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滚动播报
(来源:文旅中国)
初冬走进位于山东省济宁市汶上县的大善堂文创基地,设计人员正在有条不紊地忙碌图稿出样。8年前,喜欢篆刻技艺的侯圣培回到家乡创办大善堂品牌,专注非遗文创设计开发和电商运营。8年过去,大善堂探索出“非遗+电商+直播+创业”产销模式,对年轻消费者产生极强的吸引力,年产量400万件,日销超一万单,年产值达3亿元,线上销售额占比逾七成。
![]()
侯圣培告诉记者,大善堂文创基地累计孵化主播120人,带动就业2000余人,其中“宝妈主播”人均月增收4000元;32家文创工坊通过数字平台实现远程协作,居家代工人员年均增收3万元,构建起基于“互联网+”背景下的“数字创业+灵活就业”新型就业体系。
作为孔孟之乡,济宁市不仅有丰富的文物资源,也有诸多非遗项目。除了留住乡愁,非遗在经济社会发展中还能发挥什么作用?济宁市探索“传统非遗+创意消费”,致力于让传统技艺融入现代生活。
玉堂酱菜制作技艺是扎根济宁市的省级非遗项目,其保护单位山东玉堂酱园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玉堂酱园”)一直探索技艺在年轻群体中间的弘扬。
“玉堂酱园”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公司将非遗传承与现代消费结合,开发了年轻化时尚文创产品,如“四季小菜”“好事花生”“精品红方腐乳”等礼盒,将玉堂文化、卡通IP与城市记忆、运河文化等元素有机结合,赋予老字号国潮风,获得年轻消费群体的认可。
2023年以来,“玉堂酱园”开展电商直播、抖音短视频等新媒体营销,实现线上线下融合推广,提升品牌知名度与产品销量,特别是围绕玉堂博物馆开展了研学游、网红打卡、媒体直播等活动,扩大玉堂酱菜制作技艺的知名度。同时,该企业顺应社区新零售发展趋势,以“特色化、精品化、差异化”为发展思路,实施“原料升级、工艺升级、装备升级、管理升级、服务升级”策略。
![]()
据了解,2024年“玉堂酱园”线上销售额较上年增长21.6%,线下“玉堂酱园”直营店及新零售年增长45%,非遗文创礼盒截至目前已经进驻商场、酒店等87家新零售店。
企业自身的努力,更新了产品线,增强了非遗项目的核心竞争力。济宁市的非遗保护单位也行动起来,为非遗项目市场化运作出思路、搭平台。
如今,生活在济宁市主城区的群众,对济宁市文化馆举办的非遗市集非常熟悉。周末和节假日等重要节点,非遗市集如约而至,展出的非遗产品既能保证质量,又有济宁地域文化特色。
“活动采用月度固定频次举办的方式,既保证非遗展示传播的持续性,也培养了市民的消费习惯。”济宁市文化馆馆长张华锋表示,非遗市集立足文化传承与消费促进双重目标,实施“活态传承+场景体验”双轮驱动模式。
为保证市集的人流量,项目启动前济宁市文化馆通过对入馆人流及群体特征进行数据分析,精准把握市民文化需求与消费趋势,为活动策划提供依据。同时,系统梳理并整合本地手工技艺、传统美食等领域的100余家优质非遗项目资源,建立常态化合作机制。
山东省工艺美术研究所所长、山东省工艺美术协会会长袁敏认为,济宁市文化馆固定举办的非遗市集,从“展而不销”到“活态转化”,破解了传统非遗展示“重保护轻转化”的结构性困境。其采用月度常态化举办机制,改变非遗展销活动“一次性”“节庆化”的旧有模式,培养稳定的受众和消费市场,形成“到点逛大集”的常态模式。
![]()
从品牌培育到线上营销,从产品创新到渠道拓展,济宁市“传统非遗+创意消费”的化学反应还在演变。
济宁市文化和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王磊表示,当地将继续做好可转化非遗项目的市场调研工作,在精准研判消费市场发展趋势的基础上,吸引更多年轻创业团队加入非遗可持续保护与传承,凭借新产品、新业态叫响“济宁非遗好品”的金字招牌。
(济宁市文化和旅游局供图)
责编:罗群(夕君)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