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言
8000元底薪的招聘广告,曾让无数求职者心动不已,可入职后等待他们的不是职业晋升,而是“每月必须投资30台手机”的硬性KPI,完不成便面临劝退。
为保住工作,有人掏空积蓄,有人不惜抵押房产、借贷投钱,本想赚份薪水,却沦为公司“提款机”,最终落得血本无归的结局。
这样看似离谱的职场圈钱套路,为何能屡屡得手?当招聘变成“圈钱”陷阱,求职者又该如何分辨真假offer、守住自己的钱包?
![]()
贷款上班的荒诞
无锡赵女士的遭遇堪称魔幻现实主义的范本:丈夫入职青云租仅两个月,不仅没赚到薪水,反而将130多万元身家套牢。
这份“甜蜜的陷阱”始于公司诱人的招聘承诺:8000元底薪加高额招商提成,背后却暗藏致命枷锁:试用期每月必须完成30台苹果手机的投资任务,完不成即被劝退。
在“千亿级赛道”、“支付宝推荐位”的反复洗脑下,员工们被迫从求职者变身投资者。
![]()
家庭宝妈李女士抵押房产、借贷数十万元,只因初期返利的甜头;更多基层员工无奈自掏腰包,自嘲“贷款上班养出公司八成业绩”。
这种将雇佣关系与投资捆绑的模式,本质上是利用生存焦虑设计的庞氏骗局。
当职场KPI异化为“拉人头投资”的指标,所谓的“就业”早已沦为骗局的一环,这在合规的租赁行业中绝无仅有。
正常企业的业绩考核应聚焦市场开拓,而非将员工异化为资金来源。
![]()
骗局三重门
青云租的崩塌,早已在层层包装的谎言中埋下伏笔。
其精心构建的信任体系包含三重骗局:先是虚构国资背景与上市公司背书,宣称有保险公司90%理赔兜底,实则宣传中的国字头企业从未出现在股东序列,资方中锦裕荣在爆雷前两个月已悄悄撤股;
再以16.8%的年化收益率画饼,远超行业5%至8%的合理区间,用新投资者的资金兑付旧账;最后通过“支付宝监管”、“百万用户”等话术营造闭环,让质疑者无从求证。
![]()
更令人咋舌的是业务数据的诡异,35名承租人领取数万部手机,联系方式多为停机或空号,部分承租人竟是刚注册的个体工商户。
这种集中化、非市场化的流向,完全违背手机租赁行业分散化、场景化的运营逻辑。
有业内人士指出,这是典型的“虚假承租”套路:找信用等级低的人员充当租客,制造虚假交易流水,一旦资金链断裂便卷款跑路,留下投资者与无法追回的设备。
值得警惕的是,其关联平台“美橙回收”提前一个月撤场,更暴露了管理层早有预谋的跑路计划。
![]()
高收益幻象
青云租爆雷并非个例,近年来租机理财渠道乱象频发,本质上是“互联网加金融”包装下的非法集资变种。
当一个项目同时具备“低风险、高回报、零门槛”三大特征时,投资者就该敲响警钟。
手机租赁的核心收益来自租金差价,而非资本运作,16.8%的年化率本身就违背商业常识。
![]()
此次事件给两类人敲响警钟:对求职者而言,当用人单位要求员工“投资入职”“自掏腰包冲业绩”时,需立刻警惕,这绝非正常的职场规则。
对投资者来说,所谓“国资背景”、“保险兜底”需通过企查查、天眼查等工具核实,支付宝等平台的广告合作不等于官方背书。
更重要的是,要摒弃“躺赚”幻想,牢记金融的本质是风险与收益对等,超出合理范围的回报背后,必然隐藏着不可告人的陷阱。
![]()
结语
如今维权者们仍在艰难追讨,警方尚未立案的现状更凸显了此类骗局的维权难度。
青云租的故事终将落幕,但它揭示的人性弱点与行业乱象值得深思:在财富焦虑的裹挟下,唯有保持理性与警惕,才能在纷繁复杂的理财市场中守住自己的钱包。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