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记者 易弋力
近日,由文化和旅游部、四川省人民政府、重庆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第十四届中国艺术节在川渝两地给广大市民带来了一场艺术与文化的视觉盛宴。伴随本届艺术节的开展,一组融合巴蜀风骨与时代精神的艺术符号也正式亮相——由国家一级美术师、成都大学教授田海稣创作的本届艺术节主题标识和官方吉祥物“巴适熊猫”,以鲜明的地域特色和深厚的文化意蕴引发广泛关注。
![]()
11月13日,田海稣团队表示,虽然本届艺术节已圆满闭幕,但田海稣团队创作的标识与吉祥物,已不仅是一件视觉作品,更成为川渝文化对话的媒介、艺术连接人民的桥梁。
记者了解到,从成都大运会吉祥物“蓉宝”官方形象的优化提升、成都世运会吉祥物的创意演绎,到如今再担国家级庆典的创意重任,田海稣以持续的艺术实践诠释着“社会美育”的使命初心,其作品既扎根文化沃土,又回应时代命题,成为观察中国艺术家与公共文化融合的鲜活样本。
在第十四届中国艺术节主题标识的创作中,田海稣教授以“山水共融艺动巴山蜀水,携手同行共绘时代新篇”为核心理念,通过精妙的艺术语言将巴山蜀水的地理生态、川剧的文化底蕴以及火炬与太阳的时代象征有机融合。这一创作并非元素的简单堆砌,而是实现了视觉的高度凝练与意蕴的深远表达,一眼可识川渝特色,承载了巴蜀文化同源共生的故事,同时彰显国家级艺术盛会的高度与使命。标识构图新颖、色彩鲜明,富有动感与美感,传递出双城经济圈战略下的文化活力与合作未来,确保其易于传播与记忆,为艺术节的全球形象奠定了坚实基础。田海稣教授在创作中借鉴了她在成都大运会吉祥物“蓉宝”优化中的经验,不仅凝练了巴蜀文化的代表性符号,还通过艺术语言将地理生态与文化基因转化为可感知的视觉符号,使标识成为连接传统与现代的桥梁,呼应了她“以艺术为名,做文化的翻译者”的核心理念。
![]()
与标识相映成趣的,是本届艺术节官方吉祥物“巴适熊猫”。这只以大熊猫为基础形象的“萌物”,创新融入川剧经典造型扮相:头戴缀有火焰纹的帅盔,身披绣有夔龙纹的靠旗,足踏祥云纹快靴,手持书法折扇,嘴角上扬的弧度恰似川渝人爽朗的笑意。而扇面上的“巴适”二字,作为川渝方言中最具共情力的词汇,既传递着“舒适惬意”的生活美学,更承载着“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选择大熊猫,既因它是全球认知度最高的中国符号,更因川渝是大熊猫的重要栖息地,天然关联‘山水共融’的生态基因。”田海稣表示:“这是我对‘人民的节日’最生动的注解——艺术节不仅是专业殿堂的展演,更要走进市井街巷,让老百姓看得懂、喜欢看、能参与。”事实上,“巴适熊猫”的创作处处体现人民性,流线型的身体便于制作周边产品,方言词的口语化特征自带传播基因,“川剧+熊猫”的跨界组合更易引发年轻群体共鸣。这样的吉祥物既有文化厚度,又具社交属性,更成为了本届艺术节的破圈利器。
从成都大运会“蓉宝”官方形象的优化提升主创和创作《水墨蓉宝十八项》长卷,到成都世运会“世运蓉港行”主题列车艺术装置与运动版吉祥物创意,田海稣始终将每次创作视为全民美育的鲜活课堂。如今,“巴适熊猫”延续了她“以艺术为桥”的创作哲学,正如她所言:“美育关乎城市灵魂的塑造”,当艺术节的标识悬挂于街头巷尾,当“巴适熊猫”走进百姓生活,这些视觉符号便成为播种文化自信的蒲公英,让巴蜀同脉的基因在时代新篇中生生不息。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