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D打印技术参考注意到,铂力特刚刚公布了其一体化3D打印的最新案例——近米级的铜合金推力室身部铜内壁。
该部件采用高性能CuCrZr铜合金,由六光BLT-S615设备一体打印成形,打印层厚40微米,打印时间288小时,体现出设备在长时间打印高反射材料过程中的稳定性。
![]()
突破米级铜合金成形工艺
推力室作为火箭发动机的核心部件,承担着将高温燃气热能转化为动能,为飞行提供推力的关键职能,其性能直接决定了发动机的工作能力和可靠性。 传统制造方式受限于加工手段,难以实现复杂冷却通道制造,制约了发动机散热效能与综合性能的提升。
金属3D打印技术凭借复杂结构自由成形的优势,为推力室制造带来了革命性工艺突破;铂力特突破了米级铜合金成形工艺,成功3D打印出尺寸为φ502mm×946mm的推力室身部铜内壁零件(最终重量控制在35kg),展现出铂力特在大尺寸、复杂流道构件精密成形方面的出色实力。

高性能CuCrZr合金
为零件可靠性筑牢根基
零件采用的CuCrZr(铬锆铜),是以铜为基体,融入铬和锆等微量元素形成的沉淀硬化型铜合金。该材料在延续纯铜优良导热性的同时,强度与硬度大幅增强,且具备较好的高温抗变形能力与耐腐蚀性。这样的综合性能,能够确保推力室内壁在高温高压的极端服役条件下,既能实现高效散热,又能保持结构完整与稳定,从而保障发动机长期可靠运行。
![]()
复杂冷却通道一体成形:优化散热效率
传统制造工艺受限于机械加工能力,难以在零件内部构建复杂、精细的随形冷却流道,限制了燃烧室散热效率与性能的进一步提升。
金属3D打印技术一体成形的推力室身部内部的冷却复杂通道,不仅增加了换热面积,还能确保冷却剂在流道内均匀流动,避免局部过热。对于复杂流道结构的创新设计能够显著提升发动机的冷却效率,并延长其使用寿命,为大推力液体火箭发动机燃烧室散热问题提供了高效解决方案。
此外,冷却通道与推力室内壁一体成形,省去了传统焊接拼接工序,既避免了焊接缺陷风险,也大幅缩短了生产周期。铂力特推力室身部铜内壁将在德国Formnext 2025向全球观众展示金属3D打印在空天领域关键部件制造的技术优势,以及从材料、工艺到结构设计的创新集成。
欢迎转发
1.
2.
3.
4.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