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石景山区依托“强国复兴有我”群众性主题宣传教育活动,充分发挥区级百姓宣讲团作用,让鲜活生动的百姓故事持续传递时代强音,不断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入脑入心、见行见效。一段时期以来,宣讲员们深入基层一线,立足自身岗位实际,结合身边感人故事与真切体会,用朴素真诚的语言生动讲述石景山的奋进历程和发展硕果,进一步激发广大干部群众的干事热情,凝聚起奋力推进区域高质量发展和强国建设的磅礴力量。现将宣讲员的精彩宣讲进行展播,集中呈现他们的动人风采。
平凡岗位上的青春担当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朋友:
大家好!我叫刘亦堃,来自石景山区文化馆。我宣讲的题目是平凡岗位上的青春担当。非常荣幸今天站在这里,和大家分享我的成长感悟。
作为刚踏出学校大门步入社会的新人,做文化工作在我印象中就是办办活动,写写文章,给老百姓提供一个观看演出的平台这么简单。但是在今年2月1号大年初四那个晚上,我才意识道原来远不止这些。那是文化馆举办的一场惠民演出活动,由手拉手儿童剧团带来的舞台剧《诗韵满长安》。这是我第一次参加值班工作。演出马上开始了,一位满头银发的老奶奶带着小孙子焦急地站在取票机前手足无措。我快步向前问到“奶奶您好,有什么可以帮您的?”“小伙子,你快帮我看看,我的手机突然没电了,取不了票,哎!这我可怎么办啊”“您先别着急,您把预订信息跟我说一下,我帮您查查”。很快,我核对了信息,迅速为她办理了票务手续并贴心的提供了充电宝。演出结束后,老奶奶专门找了过来“今天谢谢你啦小伙子,要不然真不知道该怎么办了,诶你是新来的吧,我好像第一回见你”。
通过聊天,我这才知道,老奶奶还是我们文化馆舞蹈队的一位老艺术家,过去是一名首钢的老职工。她笑着跟我说幸好啊有文化馆,让他们这些退休老同志焕发了第二春,平常可以唱歌跳舞看节目还能带孙子孙女玩。
望着散场后大厅里孩子们欢快的身影和家长们欣慰的笑容,我突然明白:那些被我们称为日常工作的点滴服务,实则是连接文化和民心的桥梁。正如同事们常说的:“维持秩序是本分,解决问题才是担当。”这让我第一次真切体会到:群众文化工作不仅是搭台唱戏,更是用艺术的温度点亮生活的灯火。寓教于乐只是一种形式,真正打动人心的永远是精神内核的温度。
前不久,我参加了“北京清明诗会”活动。那天,我看到一位身着军礼服的老同志正在朗诵《吹号者》,颤抖的声线中迸发着力量。在那首诗里他塑造了一个吹号者和浸满血迹的铜号形象。“听啊,那号角好像依然在响...”我清晰地听到那曾经唤醒了一个民族并激励这个民族奋勇前进的号声!我看到很多观众也不禁潸然泪下,已经沉浸在那段血与火交织的岁月中。这一刻,我既是活动的组织者、也是参与者和受教育者。慷慨激昂的号角声带着我回到了80年前那一场场血战,深深地打动着我,也让我不禁回想起20年前父亲在东北边疆当兵时的故事。那是一个零下40度冬天的夜晚,妈妈突发急性阑尾炎,而我父亲却因在外执行任务联系不上。最后还是邻居家的叔叔阿姨冒着大雪把我们送到了医院,并代为签字,送我妈妈进了手术室。像这样的经历在我成长过程中还有很多很多,从小时候的无助和不解到现在我走上工作岗位。慢慢才明白父亲当年肩上所承担的责任和使命。他用自己在风雪里的坚守,换来更多人在春风里的团圆。
伟大抗战精神一直在我们身边,它流淌在老一辈革命者的血脉中,镌刻在《吹号者》的字里行间,生长在一家不圆万家圆的抉择中,更跃动在当代文化工作者的初心里。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站在这个重要的历史节点上,作为新时代的文化工作者,我一直在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我们该以怎样的姿态接过历史的接力棒?或许答案就藏在文化馆的一副楹联里:“承古启今传薪火,鉴往知来续华章。”这既是对先辈的庄严承诺,也是对未来的豪迈宣言。
最后,请允许我用一组数据结束今天的分享:咱们石景山区文化馆每年开展各类活动800余场,惠及群众超10万人次。这些看似平凡的数字背后,是无数文化工作者用热爱坚守的初心。“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在平凡的岗位上,我们愿做文明火种的传递者,让伟大抗战精神在新时代绽放更加璀璨的光芒!
谢谢大家!
来源: 区委宣传部
责编:李嘉绮
审核:穆慧
监审:郭伟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