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凡“十四五”
奋进新响水
五年耕耘硕果丰,砥砺奋进再扬帆。“十四五”期间,我县农业农村工作迈出了坚实步伐,从全域高标准农田建设到特色产业集群星罗棋布,从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到文明乡风建设,呈现出一幅生机勃勃的乡村振兴新画卷。《非凡“十四五” 奋进新响水》专栏,今天推出第二篇《平畴沃野满目新 响水绘就乡村振兴美丽画卷》。
![]()
初冬时节,在西兰花大道两侧,种植户忙碌的身影交织出丰收画卷。五年来,依托西兰花、鲜食玉米、铁皮石斛等特色产业,创新“土地流转挣租金、园区务工挣薪金、入股分红得股金”的多重收益模式,让群众持续增收。仅西兰花主产区南河镇,就带动超过1.6万人增收,全县近10万亩西兰花约3.5万人受益。

![]()


![]()
“响水西兰花”先后荣获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第二届江苏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十强以及全国西兰花行业、全省农产品首张碳标签评价证书,被列入江苏农业品牌精品培育计划;响水“西兰花+鲜食大豆”轮作模式入选全国“绿色引领技术、轮作增效”范例。此外,“响水浅水藕”获评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入选地理标志农产品、江苏农业品牌目录;“响水秋月梨”获评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响水西瓜”获批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生猪生态健康养殖“响水模式”在全国推广。




2024年,“响誉味来”区域公用品牌获年度产业兴旺领跑品牌。铁皮石斛产业依托科技支撑,推动种植、加工、康养一体化发展,成为特色农业新增长极,鲜食玉米全产业链形成;“一种简易型青花菜移栽机”获国家发明专利,“果蔬绿色保鲜流通关键技术创制”获国家发明成果奖,诸多荣誉傍身的沿海“蓝色大粮仓”助推乡村全面振兴,90%以上村居集体年经营性收入超50万元、25个以上村居超100万元。通过“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推动农民收入增幅保持全市前列。

“国之大者”扛在肩,五谷丰登稳民心。“十四五”期间,我县始终把扛稳粮食安全作为首要任务,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让每一寸耕地都成为丰收的希望。
从空中鸟瞰康庄村,连片高标准农田里,水稻收割工作正全速推进,康庄村智慧农场农作物从播种到收割,实时数据汇聚一张电子大屏幕,科技种田从PPT走进现实。得益于“10万亩优质粮工程”和高标准农田建设,全域实现稻麦“吨粮田”;大豆百亩示范方单产打破江苏夏大豆单产最高纪录,获农业农村部“金豆王”奖;2025年,全县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128万亩、总产量12亿斤。
![]()
这五年,硕果累累,成绩斐然。我县先后荣获全国“平安农机”示范县、全国农业社会化服务创新试点县;获评全省农业生产全程全面机械化示范县、江苏省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响水虾类科技小院、响水智慧农业科技小院、江苏省(响水)气象科技小院入选江苏省科技小院认定名单;三圩盐场海水养殖基地成功创建国家级水产健康养殖和生态养殖示范区,现代农业生机勃勃,活力满满。

和美家园绘就宜居图景,乡村面貌焕新颜。“十四五”期间,我县深化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高标准建设丰华家园、云彩村、五河居等集聚卫生室、超市、快递驿站、长者食堂、文娱、健身场所等一站式新型农村社区;基础设施完备度、公共服务便利度、人居环境舒适度持续提升,文明新风尚成为乡村新追求,如今的乡村既有“颜值”更有“气质”,群众幸福感节节攀升。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全县人民将继续深耕沃野、凝心聚力,以更昂扬的姿态、更务实的举措,在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征程上勇毅前行,奋力书写响水乡村全面振兴的崭新篇章。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