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市场资讯
(来源:清华大学气候变化研究院)
![]()
COP30大会在巴西贝伦进入关键阶段。由清华大学清能智库团队编制的《气候变化与双碳观察——COP30贝伦特刊》第3期现已发布,带你一览大会首周的主要议题、谈判进展与全球气候治理焦点。
本篇汇总第3期主要内容
第3期:探寻关注议题与气候观察
1
第3期:探寻关注议题与气候观察
2025年11月12日
![]()
![]()
![]()
左右滑动查看第三期目录
要点呈现
COP30议题关注
从承诺迈向行动:
启动“甲烷大协作”以快速控制全球变暖;成立全球碳市场联盟推动国际规则协同;并通过设立卫生行动中心、加速适应融资等措施,全面提升全球气候韧性,同时强调将儿童、原住民纳入决策的公正转型。
全球气候观察
各方立场与行动博弈:
各国在气候治理中展现出不同立场:巴西力图以东道主身份重振雄心,但面临发展与保护的国内矛盾;中国通过绿色技术输出扩大影响力,其与巴西的合作兼具能源转型与化石燃料依赖的双重性;而美国领导力缺位与欧盟的坚守形成对比,小岛国则用受灾事实呼吁紧迫援助。
舆情总结预测
地缘政治与技术成关键:
分析指出,地缘政治(如俄罗斯制裁)正深刻影响能源市场与价格,加剧了各经济体的不确定性。未来,依赖于全球协作的治理模式面临挑战,而技术创新(如碳捕捉、AI)和多元化能源合作被视为更可靠的双重路径,以共同应对气候危机与能源安全。
扫码查看第三期全文 ⬇️
COP30标志着全球气候治理从规则制定迈入了实质性的“行动时代”。大会在甲烷减排、碳市场互联、适应融资等关键领域取得了具体进展,并通过“贝伦行动呼吁”等机制,将技术、金融与社会公正深度融合。新兴经济体展现出引领绿色转型的雄心,非国家行为体的广泛参与进一步强化了全球合力,彰显了从共识转向集体实施的坚定决心。
然而,大会也暴露了全球气候合作面临的深层挑战:大国领导力缺位、适应资金缺口巨大、以及发展需求与生态保护之间的内在张力。展望未来,地缘政治动荡与能源市场不确定性将持续影响气候议程,国际社会必须将承诺转化为可执行的路径,更加依赖技术创新与务实合作,以弥合雄心与现实之间的差距,共同守护脆弱的经济与生态系统。
来源: 清华大学清能智库
(清华大学气候变化研究院)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