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每日幸运签#
近日,一位博主的吐槽引发众多网友共鸣。他发现自己的中国移动手机号被悄悄开通了 30 元 5GB 的流量服务,疑惑不解地表示 “我的移动卡,什么时候有个 30 块钱 5G 流量的套餐?三十块钱 5GB,疯了吧?” 这番话很快掀起讨论,不少人纷纷晒出自己的类似经历。
![]()
辽宁消费者张先生就曾反映,中国移动在未经他本人同意的情况下,擅自开通 “随心看会员” 流量套餐,导致他每月多缴 25.9 元话费。他多次联系移动公司,要求道歉、取消套餐并三倍赔偿被扣费用,但双方始终未能协商一致。面对质疑,中国移动客服始终表示,套餐都需要用户本人办理,不会出现公司擅自开通的情况,称张先生的套餐是自己点击链接办理的,但当张先生要求提供相关证据时,移动公司并未拿出有效证明。
这一现象的背后,是部分运营商在流量套餐推广中的不规范操作。从市场情况来看,中国移动的流量套餐定价本身就存在争议,有老用户反映,新用户能以 19 元享受 30GB 流量,而老用户需支付 38 元仅得 5GB 流量,这种差异引发不少老用户不满。
而 30 元 5GB 的套餐,不仅价格偏高,还存在开通流程不透明的问题,有用户怀疑是点击了弹窗广告或不明链接后被自动开通,也有用户认为是运营商利用复杂的套餐规则变相捆绑销售。根据相关规定,未经电信用户同意,擅自为用户提供服务协议以外的电信服务,属于违规行为,需向用户赔礼道歉并赔偿损失。
对此,有人吐槽 “30 元 5GB 也太贵了,现在很多套餐都是几块钱几十 GB,移动这是在抢钱”,也有人分享自己的经历 “我之前也被偷偷开通过增值服务,找客服半天才取消,太折腾了”,还有人质疑 “每次都说用户自己开通,却拿不出证据,这套路太明显了”,另有网友提醒 “以后真得每月查账单,不然钱被扣了都不知道”。
运营商擅自开通套餐的纠纷频发,核心问题在于开通审核机制不完善和举证责任分配不均。根据相关法规,电信业务经营者未经用户同意不得擅自变更服务协议或提供额外服务,且需对用户办理业务的记录承担举证责任。但实际维权中,用户往往因缺乏技术手段难以取证,而运营商又以 “用户点击链接办理” 为由推脱责任,导致消费者维权困难。
此外,部分运营商利用老用户对套餐规则不熟悉、新用户优惠力度大而老用户套餐价格偏高的 “杀熟” 现象,也加剧了用户不满。2025 年上半年数据显示,中国移动的净流失用户数已创历史新高,反映出消费者对这类行为的反感。
消费者遇到类似情况时,可保留账单截图、通话记录等证据,向运营商投诉,若投诉无果可向通信管理部门反映。同时,建议大家养成每月核查话费账单的习惯,及时发现不明收费项目,避免不必要的损失。运营商想要留住用户,不能靠套路和捆绑销售,只有做到明码标价、规范操作,尊重用户的自主选择权,才能重建信任。毕竟,信任一旦破碎,再想挽回就没那么容易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