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 者 | 嘉月
来源 | 广告案例精选
山楂酸、糖衣脆,糖葫芦这本是北京街头的记忆符号,如今却披上了一层奶皮子,成了横空出世的混血产物。
在北京国贸,穿冲锋衣的打工人排到脸红;在上海长宁,有人为它排队2小时;在常州,周末单日能卖出两三百串。这玩意价格从传统糖葫芦的五六块一跃成为三四十块,却依然挡不住食客们的热情。
![]()
图源:小红书
这届年轻人,到底被奶皮子糖葫芦下了什么蛊?
1
奶皮子糖葫芦到底是个啥
奶皮子,说白了就是新疆、内蒙古牧民把牛奶大火熬干后形成的一层乳皮。
口感柔润、奶香浓郁,是当地特色乳制品。
糖葫芦,北方人冬天的标配,山楂酸、糖衣脆,拿在手里就是街头的记忆符号。
两样本来风马牛不相及的东西,在今年冬天意外凑成了爆款联名。
这口混搭,打破了人们对糖葫芦的固有认知。
在传统糖葫芦的糖壳之外,裹上一至两层奶皮,部分产品还会撒上脆香米增强口感层次。一口下去,酸甜、香脆、绵密层层交织,据说口感具有1+1>2的效果。
如今的奶皮子糖葫芦早已不再局限于山楂,草莓、青提、蓝莓、阳光玫瑰……只有你想不到,没有它裹不上。
![]()
图源:小红书
奶皮子糖葫芦的爆火,看似意外,其实早有预兆。
去年春夏,奶皮子酸奶就已经爆火一波。北京紫光园的奶皮子酸奶旺季时,单日销量超过12万杯。
去年冬季,奶皮子糖葫芦伴随东北旅游旺季登场,在多地引发打卡热潮。
换句话说,奶皮子早已不是新人。在攻占冰糖葫芦之前,它已在茶饮和乳品赛道完成了市场教育,圈粉不少。
这代年轻人的味觉,是被各种新茶饮、新烘焙、Gelato教育出来的:要甜,但要温柔、平衡的甜。
老式糖葫芦有些激烈,要么酸得打颤,要么甜得硌牙。奶皮子的出现,带有奶香、有厚度,吃起来有慢下来的口感。
这种层次感,组成一种搭配巧妙的新式怀旧。
![]()
图源:小红书
奶皮子糖葫芦也为大城市里奔波的年轻人提供了一种童年和草原的双重想象。
一位在北京工作的内蒙古网友说得精辟:感觉奶皮子糖葫芦有点像自己,在老家从来没吃过,但在北京排队时突然有些想家。
2
谁在炒作奶皮子糖葫芦
社交媒体无疑是奶皮子糖葫芦爆红的助推器。
小红书上,奶皮子糖葫芦相关话题阅读量已超过千万,多次登上热搜榜榜首。抖音上相关话题播放量更是突破6亿次。
每天都有新热点,博主们咬开酥脆糖衣和奶皮的声画诱惑,配合鲜艳水果的视觉冲击,不断激发观众食欲与好奇。
明星们也成了奶皮子糖葫芦的野生代言人。
王鸥在工作间隙举着它拍照;在吉林拍戏的蓝盈莹直接出了一期口味测评;阚清子也在社交平台上分享拔草的快乐瞬间。
![]()
图源:小红书
在社交媒体的推波助澜下,奶皮子糖葫芦完成了从产品到社交货币的蜕变。
有消费者坦言,朋友圈、小红书满屏都是,想象中一定很好吃。买它不只是为了满足味蕾,更是为了融入这场全民狂欢。
随着奶皮子糖葫芦爆火,它的价格也一路飙升。
在电商平台,100g一张的纯奶皮价格在10-40元不等。
有消费者吐槽,实时涨价跟股票似的,下午问的价格,晚上直接涨一大半。
原材料价格上涨,奶皮子糖葫芦自然跟涨。
有记者询问几家糖葫芦店得知,奶皮子糖葫芦价格多在20-30元左右,相较于传统山楂糖葫芦高出四五倍。
上海有家店铺曾将奶皮子冰糖葫芦线上售价调至98元/串。
黄牛们也闻风而动,原本20元一串的冰糖葫芦,从黄牛手上购买平均每串需要加价20-50元不等。
南京有消费者表示,黄牛报价高达100元一根,但碍于自己实在太馋,最后难抵诱惑和朋友拼单高价拿下。
但味道真的配得上这个价格吗?
尝鲜后的消费者评价两极分化。
有人说它是糖葫芦天花板,甜中带奶,像初雪落在童年记忆。
也有人说它又贵又难吃,不值得排这么久的队。
![]()
图源:小红书
有消费者坦言,排到自己的时候会很激动,情绪价值很足。
就口味和价格而言,她认为整体口感比较甜腻,定价在10-15元会比较合理。
3
第一批受害者出现
奶皮子糖葫芦还能火多久
奶皮子糖葫芦走红后,最近一条关于奶皮子糖葫芦的话题登上微博热搜第一:第一批奶皮子糖葫芦受害者现身。
![]()
图源:@扬子晚报
有网友称,自己因为痴迷奶皮子糖葫芦,每天下班都要买几串来解馋。
吃了一段时间后,她发现自己的脸色越来越差,去医院后才发现,是糖分摄入超标引发了皮肤糖化反应。
很大程度上,奶皮子之所以好吃是因为脂肪含量较高,甚至超过60%。
任何食物加上高脂肪都会好吃很多,但也容易让人不知不觉间摄入过多热量。
另外,目前很多奶皮子已经不是传统奶皮子,而是稀奶油、炼乳等的勾兑品,更存在健康风险。
记者对比多款市售奶皮子酸奶发现,配料表中添加了稀奶油、奶皮子粉等,且热量在每100克480-750千焦左右。
按不完全计算,一杯130克的奶皮子酸奶热量高达200大卡,而一杯普通酸奶热量约为100大卡。
![]()
图源:小红书
奶皮子糖葫芦并非第一个享受社交媒体和广大用户追捧的产品。
脏脏包、泡面小食堂、竹筒奶茶、酸奶大麻花等都曾是朋友圈的顶流,也都有着同样的命运,爆红→过剩→消失。
经济学中的蛋挞效应精准地描绘了网红产品的生命周期轨迹:当某个行业或者产品突然爆红,便会催生大量同质化供给,导致市场迅速饱和。
这种野蛮生长会迅速稀释产品的稀缺性与新鲜感,最终从快速繁荣走向衰退。
奶皮子糖葫芦也正从流量巅峰走向供给过剩。
一方面糖葫芦加奶皮子的简单复制公式,吸引了大量玩家涌入市场。
最直接的信号是价格体系的快速瓦解,比如北京地区已经开始有20元一串的奶皮子糖葫芦,在上海、武汉等地也相继出现30元一串的价格下探。
这个近百元的社交货币正加速回归普通小吃的定价逻辑。
另一方面是行业乱象的集中爆发。
市场上的奶皮子质量参差不齐、规格缩水,甚至出现了造假奶皮子。这些短期的逐利行为会消耗消费者的信任、透支品类的生命力。
![]()
图源:小红书
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指出,奶皮子属于网红类食品,商家肯定选择在最短时间内收割消费红利,获取利润最大化。
长期来看,奶皮子热度可能在明年春夏会渐渐消退,因为整体看产品并没有太高制作难度,且很容易被克隆。
4
新消费市场有多颠?
奶皮子糖葫芦的爆火,某种程度上是这个新消费市场的缩影。
倍市得最新发布的《2025零售行业消费趋势洞察报告》显示,购买零售产品时,70%的消费者关注产品试用体验,64%关注消费过程中的服务体验,58%关注到店消费的环境与氛围。
换而言之,更加注重消费体验和附加价值。
奶皮子糖葫芦恰恰抓住了这一点。大家吃的更是一种对于食材的想象,买的是情绪价值。
但网红美食的生命周期长短,是由价格、口味、营养价值等多种因素共同决定。
纵观近年来的网红单品,多数难逃昙花一现的命运,这也意味着当网红标签逐渐淡化,想要支撑门店继续生存和增长,终究要回归到复购率和产品力。
从芋泥、干噎酸奶到奶皮子,网红食材的迭代速度越来越快。
相较于盲目跟风,不如理性看待。
对消费者而言,偶尔尝个鲜无可厚非,但没必要为了打卡花费过多时间、金钱,更不能过量食用。
对商家来说,单纯依靠营销炒作也难以长久。
与其用奶皮子抬高身价,不如研发健康、新鲜的美食,让传统食材真正活在当下。
毕竟,下一个引爆市场的爆款,已经在路上了。
更多精彩内容 ,尽在【广告案例精选】↓↓↓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