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唐河”之“唐”源于古地名“唐州”。而“唐州”的得名,又可追溯至上古的“唐国”。这个古唐国并非后世的唐朝,而是传说中尧帝(陶唐氏)后裔的封地。尧帝又称“唐尧”,其部族活跃的区域便被称为“唐地”。周朝时,在这一带分封了姬姓唐国。这条流经古唐地的主要河流,因此被命名为“唐河”。在历史长河中,唐河拥有多个曾用名。在《水经注》等古籍中,它被称为“沘水”(Bǐ Shuǐ) 或 “泌水”。直到唐代以后,“唐河”的名称才逐渐稳定并沿用至今。
![]()
唐河,是长江流域汉江水系的一级支流,它发源于河南省伏牛山南麓,流经豫西南和鄂西北,最终注入汉江,是连接中原与江汉地区的一条重要水道。它的全长约为230公里(有些资料记载为247公里),整个流域面积广阔,约达8685平方公里。流域属于北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的大陆性季风气候,年降水量较为充沛,一般在700至900毫米之间,雨水多集中在夏季。
![]()
唐河的水量同样受季风气候控制,季节性变化非常明显。夏季暴雨时节,河水暴涨,洪峰迅猛,易成水患;而冬春季节,水量锐减,河道中水流平缓。由于其下游汇入丹江水库以下河段的汉江,其水量的丰枯直接影响到汉江下游及长江的水情。
唐河拥有一个密集的支流网络,其主要支流包括:泌阳河(也称沘水):这是唐河最大、最重要的支流,发源于泌阳县,流域面积广大。
其他支流:三家河、清水河、蓼阳河、礓石河、 桐河、绵延河等较小支流。
![]()
这些支流在广袤的南阳盆地上交织成网,最终汇集于唐河干流。唐河干流继续南流,在河南省与湖北省交界处与白河汇合后,始称唐白河。唐白河继续向南流淌,于湖北省襄阳市境内注入汉江。
唐河流域几乎全部位于河南省南阳市境内,流经的主要县市包括:
河南省:方城县(发源地)、社旗县、唐河县(该县因河得名,是流域内的核心地区)、新野县。
其下游与白河汇合后,作为界河,经湖北省襄阳市注入汉江。
![]()
唐河是南阳盆地的“母亲河”之一。它与白河共同冲积形成了肥沃的南阳盆地,使其成为历史上著名的农业富庶之地,素有“中州粮仓”的美誉。唐河河道曾是古代南北交通的重要水路,构成了“南襄隘道”的水运部分。
唐河流域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流域内的唐河县,古称“唐州”,历史底蕴深厚。这里曾是谢、蓼、唐等古国的封地。在春秋战国时期,是楚国与中原诸侯争霸的前沿。东汉时期,南阳作为“帝乡”,唐河流域的经济文化达到鼎盛。明清时期,借助唐河等水路,北方的货物可经南阳、襄阳南下汉口,使其成为重要的商埠码头,赊店镇(今社旗县)作为万里茶道的重要节点,其繁荣就与唐河的水运密不可分。
![]()
唐河滋养了独具特色的南阳文化。这里名人辈出,是东汉科学家张衡、医圣张仲景的故乡,其文化深受楚文化与中原文化的交融影响。当地的传统戏曲、民间艺术(如汉画像石)都享有盛名。由于水运的发达,沿河城镇如源潭、郭滩等地曾是十分繁华的码头,留下了许多与会馆、商号相关的历史建筑。关于唐河的传说、歌谣也在民间广为流传。
![]()
时至今日,唐河的水运功能虽已基本被公路铁路取代,但它依然是沿岸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的重要水源。随着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实施,作为汇入汉江的支流,唐河流域的水资源保护与生态环境建设也显得愈发重要。
总结来说,您所问的这条河南省的唐河,是一条深深植根于南阳盆地历史与文化脉络中的河流,它见证了楚风汉韵的交融,承载了千年航运的繁华,至今仍在滋润着这片土地。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