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滚动播报
(来源:上观新闻)
![]()
![]()
用文字传递温暖,用镜头记录美好,闵行老年大学2024年度荣誉学员俞善进用一支笔、一颗心,诠释了“老有所学、老有所为”的真谛。11月10日,第20届闵行区老年教育艺术节闭幕式上,这位“最美老年学员”的故事点燃了更多人的学习热情,让大家感受到“老年大学不是终点站,而是加油站”。
![]()
闵行老年大学学员讲述“我心中的最美老年学员”。
2019年,67岁的俞善进从上海建工退休。本可含饴弄孙的他,选择走进老年大学,开启了人生的新篇章。书法班的墨香,摄影班的镜头,手机班的科技……他像一块海绵,吸收着知识的养分。但他并不满足于此,他说:“学习是快乐,分享才是价值。”于是,他拿起笔,将课堂点滴写成文章;举起手机,将校园风采拍成照片,这些文章和照片,还发表在报刊上。在闵行老年大学,俞善进有个外号——“行走的笔记本”。老师讲课快,学员记不住,他便把知识点整理成文字,配上步骤图,发到班级群里。
为了一篇钢琴班的稿件,他连续三天蹲守教室,调整拍摄角度,只为捕捉学员弹奏时的专注神情。还有一次,他写中医课的文章,为了确保内容严谨,弄清药材名,冒雨跑到中药馆核对,差点错过了回家的末班车。他常说:“老年大学不是终点站,而是加油站。”如今,73岁的他,保持每周撰写3篇稿件的节奏。进入老年大学的6年间,他不仅瘦了20斤,血压也稳定了。这份“瘦身奇迹”的背后,是他在学习中找到了生命活力。如今,俞善进依然活跃在校园里,点燃了无数人的学习热情。“只要还能写,还能拍,我就要把老年大学的美好传得更远。”俞善进说。
自2006年首届闵行区老年教育艺术节举办至今,20年来,艺术节从最初的文艺汇演,逐步拓展为涵盖书画、摄影、声乐、器乐、数字艺术等多门类的综合性展示平台,参与范围从少数街镇扩展至全区14个街镇及区老干部大学等,活动形式也从线下展演发展为“线上+线下”融合的智慧模式。20年间,闵行区老年教育艺术节累计吸引了数万名老年朋友参与,涌现出大量优秀作品与“最美学员”,成为闵行区推动“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为”的标志性品牌,见证了区域老年教育从“普及普惠”走向“提质增能”的关键历程。
![]()
老年学员合唱表演。
本届闵行区老年教育艺术节围绕“翰墨光影,智绘未来”的主题,不仅延续了传统艺术展示的核心内容,更突出“数字融合”特色,老年学员通过AI短视频创作、PS修图、线上作品展演等形式,展现了“从触屏小白到数码达人”的学习成果,生动诠释了“年龄不是学习边界”的理念,让更多银龄群体共享终身学习红利。闵行区教育局副局长马秀明说,本届老年教育艺术节与书画摄影展不仅展现了老年学员的艺术水准,更闪耀着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和与时俱进的生命活力。闵行区老年教育工作将积极探索利用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赋能老年教育高质量发展,推动AI技术在开发智能学习工具、建设虚拟学习场景、个性化学习路径规划、优质资源精准推送等方面的创新应用,让长者享受更加便捷、高效、有趣的学习体验。
为推动老年教育数字化转型,闵行老年大学与东软睿新科技集团现场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东软凤凰学院闵行分院”揭牌。未来,双方将围绕“智慧课堂”“数字技能培训”等方向,开发适老化学习资源,助力更多老年朋友跨越数字鸿沟,拥抱智慧生活。
![]()
老年教育书画摄影展。
同日,“翰墨光影,智绘未来”老年教育书画摄影展线下展在吴颐人艺术馆启动。这次线下展集中展出300余件老年朋友创作的书画、摄影和AI短视频作品,线上展已于10月1日至10月31日举办,线下展将持续至11月23日。
原标题:《闵行区老年教育艺术节涌现“最美学员”,生动诠释“年龄不是学习边界”》
栏目主编:徐瑞哲 图片来源:主办方
题图说明:第20届闵行区老年教育艺术节闭幕式上,老年学员合唱表演。
来源:作者:解放日报 许沁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