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弃核坑惨自己!用电得靠俩邻居接济,工厂组团逃往中国求生存
十年前德国喊着“弃核弃煤保环保”,多有魄力!
十年后呢?电费涨得飞快,巴斯夫、大众这些巨头纷纷把工厂搬到中国。
连电力都得靠法国核电、挪威水电接济。
如今又出了新情况——想关煤电站又不敢全关,环保组织骂它“违约”,企业骂它“不接地气”。
这能源转型,到底是在搞生态文明,还是在自废武功?
说句实在话,德国当年弃核的决心真不小。
![]()
2011年日本福岛核事故后,绿党一推动,“弃核弃煤”计划直接落地,十年间关了17座核电站、近60%的煤电站。
目标挺美好:靠可再生能源撑起电网,做全球环保标杆。
可现实呢?完全是另一副模样。首先是电力安全握在了别人手里。
2023年德国第一次从电力出口国变成进口国,到现在这情况也没好转。
根据德国联邦统计局数据,德国电力进口量虽说比2023年降了5%,但依旧是净进口国,而且60%的进口电来自法国核电,25%靠挪威水电。
![]()
等于自家电网的“命门”,攥在了邻国手里。
遇上法国核电站检修、挪威缺水的日子,德国电网就得紧张。
然后是电价,简直是“坐火箭”上涨。
德国工业用电价平均1.8元/千瓦时,虽说比之前的1.9元少了一毛,但对比2011年弃核前,足足高了3倍多!
居民用电更夸张,还是中国的6倍以上。
企业就更难了,生产一度电的成本翻几番,产品价格没发涨,利润直接被电费“吃”掉。
![]()
所以企业跑路也不奇怪。
如今巴斯夫在广东的一体化基地正式投产,把不少化工产能挪到了中国。
大众更直接,宣布在安徽新增电动车生产线,一下砸了超20亿欧元。
德国央行早有数据:近五年德国资本净流出规模是过去的3倍,这趋势还在延续。
有人调侃说,德国喊了这么多年“工业4.0”,结果工厂都跑了,这不就成了“空中楼阁”?
![]()
更矛盾的是环保和现实的拉扯。
环保组织还在喊“进度太慢”,德国本来计划关停最后2座老煤电站,结果为了电网稳定,又把2座新建煤电站的退役时间推迟到2027年。
这下环保组织不干了,上街举牌子骂“背叛环保承诺”。
可企业家也委屈:“要是真把煤电全停了,刮风少、太阳差的时候,电网崩了谁负责?”
之前马斯克的柏林超级工厂,就因为“影响蛇类冬眠”“破坏鸟类栖息地”拖了两年才投产
![]()
对比上海工厂10个月竣工的速度,这效率差得不是一星半点。
从另一个角度看,德国的困境,其实是一场国际能源博弈的“照妖镜”——有人愁眉苦脸,有人笑到最后。
美国就是最大的赢家之一。
自从德国拒绝俄罗斯管道天然气后,只能高价买美国的液化天然气,美国能源商赚得盆满钵满。
更划算的是,德国企业跑去美国建厂,比如宝马在南卡罗来纳州扩产,又帮美国强化了制造业,等于德国“送”了就业、“送”了订单。
法国也稳坐钓鱼台。靠着成熟的核电技术,法国成了欧洲最稳定的电力供应国,自家用电不愁,还能反向给德国卖电。
![]()
2024年法国核电发电量占比超70%,光是卖给德国的电,就占了德国进口量的六成,既赚了钱,又巩固了在欧洲的能源地位。
咱再看中国,没跟着欧美搞“激进弃核”,反而走出了一条“务实转型”的路,数据更是让人心服口服。
全球85%的光伏组件、65%的风电设备都是中国造,绿电成本一年比一年低。
新能源汽车更不用说,销量占了全球的68%,不管是国内大街上跑的,还是出口到欧洲、东南亚的新能源车,十辆里有近七辆是“中国制造”。
而且中国没只顾着搞工业,生态治理也没落下。
![]()
最新数据显示,中国森林覆盖率已经达到24.02%,30年里从12%涨了一倍多。
三北防护林工程累计造林超3000万公顷,面积比整个德国还大。
就说沙漠光伏项目,一边把茫茫沙漠变成“光伏海洋”发电,一边用光伏板遮挡阳光、减少蒸发,还能在板下种牧草、固沙。
既发了绿电,又治了沙漠,这不就是“工业和环保双赢”吗?
其实早年间,环保概念是欧美先提的,多少有点想遏制发展中国家工业化的意思。
![]()
可中国没被这个“框”住,反而靠技术革新把“环保挑战”变成了“发展机遇”。
对比德国一边喊环保、一边扛高电价的困境,这路径选择的差距,一下就看出来了。
能源转型从来不是“要么全环保,要么全工业”的单选题。
德国的十年阵痛告诉咱们,盲目追求“零碳”会伤了经济根基,忽略环保又会断了长远后路。
![]()
中国的实践则证明,只有用科技做支撑,在工业发展和生态保护间找平衡,才能走得稳、走得远。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