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第11期 总第822期
![]()
李 敏
LI MIN
乌鲁木齐市秦剧团(新疆秦剧团)副团长、一级演员;
主工闺门旦、小旦;
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乌鲁木齐市戏剧家协会副主席;
主要作品有《焚香记》《铡刀下的红梅》《游龟山》《打金枝》等;
荣获第32届中国戏剧梅花奖、文旅部表演艺术传承英才称号、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天山文艺奖荣誉奖、自治区戏曲大赛表演一等奖,入选自治区“四个一批”人才暨宣传思想青年英才培养计划等。
天山脚下梅花开 秦腔稚子破茧来
——扎根边疆20余载的坚守之路
文/李 敏
2025年5月23日傍晚,当我走进乌鲁木齐天山国际机场到达大厅,眼前是一片热闹非凡的景象。涌动的人群和闪烁的灯光交织在一起,宛如一片温暖的海洋。作为乌鲁木齐市秦剧团(新疆秦剧团)的一名青年演员,我刚刚在上海成功摘得第32届中国戏剧梅花奖——在空缺近半个世纪之后,这一代表中国戏剧界最高荣誉的奖项终于刻上了新疆的名字。鲜花和掌声背后,潜藏着我扎根边疆20载的执着坚守,也饱含着这片土地对文化绽放的漫长期待。
![]()
李敏荣获第32届中国戏剧梅花奖
一
从渭水到天山,我的“梅花”生长年轮
1989年,我出生在陕西渭南一个普通家庭,这里深厚的秦腔文化底蕴使我从小就在心里埋下了戏曲的种子。爷爷奶奶都是秦腔的忠实爱好者,在这样浓厚的戏曲氛围的熏陶下,年仅3岁半的我就被抱上了陕西省广播电视台《秦之声》的舞台。多年后,当我回忆起那一刻,仍清晰记得聚光灯打在脸上的温度,我感觉就像被太阳包裹着,浑身充满了力量。1998年,年仅9岁的我参加了中国少儿戏曲小梅花荟萃活动,面对众多强劲的对手,我凭借《血泪仇》中的唱段一举斩获“小梅花”称号。当我双手捧着那座小小的奖杯时,“梅花奖”这个中国戏剧表演艺术的最高奖项,也在心底悄然扎下了根,成为我未来奋斗的目标。
![]()
主持人抱着3岁半登台唱戏的小李敏
![]()
在中国少儿戏曲小梅花荟萃活动中演出《王桂花纺线》
11岁时,我正式踏入陕西省艺术学校的大门,开始系统地学习秦腔。在这里,我有幸得到马蓝鱼、李瑞芳、张咏华等艺术大家的悉心指导。老师们不仅为我排演了《白蛇传》《十二把镰刀》《藏舟》等经典曲目,还在艺术和生活上给予我无微不至的关怀,为我后来的演艺生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艺校的日子里,练功的辛苦超乎想象,身上的瘀青常常是旧的未消、新的又起,但我从未有过一丝退缩之意。
2005年,16岁的我从艺校毕业,怀揣着对秦腔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憧憬,背着行囊登上西行的火车。车窗外,关中平原的翠绿渐渐退成戈壁的苍黄,我攥着母亲塞进行李的柿饼,第一次真切地意识到,这不是寻常的远行,而是与命运的一场约定。初到乌鲁木齐市秦剧团的日子,现实比想象中更具挑战性。剧院练功场旁的过道就是我的床铺,每月几十元的生活费要精打细算,干燥的气候让我频繁地感冒,嘴唇上的裂口时不时地刺疼我想家的心。有一次母亲来探望,看到我在过道里支起的行军床,当场红了眼眶:“咱回西安吧,妈养你。”我咬着嘴唇摇头,眼前浮现出第一次演出后,那位拄着拐杖的老爷爷蹒跚着走到后台对我说:“丫头,我来新疆60多年了,听你的戏就像看见老家的亲人。”那一刻我忽然懂得,秦腔在这片土地上承载的不仅是艺术,更是万千游子的乡愁,我决定留下来。这一留,就是20年。
二
零的突破,天山脚下的“梅香”破冰
![]()
秦腔《焚香记》饰敫桂英
2025年5月21日,上海大剧院灯光璀璨。在第10届中国戏剧奖·梅花表演奖颁奖典礼上,当主持人清晰地念出“李敏”的名字时,台下爆发出压抑已久的欢呼。中国戏剧梅花奖自1983年创立以来,首次将桂冠授予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演员,让这一个奖项填补了自治区戏剧史的空白。
我的争梅剧目《焚香记》改编自明代传奇《王魁负桂英》,讲述了青楼女子敫桂英与书生王魁从相爱到反目成仇的爱恨情仇。为了演好这个角色,我深入研究剧本,查阅大量资料,努力走进敫桂英的内心世界。敫桂英这个角色的情感层次非常丰富,她对王魁的爱有多深,被背叛后的恨就有多强烈。在《情探》一折中,当我唱出“王魁负义天良丧”时,嗓音从低回婉转陡然拔到高亢激越,实现了7度音域的跨越。我用声音的变化,将敫桂英从对爱情的憧憬到被背叛后的绝望尽情地演绎出来。在《打神》片段里,7尺长的水袖在手腕间上下翻飞,时而如愤怒的鞭子抽向虚空,时而像绝望的锁链缠住自身。我对着镜子一遍又一遍地练习,不断调整手腕的发力点和水袖的角度,力求每一个动作都能精准地传达出敫桂英的情感。
![]()
秦腔《焚香记》饰敫桂英
在梅花奖终评演出后,一位71岁的上海戏迷紧紧地握住我的手说:“我年轻时在新疆支边,最爱听秦腔。今天看你的戏,让我想起了在天山脚下的那些岁月。”我听着,眼眶湿润了。我深知,这不仅是对我个人表演的认可,更是秦腔跨越地域、联结人心的有力见证。
我更深知,这朵梅花盛开的背后也是乌鲁木齐市秦剧团几代人的坚守与传承。自建团以来,剧团始终致力于秦腔艺术在新疆的发展。从创排反映民族团结的《细君公主》,到演绎当代英模事迹的《天山民警赵新民》,一代代演员不断探索将秦腔与新疆地域文化相融合的道路,让这门古老的艺术在边疆焕发出新的活力。正如我在获奖感言中所说:“这个奖杯不属于我一个人,它属于所有为新疆秦腔奋斗过的前辈,属于这片滋养艺术的土地。”
三
千日磨一戏,练功鞋上的“梅花”印记
《焚香记》的创排是一部用汗水写就的传奇。2022年年底,我决心以该剧冲击梅花奖,特邀一级导演何红星指导编排,同时邀请秦腔名家齐爱云、李梅等老师担任艺术指导。面对敫桂英这个文武兼备的角色,以唱功见长的我迎来了艺术生涯的最大挑战。排练厅成了我的战场,在日均6小时以上的高强度训练中,我反复锤炼水袖技法——手腕发力、角度调整、情感表达,直到3尺水袖延伸为8尺情感的载体,在空中划出金石之鸣。粗略估计,自2023年起,我已磨坏了15双练功鞋。那些磨破的鞋底,成为我艺术之路上最朴素的足印。
![]()
![]()
![]()
![]()
秦腔《焚香记》饰敫桂英
《焚香记》一剧更彰显了传统与现代的美学交融。在音乐创作方面,为了给观众带来全新的听觉体验,创作团队大胆创新,将板胡的苍凉与铜管乐器的厚重相结合,在【滚白】唱腔中加入埙与唢呐的呜咽,既保留了秦腔的传统韵味,又增强了情感的表现力。在舞台呈现上,我们采用“一桌二椅”的极简布局,配合灯光从暖黄到冷蓝的色调变化,巧妙地外化了人物的心路历程。戏服则邀请非遗传承人设计制作,淡蓝袍子上绣着象征高洁的竹纹,白衣用渐变纱料表现魂魄的空灵,每一个细节都暗藏着人物命运的隐喻。
四
根植人民,誓做天山脚下的文化使者
如今,身为乌鲁木齐市秦剧团(新疆秦剧团)副团长的我,早已将梅花奖的荣耀化作前行的动力。在我看来,奖杯绝不是终点,而是推动秦腔艺术在新疆扎根生长、枝繁叶茂的新起点。站在新的岗位上,我的规划始终围绕着一个核心:让秦腔这门传统艺术在边疆大地上绽放更绚丽的光彩,成为文化润疆的鲜活载体、成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情感纽带、成为具有新疆特色的文化名片。
![]()
2021年李敏在文化系统党务工作中发言
在传承与创新的平衡上,我计划在剧团启动“秦腔经典复排”工作,组织对《潇湘夜雨》《窦娥冤》《清风亭》等传统剧目进行系统性整理,确保老戏的“原汁原味”。传统是根,丢了根就成了无源之水。我坚持要在复排过程中同步开展“老艺人访谈”,用影像记录前辈们的表演心得和舞台绝技,建立新疆秦腔艺术档案库。在此基础上,我也正在推动成立“梅花奖”演员工作室和秦腔传习基地建设,积极探索传统剧目的现代化表达。
![]()
戏曲进校园,给学生们讲解戏曲服饰
在推动“文化润疆”的工程上,我深知戏曲的生命力在基层,在群众中间。目前,我正着手扩大“秦腔惠民演出圈”,力争实现全疆地州巡演全覆盖,重点走进偏远乡村、团场牧区和边境口岸,让草原上的牧民、沙漠边的农户,都能在家门口听到原汁原味的秦腔。我设计了“一剧一讲”的演出模式,每场演出前加入“秦腔小课堂”,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剧情背后的历史典故、道德理念。比如,通过《三娘教子》传递“勤勉向善”的家风,借《苏武牧羊》诠释“忠贞爱国”的气节。同时,我还在推动“戏曲+旅游”模式,积极策划和参与在景区的演出,让游客在欣赏新疆风光的同时,感受传统戏曲的魅力。
打造具有新疆特色的秦腔品牌,是我的另一大目标。我认为,新疆秦腔不能简单地复制陕西秦腔,必须融入新疆这片土地的文化基因。为此,我正积极探索将新疆特有的民族乐器和旋律融入秦腔的“欢音”“苦音”,让唱腔既有黄土高原的厚重,又有天山脚下的明快;在服装设计上,借鉴具有地域特色的刺绣纹样,让戏服既保留戏曲的程式美,又带着浓郁的新疆风情。
![]()
站在新的起点回望,从渭水河畔的秦声稚子,到天山脚下的梅花新人,25年的艺术之路让我懂得,真正的艺术从来不是孤芳自赏,而是深深扎根于人民的土壤。如今,在乌鲁木齐市秦剧团(新疆秦剧团)的排练厅,我仍时而示范水袖动作,指导年轻演员拿捏情感,时而与大家讨论新剧本的细节,字斟句酌打磨台词,时而认真审慎规划惠民演出的路线。舞台上,当我的唱腔再次响起,唱腔中不仅有对传统的敬畏,更有对未来的憧憬——这朵在边疆绽放的“梅花”,正以独有的芬芳,滋养着这片土地的文化根脉,也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光芒,在祖国的西北边疆越发璀璨。
[作者系第32届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乌鲁木齐市秦剧团(新疆秦剧团)一级演员]
责编 孙竹
制作 孙竹
主管 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主办 中国戏剧家协会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