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经报道 杜丽娟 北京报道
“北京市依托其大型城市多场景的天然优势,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激发低空经济的潜在机遇。”《低空经济蓝皮书:低空经济发展报告(2025)》(以下简称“蓝皮书”)作出上述阐述。近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上海低空经济产业发展有限公司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发布了上述蓝皮书。
当前,我国已将低空经济上升为国家战略,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其纳入“战略性新兴产业”;地方层面,20余个省份将低空经济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广东、安徽等省份还出台专项政策支持基础设施建设与场景拓展。
在此背景下,蓝皮书指出北京在低空经济发展上存在三方面优势:
首先,北京市聚集了大量顶尖高校与科研机构,涵盖无人机与航空航天技术的前沿研究与应用。依托中关村科学城、怀柔科学城、未来科学城等创新高地,大量高精尖企业在传感器、动力系统、大数据平台、人机交互等领域攻关,为低空产业提供技术储备与人才支撑。
其次,北京市作为超大型城市,每天需要应对人口密集、交通拥堵、环境复杂等多重压力。低空飞行器在城市巡逻、应急救援、环境监测等方面能够发挥指数级的效率提升作用。无人机可以依托高精度摄像与传感系统,为城市提供实时、准确的数据支撑,从而使市政部门在交通疏导、违法监测、空气及水质检测等方面做出更快、更精准的反应。
最后,随着消费升级与居民生活质量的不断提升,低空经济还为休闲娱乐和文旅产业带来了新的增长点。北京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和周边多样的山水地貌,为低空观光、航空运动、空中直播等新型消费方式提供了广阔空间。
(编辑:朱会珊 审核:朱紫云 校对:翟军)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