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一种被网友起名为
“肝脆薯了蒜了”的零食组合爆火
在不少视频中
博主们将搭配好的卤制猪肝、
酥脆薯片与辛辣生蒜片
混合在一起食用
连连表示“上头”“绝配”
![]()
“‘肝脆薯了蒜了’作为一种偶尔尝鲜的网红吃法,其强烈的味觉冲击确实能带来新奇体验。”
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浙江省新华医院)风湿免疫科主任杨科朋医生表示,这道“美味”对痛风和高尿酸血症的朋友来说,无异于一杯精心调制的“痛风急性发作催化剂”。
拆解“痛风催化剂”:
这三样东西是如何“发飙”的
“猪肝被称为嘌呤界的‘王者’。”杨科朋医生说,嘌呤在人体内代谢的最终产物就是尿酸。正常情况下,尿酸会溶解在血液中并通过肾脏排出,但一旦短时间内大量摄入嘌呤,就像往一杯已经快满的水里又猛加了一勺糖,血液中的尿酸浓度就会爆表,达到过饱和状态。
此时多余的尿酸便会析出、沉淀为尿酸盐结晶。这些微小结晶,最喜欢沉积在温度较低、血液循环较差的关节处,比如脚趾等。而它们一旦沉积,就会被体内的免疫系统视为“外敌入侵”,从而发动猛烈的炎症攻击,表现为剧烈的红、肿、热、痛。
杨科朋医生说,薯片本身嘌呤不高,但它高油、高盐、高热量,是典型的“增肥神器”。肥胖本身就会让身体更容易产生尿酸,并且更难排出去。
![]()
某品牌薯片的营养成分表
至于大蒜,虽然其本身嘌呤也不高,但其强烈的辛辣刺激,在本身已有尿酸结晶沉积的敏感关节背景下,有时可能成为诱发炎症的“最后一根稻草”。
“更重要的是,我们在视频中看到,这种‘上头’的吃法往往伴随着大量饮酒,尤其是啤酒。啤酒本身就是高嘌呤饮料,酒精会抑制尿酸排泄并促进其生成。”杨科朋医生强调。
![]()
痛风年轻化
甚至有儿童患病
相关研究显示,我国的高尿酸及痛风患者中,18岁至35岁的年轻人群占比高达60%;18岁及以下患者,占到了2%。对于儿童(<15岁)而言,血尿酸水平>357mmol/L(6mg/dl)称之为高尿酸血症。
“在过去,痛风是一种中老年人的病,但是随着饮食结构和生活方式的改变,临床上二三十岁年轻人患上痛风甚至儿童痛风病例,已经不是一个罕见的现象。”杨科朋医生在一年的时间里就接诊了五六位小学生痛风患者。
避免“口腹之欲”:
网红吃法要适可而止
“希望年轻朋友们对这类网红食物浅尝辄止,切勿跟风过量。”杨科朋医生说,从中医角度看,这种组合属于“肥甘厚味”+“辛辣刺激”的典型,易助湿生痰、化热动火,损伤脾胃功能,导致口苦口腻、脘腹胀满、大便黏腻不爽等“湿热中阻”的症状。
尤其是本身就有高血压、高血脂、高尿酸、胃肠道疾病或肥胖问题的人群,更应谨慎避免。
对于预防高尿酸血症,杨科朋医生建议——
控制饮食:尿酸高或痛风患者应避免高嘌呤食物如猪肝、海鲜和浓肉汤。限制“肝脆薯了蒜了”等组合的摄入。
多喝白水:每天至少喝两升水,有助于尿酸排出。
避免酒精:特别是啤酒,对痛风患者不利。
保持健康体重:肥胖会增加痛风风险。
规律作息:避免熬夜,确保充足睡眠。
如果突然出现关节红、肿、热、痛,千万不要自己乱吃止痛药,应该马上到医院专科就诊。
青年时评
![]()
从另类吃法
看懂年轻人舌尖上的自嗨
青年报·青春上海评论员 陈嘉音
一包普通的薯片,直接吃未免太过单调。于是,有人加入卤猪肝和生蒜片,创造出了爆火社交平台的“肝脆薯了蒜了”。想出这个搭配的人,又刷新了一把谐音梗。
为什么“肝脆薯了蒜了”能火遍全网,原因在于它折射了当代年轻人面对压力时,那种无奈中带着豁达的复杂心态。
“蕉绿”“蒜鸟”“莓完莓了”……年轻人用无数个“梗”构建起属于自己的语言系统。当他们在聊天框看到“薯了”“蒜了”,无需过多解释,彼此便能心领神会——那是对生活压力的集体共识,也是对困境的温柔消解。既然无法彻底摆脱,那就一笑了之。于是,让沉重的变得轻盈,给苦涩的带来甜味,既然生活给了我们辛辣的大蒜,那就爽快地咬一口,配着薯片一起嚼了。
其实看看社交平台,年轻人在食物上的创意远不止于此:奶皮子糖葫芦、冰淇淋蘸酱油、酸奶麻辣烫……各种另类吃法比比皆是。这些看似诡异的组合,也显示了年轻一代对传统饮食规则的大胆突破。正如汪曾祺在《老味道》中所说:“一个人的口味要宽一点、杂一点,‘南甜北咸东辣西酸’,都去尝尝。对食物如此,对文化也应该这样。”
放眼世界,饮食创新的潮流并非中国独有,菠萝披萨——这可能是饮食界最著名的争论之一。夏威夷披萨自20世纪60年代被发明以来,一直在意大利等传统美食国家被视为“异端”。支持者喜欢水果带来的清新口感,反对者则认为水果不属于披萨。这场持续半个多世纪的争论,恰恰证明了饮食文化的流动性与包容性。
从引发文化战争的菠萝披萨,到让人摸不着头脑的“肝脆薯了蒜了”,这些饮食创新既是文化碰撞的产物,也是年轻人表达自我的方式,更是人类对舌尖探索的永恒热情。
不过话说回来,尽管“肝脆薯了蒜了”作为一种情绪和文化现象值得理解,但从健康角度来看,我们需要更理性的认识。三者如此强行搭配在一起食用,专家提醒尝鲜可以,常吃就要当心了。
网上每每涌现另类吃法后,不妨找找“有趣”与“有益”的平衡之处。我想,聪明的做法,是在保持创意的同时进行少盐、低糖、低卡的改良。在追求趣味性的同时不忘健康本质,这或许才是真正的生活智慧。

沪团团来送福利啦!青春上海独家精美徽章共3款,你心动了吗?
想要想要!如何才能获得呢?
点亮本文文末【】与【】,并在评论区留言互动;当【】数达到200时,评论点赞第一的小伙伴将免费获得一套徽章哟~
![]()
青年时评:青年报·青春上海评论员 陈嘉音
来源:中国青年报、都市快报、科普中国
见习编辑:孟祥莉
校审:姚佳森
终审:沈蔚
![]()
追求趣味,也不要忽视健康~↓↓↓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