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滚动播报
(来源:邯郸晚报)
![]()
本报记者 薛雅兰(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1999年出生的小热,至今仍清晰记得两年前的那个夏天。
大学毕业时的忐忑与对未来的憧憬,交织在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的明媚阳光里。她从未想过,自己的人生足迹会从祖国最西端出发,向东跨越三千多公里,稳稳“落”在这片燕赵大地上。
事实上,这场跨越山河的奔赴,缘起于一项温暖的援疆举措——河北省事业单位2022年面向新疆巴州、兵团二师生源高校毕业生公开招聘暨定向培养工作人员。经过层层选拔,小热顺利通过招考。怀揣着对远方的向往,她收拾行囊,踏上从库尔勒起飞的航班,开启了人生的崭新篇章。
如今这个曾在西域阳光下成长的维吾尔族姑娘,已成为邯郸市农机技术推广站业务室的一员。她不仅说着一口流利地道的汉语,还能和当地农户亲切地拉着家常聊农事。在这片充满烟火气的土地上,她早已褪去青涩,悄悄扎下了属于自己的根。
从天山脚下来到滏阳河畔
小热的全名叫热孜完古丽・库尔班。2022年之前,她从未走出过新疆。但在家乡,河北对她而言并不陌生——来自河北的医疗队、校园里的“冀疆楼”、迎风生长的“援疆林”……这些温暖的印记,让她对那片遥远土地充满了没来由的亲切感。
带着不算流利的汉语和满心好奇,她勇敢地来到了邯郸。走出车站,这座千年古城的烟火气息扑面而来。街道、楼宇、往来人群,处处透着现代、繁华与活力,与她想象中完全不同。
然而新鲜感尚未褪去,挑战便接踵而至。食堂的陌生口味、全新的生活环境、不同的工作节奏,都一度让她措手不及。在新疆,她的日常是刚出炉的馕散发出的麦香,是手抓饭里黄萝卜的甘甜与牛羊肉的扎实口感,是街头巷尾飘散不去的孜然香气。而如今身处河北,一切都与熟悉的家乡风味迥然不同。
幸运的是,这份不安很快被周围人的温暖所替代。同事们主动帮她寻找离单位更近的住处;因她汉语尚不流利,还特意将工作流程打印成文字说明,交流时也放慢语速;每次聚餐都贴心选择清真餐厅,尊重她的饮食习惯。就连下乡走访时遇到的农户,听说她来自新疆,都会对这个远道而来的姑娘格外关照。
这些细碎而真诚的关怀,一点点融化了小热心中的隔阂。她开始在异乡感受到家人般的温暖,也默默下定决心:一定要尽快适应这里的一切,珍惜这份跨越千里的温情。
在泥土中生长的专业
初冬的曲周县田间,风里带着泥土的清香。小热弯下腰,指尖轻轻拂过麦苗。嫩绿的叶片蹭过掌心,她眼里漾开笑意——满是对脚下这片土地日渐生长的熟稔。
然而就在初到市农机技术推广站时,她还常常因为语言不通而感到无措。那时的她,说起汉语总带着明显的新疆口音,面对“株距”“行距”这类农机专业术语,再夹杂着当地农民口中的冀南方言,常常听得一头雾水。
“记得第一次下乡,一位农民大哥着急地问播种机的调
整方法,我听了半天才反应过来,急得后背都湿透了。”回忆起当时的窘境,小热不好意思地笑了。
为了突破语言障碍,她的工作笔记总是记得密密麻麻,不仅写满各种农机的技术参数,还在旁边用铅笔画满了示意图。她坚持“泡”在田间地头,站里的老技术员王师傅成了她的领路人。“小热,你看这麦苗的长势,”王师傅蹲在麦田里,随手拔起一株麦苗,“叶片发黄,根系不壮,这说明播种机下种太深了。”这些来自实践的宝贵经验,让她对农机推广工作有了更深的理解。
今年2月,小热迎来了职业生涯中的重要考验——前往广平县胜营镇的大葱种植专业合作社,推广一款新型多功能播种机。
北方的初春,田里的冻土还未完全消融。她和团队成员一起下地,实地测量土壤墒情,记录种植习惯,了解农户需求。“那几天真是冻坏了。”她回忆道。播种机运抵当天正赶上倒春寒,她和技术员在寒风中一遍遍调试机器,反复试验了七八次,直到播种的深度、间距、覆土厚度都达到最佳状态。
示范推广那天,田埂上围满了前来观摩的农户。小热深吸一口气,稳步走到播种机前。“乡亲们请看,”她用带着些许口音但已相当流利的汉语讲解道,“这台机器可以一次性完成开沟、播种、覆土、施肥四道工序,同时还能兼顾喷药、铺滴灌带和覆膜。”
随着播种机在田里平稳行进,翻开的土垄整齐划一,播下的种子深浅一致。原本持观望态度的农户们纷纷围上前仔细查看,不住地点头称赞。合作社社长当场决定引进这台设备:“介绍得明白,机器也确实好用,我们信得过!”
从“异乡客”到“自家人”
如今的小热,早已不是当初那个青涩迷茫的毕业生。走在邯郸的街头巷尾,她能用地道的汉语与商贩自如交流;深入田间地头,她能操着当地方言与农户畅聊农事;站在推广现场,她能自信从容地讲解最新农机技术。
在适应工作的同时,她也在这座古城里找到了属于自己的生活。周末时,她喜欢去丛台公园散步,站在武灵丛台上俯瞰这座古城,感受“胡服骑射”的改革精神;单位的元旦联欢会上,她身着维吾尔族传统服饰,伴着欢乐的旋律翩翩起舞,赢得满堂喝彩;同事聚餐时,她偶尔也会露一手,教厨师做地道的新疆美食。
不知不觉中,小热已成为连接冀疆两地的桥梁。她会向同事们分享家乡的故事:喀什古城的迷人风情、吐鲁番葡萄的甘甜、哈萨克牧民的转场壮观;也会向家乡的亲友描述邯郸道的人间烟火。
“现在我成了两地的‘宣传大使’。”她笑着说,“在新疆的朋友圈里发邯郸的美景美食,在邯郸的微信群里分享新疆的风土人情。”
今年秋天,当地农户用她推广的播种机种植的大葱喜获丰收。农户特意给推广站送来一捆捆青白分明、茎长秆粗的大葱。“这葱长得特别好,今年肯定能卖个好价钱!”农户朴实的话语,让她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成就感。
如今,小热的身影依然活跃在邯郸的田间地头。她说,自己的梦想就像那些她亲手推广播种的种子,在这片热土上生根发芽。
而她这场从天山脚下到滏阳河畔的奔赴,也终于开出了温暖的花。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