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三季报披露完毕,有个数据令人振奋——
今年前三季度,主动权益基金为基民赚取的利润总额合计达10733亿!(数据来自:Choice;统计A份额)
权益市场的赚钱效应终于回归。
不过,如果把时间周期拉长,在过去三年多(2022—2024年)的震荡行情中,能持续为持有人赚到钱的基金其实并不多。
在2022年之前成立的3448只主动权益基金中,从2022年初到2025Q3,基金累计利润为正的只有804只,利润超过1亿元的更是凤毛麟角,仅285只,占比约8%。(数据来自:Choice;统计A份额)
仔细观察这份“持续赚钱基金”名单,我们发现,不少都重仓布局了科技赛道。
这倒不意外,今年以来,科技无疑是市场最强的主线。能提前布局这轮行情的基金经理,说明他们具备较强的左侧布局能力。
比如由陈韫中管理的广发中小盘精选A(005598),期间累计为持有人创造5.94亿元利润。
我们之前在做科技成长选手盘点时,就关注到了他,这次深入研究其投资框架后,对他有了全新的认识,对于如何投资成长板块也有了新的理解和收获。
01
科技很好,但投资难度大
其实对于科技,相信有一点已经成为共识——
我们正身处一个科技被提到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的时代。
在“十五五”规划中,便把“高质量发展”和“科技自立自强水平”列为前两个首要的发展目标,并明确点出量子科技、具身智能、脑机接口、第六代移动通信等一批新的经济增长点。人工智能也被写入规划建议,“人工智能+”行动将全面实施。
可以预见的是,在“十五五”时期,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科技这条主线有望进一步强化。
但大家也能明显感觉到,科技投资实在是太难了。
它专业壁垒高,技术路线、商业化进度都得深度跟踪。普通人不仅难以看懂,而且无法紧密跟踪产业变化。
再加上,科技细分领域轮动快、波动大、择时难,很容易陷入“看不懂、跟不上、做不对”的困境。
像今年,别看科技是当之无愧的主线,但细分板块却频繁切换,难以把握。
总有一种感觉是:诶,怎么我刚追进去,热点就熄火了?
![]()
在这种环境下,能在成长方向上持续取得好成绩,实属不易。陈韫中管理的广发中小盘精选,就是一个交出好成绩的代表。
陈韫中是TMT研究出身,从业近10年,投资年限超4年,对科技产业发展脉络和波动周期有着比较深刻的理解。他从2021年9月28日接管广发中小盘精选起,就开始重点配置科技板块。
彼时,正是市场由牛转熊的下跌初期,中证800成长区间涨跌幅(2021-9-28至2025-10-31)为-13.49%,但他的任职回报达到43.13%,较业绩比较基准跑出33.23%的超额。
更难得的是,除2022年稍微跑输同类外,其他年份都保持了正收益。尤其是2023年,在同类基金平均收益为-11.53%的情况下,广发中小盘精选混合A还拿下了1.13%的正收益,在成长的逆风期展现出极强的韧性。
![]()
可以看到,陈韫中在成长投资上取得的优秀成绩单,不是靠科技行业的贝塔红利,更多是源于他扎实的研究功底及成长行业的投资框架。
02
传统成长VS新兴成长, 给“树苗”分类
与许多成长风格选手不同,陈韫中有一套清晰而独特的成长投资框架,对我们普通投资者也蛮有启发的。
很多人买成长,要么是哪个赛道火就扎哪,结果往往在轮动中踏空,或买在相对高点;要么认准一个方向一直拿着不放,最终在技术迭代或政策变动中坐了“过山车”。
陈韫中的策略,则更像是种树,他不仅关心哪棵树苗未来能长成参天大树,还关注它们分别处于哪个生长阶段,而后采用不同的方式来培育。
具体而言,他会先对“树苗”进行分类,将成长板块分为“传统成长”与“新兴成长”。
传统成长方向,比如大家熟悉的“新半军”(新能源、半导体、军工)赛道。
这类赛道的特点是产业发展比较成熟,有自身的产业周期。
陈韫中会用“周期成长”的思维布局,通过比较行业周期位置、个股成长性和估值水平,寻找产业周期向上、性价比较高的板块进行阶段性配置。
新兴成长方向,是指新技术目前处于产业化发展初期、产业趋势非常明显、处于从0到1阶段的行业,比如具身智能、AI、固态电池、可控核聚变、量子计算和商业航天等。
他对一个新兴方向是否具备真正的产业前景的定义很明确——
处于“从0到1”的投资阶段,也就是渗透率处于从个位数往10%突破的阶段,技术路径还在迭代,业绩暂时没兑现,但未来的市场空间大,可能大幅改变行业竞争格局甚至社会生活。
比如固态电池,虽然当前估值不低,但却是卡住低空经济和机器人发展的“咽喉”环节,没有固态电池的性能突破,这两大领域的续航、安全痛点就没法解决,潜力自然受限。
作为核心基础设施,它必须比低空飞行器、人形机器人更早落地,所以商业化的确定性相对更强,未来一到两年内就可能看到明显进展。
而且,目前半固态电池已经在部分车辆上应用,后续的量产节奏值得期待。
再比如AI和人形机器人,在他看来是“星辰大海”级别的机会。
其中,AI的普及和多模态应用落地,已经在持续催生算力、存储等上下游的需求爆发;而人形机器人一旦技术成熟落地,将是人类社会划时代的科技创新,能大幅改变生产生活方式。
只是这类赛道的技术挑战大,落地路径也更长,需要耐心跟踪技术里程碑的突破。
此外,他也在持续关注一些新兴前沿的技术和产品。例如,可控核聚变,目前在国内和海外均处于产业爆发初期,国内项目陆续进行设备招标与调试,预计对上游设备和材料公司会有显著催化;商业航天和量子计算,作为“十五五规划”的重点,整体产业化进程处于加速推进状态,等等。
03
因“科”施策,灵活培育
对成长板块进行分门别类后,更为关键的是如何对这些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公司进行投资。
陈韫中的做法是,针对处于不同阶段的科技成长股,采用灵活的策略打法。
对于传统成长,他的策略是,通过深入研究一旦确认产品、品牌和数据靠谱,就会在合适位置买入并长期持有,除非基本面出现重大变化,否则不会轻易变动仓位。
而对于新兴成长,他把这类方向当成组合的“进攻抓手”,会投入一半以上的研究精力去研究产业趋势,调研产业上下游、对接行业专家,做全球产业比较,提前摸清技术迭代和商业化节奏。
虽然陈韫中深度了解并积极拥抱新兴成长,但也坦言这类资产的波动较大,所以交易频率会更高,而且必须执行止盈操作以应对波动。
比如他在2022年就开始重仓的三花智控,就属于新兴成长的范畴,2022Q2到2024Q3,在这10个季度里有9个季度重仓这只股。
但他不是长期持股不动,而是结合市场情绪和估值做高抛低吸。
在2022年4月1日至2024年9月30日期间,这只股累计上涨48%,基金也从中斩获了丰厚的超额收益。到2024 Q4,三花智控退出重仓股名单,大概率是在高点减仓兑现了收益。
![]()
又比如工业富联和中际旭创,2023年至2024年6月期间,基金重仓这两只标的,重仓区间分别上涨 17.99%、70.41%。
基金退出重仓后,截至2025年4月25日,两只股票分别下跌31.57% 、38.16%。
可以看到,陈韫中在新兴成长领域上,对买点和卖点的节奏把握得比较好,通过波段操作较为有效地应对了波动,既能在技术突破与主题催化中捕捉阶段性机会,又能及时避开后续的大幅回撤。
在研究陈韫中在管产品的表现时,我们发现,除了广发中小盘精选业绩优异之外,还有一只成立于2024年3月的次新基金——广发成长启航(A类:018835;C类:018836),以均衡分散配置成长板块,取得了极为突出的业绩。
截至10月31日,广发成长启航的年内收益达到72.92%,近1年收益达到88.81%,在1876只同类基金(股票上下限为60-95%的偏股混合型基金)中排名前3%分位(数据来源:银河证券)。
分析其超额的来源,一来是以成长为主线,同时做细分行业的轮动;二来是在不同的行业内挖掘出个股Alpha,比如,一季度侧重港股互联网、汽车、半导体,二季度调至侧重军工,均在持有期间实现了较好的超额收益。
04
新基登场,锚定成长
近期,在这个“十五五”科技红利加速释放、新兴成长赛道迎来“从0到1”爆发的关键节点,广发基金推出了一只新基金——广发创新成长(A类:025964;C 类:025965),拟任基金经理为陈韫中。
在行业配置层面,该基金将运用自上而下的行业配置方法,通过对国内外宏观经济走势、经济结构转型的方向、国家经济与产业政策导向和经济周期调整的深入研究,挖掘未来受益于行业成长的投资机会。
根据基金定期报告和媒体采访来看,陈韫中当前阶段看好的成长方向包括算力、存储、端侧创新、品牌出海、机器人、卫星互联网及固态电池等。
其中,算力方向关注海外及国产算力,前者包括但不限于光通信、存储、电力等板块;看好后者是基于国内云服务提供商会在明年上半年大幅提升资本支出,相应资产也会迎来较好的投资机会。
存储方面,他认为,过去3年存储行业的主要机会集中在GPU大量部署催生的对HBM的强劲需求;今年以来,Google推理消耗了大量token,带来HDD产能供不应求;此后,NAND flash开始逐步承接HDD的缺口,整体价格从9月由下行熊市走入上行牛市,预计将进入一个较大幅度的上行周期。
品牌出海是陈韫中近几年持续关注的一个方向。例如,从2023年二季度到今年二季度,小商品城一直在广发中小盘精选混合的十大重仓股中,期间小商品城的区间涨幅达136.6%。(数据来源:Wind,2023/06/30-2025/06/30)
这些领域不仅具备广阔的市场空间与高涨的行业景气度,更有政策层面的大力支持,成长逻辑清晰。
在投资策略上,他既在成长行业做分散化配置,也做自下而上的选股,两者结合,共同捕捉景气上行的行业Beta和个股Alpha。
值得一提的是,这只基金不仅在投资理念与方法上有创新,在费率方面,也采用与持有人利益共担的浮动费率模式。
基金管理费将与持有期限及业绩表现直接挂钩,如果业绩未达约定基准,管理费将调降。这种将管理人与投资者利益深度绑定的模式,既激励基金管理人努力追求超额,也鼓励基民长期投资。
![]()
注:持有期限不足一年(即365天),则按1.20%年费率收取管理费;持有期限达到一年及以上,则根据持有期间年化收益率分为以下三种情况,分别确定对应的管理费率档位:若持有期间相对业绩比较基准的年化超额收益率在-3%及以下,按0.60%年费率确认管理费;若持有期间的年化超额收益率(扣除超额管理费后)超过6%且持有收益率(扣除超额管理费后)为正,按1.50%年费率确认管理费;其他情形按1.20%年费率确认管理费。详情请查阅本基金招募说明书、基金合同等法律文件
在这个以创新驱动发展的时代,广发创新成长(A类:025964;C类:025965)或许能帮我们更好地吃到成长板块的红利,看好成长方向的小伙伴,可以关注一下。
不过,我们也要清楚,科技浪潮并非一帆风顺,技术迭代的阵痛、板块轮动的起伏,都是产业升级路上的必然经历,所以投资相关资产的基金波动也会比较大。
波动或许会扰动短期视角,但无法改变科技向新而行的长期方向。
在科技成长这条赛道上,我们始终相信中国力量!
风险提示:
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资料涉及的观点和判断仅代表基金经理对当前时点的看法,基于市场环境的不确定性和多变性,所涉观点和判断后续可能发生调整或变化。本文仅用于沟通交流之目的,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基金的过往业绩不预示未来表现,投资人应当仔细阅读《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产品资料概要》等法律文件以详细了解产品信息。
文章来源:拾三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