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
由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
国家图书馆联合主办的
国家级非遗传承人记录工作成果展
在京举行
已故汉川善书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
徐忠德1984年手抄的
《九松桥》《德保放牛》《投生显报》
三部经典善本应邀参展
这是该濒危曲种的善本
首次登上国家级文化展示平台
国家图书馆中国记忆项目 中心
发来感谢函
肯定其文本价值与历史意义
此次参展的善本源自徐忠德、卢维琴、熊乃国三代艺人传承谱系,以工整小楷缮写,完整保留汉川善书“宣、讲、答、对”四位一体文本结构,内容聚焦劝善教化,纸页虽泛黄但字迹清晰,保留了清末以来善书手抄本的原真形态,为研究湖北曲艺文本流变提供了珍贵活态样本。
汉川善书
是流行于江汉平原的说唱曲艺
起源于明末清初“宣讲圣谕”
2008年列入首批国家级非遗名录
因依赖口传心授,老艺人相继离世后,该曲种面临传承断代危机,传统手抄本存世寥寥。徐忠德从艺六十余载,精于善书表演与文本整理,2021年辞世后,家属将这批珍贵文献无偿捐赠。
本次展览彰显了汉川善书的保护成效,实现三重突破:纳入国家记忆体系、完整展示文本结构、呈现三代活态传承脉络。目前,汉川市文化馆等单位正加快善书数字化建档,让这束乡土“道德之光”在新时代延续。
![]()
来源:孝感日报 特约记者刘晓平 通讯员刘超灿
制作:李梦婷
校对:张高远
责编:徐文
终审:朱霞
孝感市融媒体中心出品 | 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