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有一部电影全国热映,引起了众多网友的热议与关注。
这部电影的名字,叫做《南京照相馆》。
其以南京大屠杀为背景,最大程度上还原历史,还原了当年惨遭日军屠戮的南京城,秦淮河尸横遍野、雨花台民不聊生。
而日军在中国犯下的罪行,又何止南京大屠杀?
此前,有一名德国籍男子无偿捐赠给了我国一份沉重的礼物——由当年日军轰炸广州时留下的照片所组成的相册。
整整365张照片,披露了日军的暴行,也成为了历史的铁证。
![]()
无意的发现
这个捐赠者的姓名,值得全体中国人记住,他叫奥斯卡·莱贝克,是德国的一名年轻的艺术家。
他为何会拥有一本拍摄时间距今跨越近一个世纪的相册呢?
故事的开始,只能用一句话去形容:穿过这场雾,就是柏林的冬。
2024年的冬日,对于家在柏林的奥斯卡来说或许是带着冷意与惆怅的。
他敬重的父亲去世十年,他开始收拾父亲生前所留下的遗物。
收拾着收拾着,他一路摸索至家中尘封已久的地下室,在这里,他发现了本古怪的相册。
相册被黑色封皮包裹,内页泛黄,一看就是年代久远。
原本的奥斯卡以为这不过是父亲年轻时记录旅途拍摄风景的照片。
毕竟他的父亲身为摄影记者,曾到访过多个国家,甚至曾报道过刚果的独立运动。
但等到奥斯卡认真翻阅相册时,他的面色愈发凝重。
这根本不是一本旅行游记,而是记录了日军曾在侵华战争期间对广州的一次轰炸行动。
![]()
首先,相册的封面上就有一行小字,印刷的内容令人心痛——废墟中的广州。
在封面的右下角,是张便利贴,通过字体推断为奥斯卡的父亲记录。
便签纸上的具体内容为日本对广州的轰炸行动,时间1938年10月22日至26日,以及奥斯卡父亲所推断可能拍摄的人员。
其次,翻开相册,内里的照片更是令奥斯卡心情沉重。
照片统共365张,唯能用四个字去形容:满目疮痍。
其中有些是记录了广州沦陷后,日本的军车大摇大摆地行驶在城内的街道。
有些则是记录了道路两旁被轰炸到只剩一片废墟的建筑物,就连历史古建筑也没能逃过日军的炮火,中山纪念堂变成满地断壁残垣。
但最给奥斯卡带去落泪的冲动的,是人物照片。
黑白的照片上,孩童漫无目的地行走在废墟之间,老人妇女表情痛苦。
一时,奥斯卡好像感受到了当时广州的惨状,感受到了这无声的绝望。
他应该拿这本相册怎么办呢?
正在奥斯卡踌躇之际,他想到了父亲曾对自己再三强调的话。
新闻人,最重要的就是敢于发声。
![]()
过程辗转,无偿捐赠
奥斯卡身为普通人,他有自己的忧虑是很正常的,比如担心因为公开相册内容遭到日本极端军国主义者的打击报复。
但他想到父亲得到了这本相册,并且将其珍藏于地下室,对此守口如瓶数十年,绝对不是为了让它永远埋葬着时光里。
他的父亲同样是在等待一个安全的时机,将历史的全貌公开,将当年日军对中国的所作所为公开。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现在,就是最好的时机。
奥斯卡做出了决定——他要将这本相册,送回它的拍摄地广州。
但在念头刚萌生之际,奥斯卡就被难住了。
要想把相册送回去,他首先需要证明相册的真实性,可照片拍摄时间距离发现时间已有87年,许多线索早已湮没在历史的长河中,他要如何证明?
为了这一点,奥斯卡找到了自己的中国同学陈超。
而陈超一听相册记录内容或与侵华战争有关,立刻找到了自己曾经的室友。
就这么靠着一环接一环的人际链,最后奥斯卡成功与广州革命历史馆的研究员钟剑锋取得联系。
钟剑锋一看到照片,立刻就辨认出数处广州曾经的街道、桥梁,帮助奥斯卡破解了关于地名记录的问题。
另一边,奥斯卡自己也没有松懈。
他联系了德国专业的鉴定机构,经机构鉴定,相册内容照片全部拍摄于1930年代左右,特意颁发了证明。
虽过程颇为曲折,但结果没有辜负众人的努力。
![]()
由此,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为了能让更多的人了解到历史的真相以及那段被烽火埋葬的岁月,奥斯卡开始着手联系有能力、有影响力的适合捐赠照片的机构。
这批照片对中国而言意义重大,在2025年有一家大学联系上了奥斯卡。
它就是中山大学。
中国的朋友
中山大学无疑是最合适的捐赠“人选”。
其由孙中山先生一手创办,办学的初衷就在于培养革命与建设型人才。
在中山大学,走出了“南中国生物防治之父”蒲蛰龙等多位为国奉献的校友。
更加重要的是,当年的华南抗战,中山大学是主要阵地。
因此,奥斯卡积极与中山大学沟通捐赠事宜,中山大学承诺,会将照片展出在校史馆,还将举办抗战胜利80周年展览,以此让更多的人了解到,战争的残酷与和平的可贵。
![]()
2025年7月4日,广州的夏天烈日炎炎。
但当空的烈日没有吓退来到广州的奥斯卡,在这一天,捐赠仪式举行。
面对着无数的鲜花与掌声,奥斯卡感慨万千。
这一趟广州之行,他走过了许多照片中的拍摄地,曾经轰炸下触目惊心的场景,变为了如今的繁荣模样。
从原德华银行顶楼,到黄沙火车站旧址,再到一德路圣心大教堂。
奥斯卡看到了如今的广州,百姓安居乐业、街道车水马龙、高楼大厦拔地而起。
但这,绝对不意味着可以忘记过去,奥斯卡本人也将其称之为是“一场特殊的遇见”。
如今,365张记录日军轰炸广州的照片珍藏在中山大学校史馆,奥斯卡本人也因这次捐赠,获得了无数中国人的尊敬。
前有马库斯耗时400余天,捐赠抗战历史照片;今有奥斯卡来到广州,完成了一场特殊的遇见。
柏林到广州共8000余公里,东京到广州近3000公里,奥斯卡为情谊远赴,有的人却是为野心而来。
这就不免让人联想到了《南京照相馆》中的一句台词:我们不是朋友。
这句话,指的从来不是中国人永远不能和外国人成为朋友,而是不能跟侵略者、跟踏着我们前辈尸体前行的人成为朋友。
尊重历史,正视历史,在我们看来是为人处世的基本底线与道德,但是有多少人甚至连这一点都做不到呢?
历史,从来都不是书本上单薄的一页,它有自己的厚度与力量,忘记过去者,无法前行。
对此您怎么看?欢迎评论区留言!
参考文献:
87年前日军轰炸广州未公开相册从德国归藏中大,金羊网,2025-07-14
存影留真,中山大学的这本相册里有广州沦陷前后的珍贵影像,南方都市报,2025-08-14
万里归程:87年前日军轰炸广州未公开相册从德国归藏中大,羊城晚报•羊城派,2025-07-13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