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北京石景山挖出一座清朝墓葬,墓主人不仅文武双修,官运亨通,还穿着五爪龙袍下葬,史书上却查无此人。
发现干尸的地方,当天正在进行建筑施工,在清理地基的过程,施工人从地下挖到了一具棺木。
由于现场保护措施不足,棺木已出现破损,考古专家赶到时,只看到一具身长 1.73 米的古铜色干尸,以及一块模糊的棺头木,其余陪葬品荡然无存。
从现场的状况根本分辨不出,墓葬是曾经被洗劫一空,还是墓主本身就是薄葬。
但这个墓主却给考古人员留下了不少的谜题。
![]()
出土时正值 6 月酷暑,干尸皮肤竟仍有弹性,头发乌黑,指甲完整,可暴露在空气中仅几小时,就迅速氧化发霉。专家们不敢耽搁,却并未立刻着手研究。
其一,墓葬规制显示为清代康熙年间,可墓主人的发型却将辫子盘在脑后,更接近明代汉人的发髻。
要知道,满清入关后推行 “剃发易服”,颁布 “留发不留头” 的政令,普通百姓若敢保留汉式发型,便是杀头之罪。这个人居然留着头发也留着头。
其二,清代入关初期(顺治至康熙初年),仍延续满族火葬习俗,顺治帝、多尔衮等人均采用火葬,而这具干尸却是土葬,与当时的丧葬制度不符。
唯一能提供身份线索的,是那块棺头木上的文字:“皇清诰受中宪大夫黜吾黄公”。
“皇清” 表明朝代,“诰受中宪大夫” 是清代四品文官的散官官阶,意味着墓主人姓黄,生前曾获皇帝授予四品官职,可 “黜吾” 二字却让专家犯了难。
“黜” 有被贬、失意之意,古人取名或取号均讲究吉祥,断无用人贬斥之意为号的道理。
有专家推测,“黜吾” 或许是墓主人的自号,暗指他曾遭贬谪,或是对清廷统治心存不满,以自号抒发愤懑。
可遍查《清史稿》《康熙朝实录》等史料,均未找到 “黄黜吾” 或 “黄姓四品文官” 的相关记载,这个人仿佛从未在历史上留下痕迹。
一个月后,专家们终于开始对干尸进行衣物剥离,此时干尸已出现腐败,高温下散发着刺鼻恶臭,丝绸衣物与霉变的尸体黏连在一起,稍一触碰就会拉出黏液丝。
为避免损伤文物,研究员们摘下手套,凭着指尖的触感一点点分离衣物,事后回忆,那股异味萦绕鼻腔大半年,连吃饭都难以下咽。
![]()
第一层衣物的清理还算顺利:一件青色缎面官服,胸前补子绣着 “鹭鸶”。
这是清代四品文官的标志,与棺头木上 “中宪大夫” 的记载完全吻合。
第二层衣物是一件绣着 “麒麟” 的武官袍服,而 “麒麟” 补子对应的,是清代一品武官的官阶。
清代官制中,文武官阶泾渭分明,即便有人文武双全,同时担任文武官职,下葬时也需以最高品阶的官服为外层,棺头木上也应刻写最高官阶。
可这位黄姓墓主人,却将一品武官袍服穿在四品文官服里面,棺头木上也只提四品文官,仿佛在刻意隐藏自己的武官身份。
专家们推测,或许墓主人曾官至一品武官,后因罪被贬为四品文官,家人为了保留他的体面,偷偷将一品武官袍服穿在里面下葬。可这个猜测很快被推翻。
第三层衣物是一件明黄色的五爪龙袍,衣料上用金线绣着龙纹,针脚细密,纹样繁复。
在清代,龙袍的使用有着严格的制度。
根据记载,只有皇帝、皇后、皇太后可穿五爪龙袍,皇亲贵族穿的是 “蟒袍”,且蟒为四爪;即便是对国家有重大贡献的大臣,皇帝最多也只赏赐四爪蟒袍,绝无赏赐五爪龙袍的先例。
更关键的是,清代获赐蟒袍的大臣都会被载入史册,康熙年间有记载的仅 17 人,且无一人姓黄。
![]()
更令人震惊的是,在清理干尸身体两侧时,专家们又发现了一件折叠整齐的五爪龙袍,这件龙袍上竟绣着 30 条龙纹,经过检测,两件龙袍的绣线均为纯金打造,是地地道道的皇帝专属龙袍,绝非仿制品。
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四品文官,为何能穿着两件皇帝龙袍下葬?
有人忍不住打趣:“总不能是韦小宝吧?”
经过专家们对其身份的梳理,总结了以下几点特殊性:
1、墓主人盘发为汉式发型,可能是前明遗臣,却在清代为官,像韦小宝一样游走于不同势力之间;
2、他身着一品武官袍服却刻意隐藏,又有皇帝专属龙袍,极可能是皇帝近臣,甚至是太监 。 清代皇帝有时会赏赐近侍太监虚职或衣物,这类赏赐往往不载入正史;
3、墓葬中出土的康熙年间钱币,确定其生活年代与韦小宝的 “活跃时期” 吻合。
可玩笑终究是玩笑,韦小宝是虚构人物,而这具干尸是真实存在的历史遗存。
![]()
经过反复研讨,专家们提出两种相对合理的推测:
第一种推测:墓主人是遭贬谪的高官。他曾官至一品武官,甚至可能是皇帝近臣,获赐龙袍(或因特殊原因得到龙袍),后因小事被贬为四品文官。他去世后,康熙皇帝心生愧疚,默许其家人以龙袍下葬,但碍于其最后官职是四品文官,只能在棺头木上刻写 “中宪大夫”,并将一品武官袍服穿在里面,既保留体面,又不违背礼制。
第二种推测:墓主人是身份特殊的皇室成员。有人认为,他可能是顺治帝或废太子胤礽。
顺治帝 “出家” 之谜流传甚广,若他并非病逝,而是隐居后去世,家人可能会以普通官员身份为其下葬,并陪葬龙袍以显身份;
而废太子胤礽曾两度被立为太子,离皇位仅一步之遥,“黜吾” 的 “黜” 字也与他 “被废黜” 的经历相符,或许是他被废后隐居,去世后以化名下葬,家人偷偷为其穿上龙袍,圆他一个 “皇帝梦”。
不过,这两种推测都缺乏直接证据。
顺治帝的陵墓位于清东陵,有明确记载;胤礽去世后被葬于黄花山,也有史料可考。
至于 “黄黜吾” 的真实身份,至今仍是未解之谜。
如今,这具龙袍干尸被收藏于北京自然博物馆,两件龙袍也经过修复后展出。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