盟跟着美国搞芯片限制,他们想耍小聪明:高端雷达不给中国卖,只卖低端的应付事儿,以为这样既能交差欧盟,又能保住中国订单。结果呢?中国直接停了他们的稀土永磁材料供应——他们的雷达核心部件就得用这个,全球也就中国能稳定供这么多货。这家公司扛不住啊,欧洲那边的汽车厂催着要货,自家工厂却因为缺材料停工。最后只能灰溜溜发声明,说要恢复高端雷达供应,可又不肯完全放弃欧盟的限制条款。中国商务部直接怼回去:你要么彻底改,要么别想拿到材料。说白了,他们就是想既要又要,结果把自己玩进去了。
![]()
还有个日研化学的例子更有意思。这家日本企业生产锂电池电解液添加剂,本来是中国某头部电池厂的核心供应商。之前跟着美国限制供应,转头又想接中国小电池厂的低端订单。结果中国把他们列入不可靠实体清单,国内所有电池厂都不买他们的货。他们本来以为能靠印度工厂补缺口,可那些工厂连高端添加剂的生产线都没有,最后只能跑来中国道歉,不仅要恢复供应,还得降价10%。其实啊,他们就是抱着侥幸心理,觉得中国离不开他们的技术,可现在中国自己的添加剂技术早就起来了,少了他们也能转。
说到底,现在跨国企业的那套左右逢源的老路子早该扔了。以前中国企业没话语权,只能忍气吞声,可现在不一样了——在稀土、锂电池材料、光伏组件这些领域,中国早就能卡住别人的脖子。要是企业还想着一边跟着西方搞限制,一边赚中国市场的钱,那肯定得栽跟头。中国市场现在不是谁想进就能进的,得拿出诚意,别搞那些虚头巴脑的东西。你对我实在,我就给你机会;你耍小聪明,那就别怪我不客气。这就是现在的规矩,谁都得守着。
![]()
其实啊,这背后根本不是简单的商业博弈,是全球供应链话语权的重新洗牌。以前西方企业说了算,想怎么卡脖子就怎么卡;现在中国站到了牌桌上,手里也有了能拍桌子的筹码。那些还抱着老观念的企业,要是不赶紧改过来,早晚得被市场淘汰。毕竟,谁也不会放着真心合作的伙伴不理,去惯着那些耍心机的家伙。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