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11月15日,日本保守派议员吉田康一郎在社交媒体上的一番言论,激起了许多国人的愤慨。针对中国驻日大使吴江浩“提醒日本勿忘战败国身份及对台湾省殖民统治罪行”的正告,吉田竟抛出“签署投降书的是中华民国,新中国没资格发表意见”的谬论,更公然美化日本对台湾的殖民统治,宣称其“文明程度获国际公认”“台湾人民喜爱日本”。这番言论绝非孤立的政客妄语,而是日本保守势力长期秉持历史修正主义、为军国主义招魂的集中暴露,更折射出当前东亚地区局势的深层隐患。
吉田康一郎的言论,本质上是对历史事实的粗暴践踏与对中国主权的恶意挑衅。从历史维度看,日本对台湾长达半个世纪的殖民统治(1895-1945),是一部浸满鲜血与屈辱的压迫史,铁证如山不容篡改。政治上,日本推行总督专制,第一任总督桦山资纪上任之初就颁布《台湾总督府条例》,赋予总督立法、行政、司法、军事全权,台湾民众沦为“二等公民”,连基本的集会、言论自由都被剥夺。
![]()
1895年至1902年间,台湾民众发起的抗日武装斗争达100多起,其中1896年的“云林大屠杀”中,日军为报复反抗,烧毁村庄数百个,杀害平民数万人;1930年“雾社事件”中,赛德克族同胞因不堪忍受日语教育、强制劳役等压迫奋起反抗,最终遭到日军用大炮、毒气弹血腥镇压,1200多条生命倒在殖民枪口下,幸存者还被实施“集团移住”隔离管控。
经济上,日本推行“农业台湾、工业日本”的殖民掠夺政策,通过《台湾糖业奖励规则》等法令垄断蔗糖产业,1905至1940年间,台湾蔗糖年产量从10万吨飙升至100万吨,但70%以上被输往日本本土,仅1937年一年,日本从台湾掠夺的蔗糖就为其军工产业提供了近30%的资金支持;米粮则实行“粮食配给制”,台湾农民辛勤种植的大米被大量运往日本,岛内民众只能以杂粮充饥,1941年至1945年间,台湾因粮食短缺饿死的民众超过10万人。
![]()
文化上,1937年“七七事变”后,日本全面推行“皇民化运动”,发布《台胞改姓名办法》,强制台湾民众改用“佐藤”“铃木”等日本姓氏,违者将被剥夺教育、就业权利;学校全面禁止教授汉语,改用日语授课,课本充斥“日台同祖”“为天皇献身”等军国主义思想,仅1943年一年,就有超过20万台湾青少年被强征为“学徒兵”“军夫”,送往战场充当炮灰。所谓“文明统治”“人民喜爱”,不过是殖民统治者掩盖罪行的谎言,是对百万台湾抗日先烈的亵渎。
而其以“投降书签署主体”否定新中国话语权的逻辑,更是对国际法与历史传承的无知曲解:1945年日本签署的《无条件投降书》明确接受《波茨坦公告》,而《波茨坦公告》又确认《开罗宣言》“日本窃取中国之领土归还中国”的规定,这是国际社会公认的战后秩序基石。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取代中华民国成为全中国唯一合法政府,这是182个建交国公认的事实。
根据国际法“政府继承”原则,新中国自然继承了追究战争罪责、维护历史正义的合法权利,更何况抗日战争中,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歼灭日军171.4万人,占日军总伤亡人数的75%以上,是抗战的中流砥柱,中华民国政府仅是代表人民接受投降的执政当局,吉田的论调无疑是将新中国与中国历史割裂,为干涉台湾问题制造借口。
![]()
吉田的狂妄言论,与日本首相高市早苗等保守势力近期的密集挑衅形成恶劣呼应,共同将东亚地区推向紧张边缘。高市早苗此前公然宣称“中国启动武统之时,就是日本存亡危急之际”,这是日本政要近年来最露骨的涉台干涉言论,直接违背中日建交公报中“不干涉中国内政”的承诺;军事层面,日本正加速打破“专守防卫”原则,推动修改安保法律、发展“对敌基地攻击能力”,2023年国防预算突破GDP的2%,创下战后新高;领土问题上,在南千岛群岛(日称“北方四岛”)、独岛(日称“竹岛”)等问题上频频发声,刻意激化与周边国家的矛盾。这种全方位的挑衅姿态,终于引发了周边国家的集体反弹,中国、俄罗斯、韩国、朝鲜四国近期纷纷亮剑,形成对日本的“四面牵制”态势。
面对日本的嚣张气焰,中国采取了外交抗议与实际反制相结合的多层次应对。11月13日,外交部副部长“奉示召见”日本驻华大使,“奉示”这一罕见表述尽显中方愤慨;14日,中国驻日大使直指日方言论为“战争叫嚣”,提出严正交涉;14日深夜,外交部领事司发布安全提醒,建议公民近期避免赴日,直指涉台言论恶化交流氛围及在日公民遇袭案件未侦破的风险;中国海事局同步宣布11月17日至19日在黄海中部实弹射击,以军事演训彰显维护主权的决心。
俄罗斯则由联邦安全会议秘书长绍伊古直接点破日本“美国附庸”的本质,指出其跟随美国制裁俄罗斯、奉行历史修正主义的行径,导致俄日关系正常化需“数年努力”,同时强化南千岛群岛军事部署。韩国在日本声索独岛主权后,不仅召见日驻华大使抗议,更宣布在独岛修建设施宣示主权,民众反日抗议此起彼伏。朝鲜则将日本定性为“千年宿敌”,警示其发展“反击能力”、复活军国主义对半岛及东亚和平的威胁,军方明确表示将强化国防力量。
值得注意的是,连日本倚仗的美国也露出“盟友裂痕”,特朗普曾暗示“美国没把日本当盟友”,暴露了美日同盟的不平等本质,让日本的挑衅失去了稳固的外部支撑。
![]()
日本保守势力的嚣张,根源在于二战后对军国主义的清算不彻底。与德国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德国战后经历了彻底的去纳粹化,战犯受到严惩,政府长期深刻反省;而日本在美军主导的改造中,出于冷战需求保留了天皇制,大量军国主义分子未受惩处甚至重返政坛。
天皇作为军国主义精神象征的留存,让日本形成了“反战败而非反战争”的畸形历史观——只承认自身是受害者,拒不承认加害者身份。这种历史积弊与现实利益驱动交织,更让历史修正主义愈演愈烈:政治上,保守派通过美化历史、煽动民族主义,转移国内经济低迷、老龄化等矛盾,巩固执政基础;军事上,通过否认战败国身份、挑战战后秩序,为打破“和平宪法”、实现军事正常化铺路。日本的最终目的,是摆脱战后军事限制,重新成为军事大国,而历史修正主义正是其清除思想障碍的工具。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日本保守势力的所作所为,再次警示我们: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纵容历史修正主义就可能重蹈战争覆辙。维护东亚持久和平,需要各国凝聚共识、协同发力。
受害国应加强合作,通过历史研究、文物展览等多种形式,向国际社会揭示日本殖民侵略的真相,凝聚反对历史修正主义的共识;面对挑衅需及时亮剑,以召见使节、人员往来限制等外交反制,让日本保守势力付出代价;同时要强化国防建设,以坚实的实力威慑军国主义复活风险。更重要的是,要推动东亚多边合作机制建设,在经济、文化等领域增进互信,构建基于共同利益的和平架构。
吉田康一郎之流的狂妄言论,既是对历史正义的挑衅,也是对东亚和平的警示。日本若执意在错误道路上越走越远,终将在孤立中自食恶果。而守护历史真相、遏制军国主义复活,不仅是受害国的责任,更是维护地区和平稳定的必由之路。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