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高中英语课上,老师化身“侦探”角色,戴着侦探帽子和眼镜,点燃了学生的好奇心;学生则扮演着案件中的关键人物,面对教师提出的两难抉择,在解决“案件”过程中自然习得语言……用戏剧的方式引领学生习得知识和技能,是上海戏剧学院附属高级中学正在探索的课堂变革。
持续探索以戏剧为载体、以育人为目标的模式,如今,上戏附中12门学科类课堂均开展戏剧化教学与思政教育深度融合的探索,激发新的课堂活力。
课堂变革最终指向学生艺术修养和综合素质的提升。近两年来,越来越多的毕业生通过上戏附中走向更广阔的舞台。学校每年考入知名院校和艺术类顶尖院校的学生比例不断攀升。
教育戏剧融入课堂,让能力在情景中生长
日前,教育部办公厅印发《关于做好2026年普通高等学校部分特殊类型招生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其中提及,高校艺术类专业招生实行“文化素质+专业能力”的考试评价方式,文化素质使用高考文化课考试成绩,专业能力使用艺术类专业考试成绩。
有专家解读时认为,当前,艺术人才的选拔更加注重艺术能力和文化素养的综合考查,艺考的考试内容也更加多元和灵活,命题会尽可能避免简单机械“刷题”和“背稿”对人才选拔的判断和干扰,在考查考生美术基本功的基础上,更加注重对考生知识积累、社会观察、生活感悟、艺术表现等综合能力的考查。
如何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作为戏剧特色高中,上戏附中的课堂不断探索将戏剧思维融入各个学科教学中,通过戏剧的教育达到育人的效果。“戏剧表演中创设情景、提出质疑、亲身体验等理念,都与‘双新’课堂的育人要求高度一致,也是激发课堂活力的有力抓手。”上戏附中校长徐鸣说。
![]()
于是,一堂堂鲜活的“新课”萌生出来。在思政课上,抗日英雄杨靖宇“穿越”到现代课堂,学生们“偶遇”这位抗战年代的将军,通过一件件具象化的物品展开交流,启发思考;数学课上,学生们动手折纸、绘制函数图像、集体讨论,深化学生对“指数爆炸”的理解……数学教师田雨平有感而发:“教育戏剧并非简单表演,而是让数学的逻辑思维在生动情境中自然生长,让课堂更具感染力与创造力。”
戏剧疗愈提升高中生的幸福感
2023届学生小朱考入上戏附中时,还是一位210斤体重的小胖墩儿。看到校园里有不少同龄人活跃在各类舞台上,原本热爱艺术的他决心改变形象。他不仅短期内减肥成功,还申请转入学校艺术特色班,最终高考时考取北京一所高校的表演系,实现儿时梦想。
在上戏附中,以戏剧为代表的艺术氛围融入校园生活的方方面面。浸润在艺术的氛围中,上戏附中的学生们对美有着天然的感知与灵动的追求。
学校年轻的心理教师李露探索“戏剧愈人”方式,学校开设“一人一故事”心理社团,还为艺考前后为高三毕业生开设艺术疗愈心理辅导课,多样的戏剧+心理教育模式,不断提升高中生的幸福感。结果表明,经戏剧疗愈过的高中生,焦虑情绪明显降低。
作为静安戏剧教育联盟盟主,上个月,上戏附中与上戏共同主办的心理剧展演。据悉,该联盟共有18家单位积极参赛提交作品,最终,7所中小学剧目脱颖而出。此次展演参演单位覆盖各学段,进一步彰显了“戏剧+思政”大中小一体化建设的成果。
![]()
今年,上戏附中的《高中“戏剧 + 思政”育人模式的实践探索与研究》成功立项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项目。“将戏剧深度融入学校教育和校园文化的探索,是教育智慧的深度汇融,也是学校探索思政教育创新模式方面迈出的坚实一步。未来,学校将继续深耕“融戏于境”的教学实践,不断激活课堂生命力,让学生在专业水准和综合素养上实现双赢。”徐鸣说。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