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人民网-北京频道
11月7日,北京市课程建设优秀成果密云区推广交流会在密云区新农村小学举行。此次课程推广交流会以“解码教育新基因 赋能课程新路径”为主题,推广了新农村小学的“创新力”课程。来自北京教科院的专家、密云区教委及教师研修学院的领导、西城区育翔小学等手拉手学校、怀柔、平谷等地的教育团队与密云区各校课程负责人齐聚一堂,通过课堂观摩、成果展示、专家点评等多元形式,共同见证这所水库移民学校以课程创新书写的教育答卷。
数学课上,学生探秘密云水库中的“数据密码”;语文课上,学生们畅想二十年后的家乡;道德与法治课上,学生在《好山好水好风光》中感受家乡的风土人情……在当天的展示活动中,新农村小学推出了10节跨学科课程,展示了学校在课程建设方面取得的成果。
新农村小学党支部书记、校长王燕介绍,新农村小学作为水库移民子弟学校,以移民文化为根脉,以核心素养为导向,构建起跨学科、综合化的“成长课程”体系,让爱国、奉献、拼搏、创新的精神基因在课堂中传承,在实践中绽放。
近年来,学校立足“水库移民”独特地域文化,确立“思源”与“成长”并行的育人路径,构建“基础+特色+拓展”的三维课程架构。国家基础课程夯实知识根基,区域个性化课程发展个性特长,而拓展课程里的“创新力”课程则成为育人亮点,通过“薪火・追梦”“纸立方”与益智拓展三大核心课程,形成“家国情怀为根、科技创新为翼、实践运用为要”的课程生态。从移民口述史调研到智能灌溉系统设计,从瓦楞纸创意制作到航天科技探究,学校课程设计始终紧扣真实生活场景,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提升综合素养。
在课程实施中,学校创新推行“项目驱动+多学科融合”模式。“薪火・追梦”课程以“三域五维”架构,引导学生通过走访移民、制作水利模型、开展助农直播等13个探究项目,实现“认知—实践—创新”的能力进阶;“纸立方”课程分学段设计目标,低年级掌握基础劳动技能,高年级尝试跨学科创作,将传统文化、生态环保与科技创新融入纸艺实践;益智拓展课程则通过七巧板、九连环等器具,培养学生“能思、会思、善思”的思维品质。这种“做中学、研中悟”的教学方式,让课堂走出课本,延伸到水库岸边、田间地头与科技展馆。
课程育人的成效在师生成长中生动显现。学生们在直播助农中学会沟通表达,在筑坝游戏中感悟担当精神,在航天科技活动中点燃梦想火种,多名学生在市级以上科技比赛中获奖。在跨学科课程的建设中,新农村小学的教师们从“教知识”转向“育思维”,开发的多门课程获评区级精品课,形成了跨学科协作的专业成长氛围。
王燕介绍,新农村小学已成为全国航空特色校、市级综合实践特色校、PDC联盟校。每年举办的“成长节”创新成果展,各类学生作品与实践报告见证着课程建设的丰硕成果;移民数字展馆、智慧教室等硬件设施,为课程实施提供了坚实支撑。
与会专家认为,新农村小学扎根乡村,用有温度、有特色的课程体系,让移民精神代代相传,让创新活力持续迸发,为乡村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鲜活样本。
未来,新农村小学将继续深化“成长课程”建设,在守正创新中拓宽育人路径,让每一位移民后代都能在课程滋养下,成长为爱国、奉献、拼搏、创新的时代新人,让乡村教育的光芒照亮更多孩子的精彩人生。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