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2025年11月11日,俄罗斯国家原子能公司首席执行官阿列克谢·利哈乔夫在孟买宣布,俄印两国已就核能领域技术转让达成突破性协议,计划在印度本土建设陆基与漂浮式小型核电站,并大幅提高俄罗斯核技术的本地化生产比例。
![]()
根据协议,俄罗斯将向印度转让包括涡轮岛设备、船舶建造在内的多项核心技术,并协助印度在现有核设施基础上升级改造。利哈乔夫特别强调,俄罗斯独有技术——漂浮式核电站的“热带版本”将首次落地印度洋海域。该技术基于俄罗斯北极港口城市佩韦克运营的全球首座浮动核电站“罗蒙诺索夫院士号”,经过五年极地环境验证后,现已适配热带气候条件,可满足印度沿海地区电力需求。
印度原子能局负责人阿吉特·库马尔·莫汉蒂透露,双方正讨论在安得拉邦或泰米尔纳德邦建设首座漂浮式核电站,预计2030年前投运。此外,俄罗斯将参与印度库丹库拉姆核电站后续机组的扩建,该电站已有两个百万千瓦级机组并网发电,另有四个机组处于建设阶段。
![]()
此次合作被视为俄罗斯在西方制裁下的“技术突围”。自俄乌冲突爆发以来,俄罗斯军工与能源领域遭受超400亿美元订单损失,欧洲市场几乎关闭。通过向印度转让核技术,俄罗斯不仅能获得关键外汇收入,还可利用印度人力成本优势(仅为俄罗斯的65%)降低生产成本。更关键的是,印度作为全球第三大电力消费国,其“核电产能提升十倍”的计划为俄罗斯技术提供了长期市场。
对印度而言,合作直指能源安全痛点。目前印度核电装机容量仅占全国总发电量的3%,而政府计划到2050年将这一比例提升至25%。引入俄罗斯小型模块化反应堆技术,可帮助印度突破大型核电站建设周期长、投资大的瓶颈,尤其适合人口密集的沿海地区。此外,技术本地化生产将推动印度船舶制造与精密机械产业发展,莫迪政府视其为“印度制造”战略的关键一环。
![]()
尽管合作前景广阔,但历史教训与现实障碍不容忽视。2018年,印度因技术转让缩水与性能不达标,愤然退出苏-57战机前身T-50项目,损失超50亿美元。此次核技术合作中,俄罗斯虽承诺“全面转让”,但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专家警告,核心维护能力与燃料循环技术仍将被俄方保留。
印度本土工业能力亦面临考验。漂浮式核电站需特殊机库与维护设施,而全印仅有3处达标;核级钢材与精密阀门等关键部件仍依赖进口。更棘手的是,印度核监管体系尚未完全建立,2024年库丹库拉姆核电站曾因冷却系统故障引发安全争议,此次合作或加剧国际社会对技术扩散的担忧。
![]()
根据协议,俄印双方将于12月普京-莫迪峰会上签署最终文件,首批漂浮式核电站设计合同预计2026年落地。然而,印度社会对合作持两极态度:支持者认为这是“摆脱能源依赖”的机遇,反对者则担忧技术泄露与安全风险。
在这场跨越北冰洋与印度洋的能源博弈中,俄罗斯押上极地核技术换取生存空间,印度则以市场换取能源自主。当“罗蒙诺索夫院士号”的热带版图纸在两国间流转时,技术转让的承诺与工业能力的落差,正在书写现代能源史上最复杂的共谋剧本。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