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大爷今年68岁,是个社区志愿者,每天都要去公园走上几圈。可最近,他总觉得小腿发胀、有点疼,偶尔还出现麻木的感觉。起初,王大爷以为是年纪大了“落下的老寒腿”,可一连一周症状都不见缓解。
家人劝他去医院,他还不耐烦:“腿疼而已,没啥大事。”直到有一天,小腿多了些可疑的浮肿,孙女急了,带着他去医院检查,结果让全家人都出了一身冷汗,王大爷被确诊为下肢深静脉血栓。
![]()
在很多中老年人眼里,腿部疼痛或肿胀是小事,其实它很可能是身体发出的“危险信号”!数据显示,我国每年约有60万人发生静脉血栓栓塞症,其中不少人因早期忽视腿部异常状况,错失了最佳治疗时机。
但血栓并非无声杀手,腿其实就是最灵敏的“报警器”之一。腿部若有这些异常变化,一定要高度警惕,及早筛查,否则一旦血栓脱落进入肺部、脑部,后果不堪设想。下面,我们就来详细聊聊,腿到底是如何向你预警血栓风险的?
许多人觉得“活动时腿酸”、“晚上偶尔抽筋”只是小问题,但医学研究显示,下肢静脉血栓最常见的前兆症状就藏在这些细节里。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与北京协和医院联合的流行病学调研发现:约84%的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在发病初期都曾出现腿部不适或肿胀,却因忽视延误了治疗。
![]()
单侧小腿胀痛、走路感沉重:下肢静脉血液流动受阻,加剧淤滞,容易导致局部胀痛。皮肤发热、发红甚至紫癜:炎症反应导致温度上升,皮肤颜色改变。
突发性腿部浮肿(尤其是一条腿更明显):这通常提示静脉回流异常,是血栓“卡壳”时的经典征象。按压小腿有明显凹陷:有研究表明,血栓病人下肢按压凹陷持续5秒后不回弹的概率高于90%。
后膝窝、踝关节附近触痛,或夜间腿容易抽筋。表浅静脉显著、摸起来像蚯蚓:这说明深层静脉流通不畅,表浅静脉代偿扩张。中国医师协会血管外科分会建议:出现上述症状,且症状进行性加重或反复发作,一定不能掉以轻心!
![]()
临床数据显示,未及时干预的下肢深静脉血栓,有高达25%概率发生肺栓塞。这是因为小腿深部静脉的血栓一旦脱落,随着血流可“横冲直撞”至肺部,导致肺动脉堵塞,进而引发呼吸困难、胸痛,甚至猝死。
具体来说,血栓对健康的影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堵塞血液回流,腿部慢性肿胀变形:慢性血液淤滞导致“静脉曲张”甚至“皮肤溃疡”,活动能力大幅下降,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急性并发症风险高:一旦血栓脱落,引发大面积肺血管阻塞,心跳骤停率骤增。全球数据显示:未治疗的肺栓塞患者死亡率高达30%,而及时干预降至8%以下。
复发率高、医疗负担重:一旦发生深静脉血栓,未来5年内复发概率约为20%-30%,且复发后病情更复杂,治疗更困难。
权威指南建议,针对中老年人、长期久坐久站、曾有手术或慢性病史者,应主动关注腿部以下4个细节,做到“血栓早知道”:
关注腿部对称性:每天洗澡或清洁时,观察两条腿粗细是否一致,若发现一侧出现异常肿胀,应立即就医。
及时检测血液指标:如有反复腿部疼痛、肿胀,建议到正规医疗机构做D-二聚体检测和下肢静脉彩超,两项结合可准确评估血栓风险。
动静结合、避免久坐:建议每坐1小时就站起来活动5分钟,防止血流停滞。合理用药,勿擅自用活血药:有高危因素、有血栓家族史人群,在医生指导下应用抗凝药物,切勿盲目服用市场上的“活血化瘀”产品,以免错失治疗时机。
关注其他危险信号:如有肺部不适、持续低烧、咳嗽等不明原因伴随症状,要警惕血栓已发生远处迁移。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