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外媒:被美掏空后,台积电想回头了?
台积电终究还是急了。
此前有消息称美国允许台积电、三星等半导体企业保留在华业务,但该消息尚未得到官方证实。在此情况下,台积电总裁魏哲家果断决定与两位副总裁一同出席在上海举办的“台积电技术论坛”。据知情人士透露,他此次行程中还会走访阿里巴巴等芯片设计企业,以探寻合作的可能性。
一向给人“傲慢”印象的台积电,为何会突然转变态度呢?这背后又透露着怎样的信号呢?
![]()
01追随美国战略,市值遭重挫
此前,为遏制中国科技发展,美国向台积电、三星等企业抛出价值500亿美元建厂的“橄榄枝”。彼时,台积电欣然接受,随即终止与中国的合作,并斥资120亿美元在亚利桑那州凤凰城兴建5纳米芯片厂。原本期望能在美国的带动下获取利益,却未曾料到一步步陷入困境。
工厂动工后,美国此前承诺的高额补贴附加了诸多条件,不仅要求利润分成,还强制企业提交核心技术数据。更让台积电焦虑的是,美国以建厂为由,大规模挖角其芯片技术人才。据媒体披露,截至去年底,已有300余名工程师举家迁往美国,后续预计还将流失上千名核心技术人员。有网友愤慨地表示:“台积电快被掏空,该改叫‘美积电’了。”
由于决策失误,台积电后续陷入被动局面。去年,“电子寒冬”来临,下游电子产品销量大幅减少,台积电供应链订单损失超过千亿元,订单量几乎减半。同时,失去贡献15%营收的中国市场,企业遭受重创,大批光刻机闲置,高雄新厂建设计划中止,近千名员工面临失业风险。
财务数据也持续承压。财报显示,其市值从年初的7500亿美元高点降至3300亿美元,近乎腰斩;今年第一季度利润环比下滑30%,创下近年来最大跌幅。外媒直言,台积电此举无异于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自食恶果。
![]()
02中国市场成潜在“关键突破口”
在其美国业务遭遇挫折之后,台积电紧急对发展策略做出了调整:一方面放缓在美国建厂的节奏,另一方面着力开拓多元化市场,以此来稳固其在行业内的领先地位。
中国在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等领域不断取得突破,持续拓展了芯片的应用场景。相关数据显示,2025年中国芯片的年需求量将达到1000亿 - 2000亿颗,市场潜力十分巨大。业内分析人士认为,魏哲家此时前来中国推进合作事宜,显然是看中了这一潜力巨大的市场。
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消费市场,对各个行业的影响力十分显著,“得中国市场者得天下”早已成为业界的共识。马斯克访华44小时后,特斯拉的市值飙升了250亿美元,助力他重返世界首富的宝座。中国庞大的市场为企业提供了发展的契机,持续面临压力的台积电或许也将其视为重要的突围方向。
在美方的禁令尚未正式取消的情况下,台积电便急切地来中国洽谈合作,或许有意推进在中国建厂。《华盛顿时报》等外媒发文批评,直言“台积电终究不算自己人”。然而,其如意算盘终究是落空了。我国的芯片设计与制造工艺在不断进步,正逐步降低对进口芯片的依赖。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芯片进口量减少了970亿颗,预计今年还将进一步下降。有业内专家分析指出,台积电正逐步被中国市场“边缘化”。
![]()
03自强不息方能行稳致远
针对此次台积电的主动示好,国内互联网专家项立刚与多位经济学家共同提醒,我们需要警惕其背后潜藏的策略性意图。需要明确的是,台积电在华业务主要聚焦于28纳米制程芯片,而我国在这一工艺上已经实现了成熟量产。倘若此时允许其在华建厂,它可能会借助我国人力、水电成本方面的优势,对本土中低端芯片产业造成冲击。就像部分网友所说:“若真心寻求合作,就应当带来更先进的7纳米技术!”
归根结底,自强才是根本的发展出路。唯有牢牢掌握核心技术,我们才能真正把握发展的主动权。无论外部环境如何变化,都无法阻挡国产崛起的步伐。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