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以新闻做宣传
靠事实造舆论
文丨徐铸成
本文摘自
《新闻艺术》(增订本)
在事实与谎言的战场之上,新闻究竟应该记录奇闻还是书写时代?
在记者节即将到来之时,重温这份跨越时空的新闻宣言,直面历史教训,拒绝客里空陷阱,看真相如何在与速度的博弈中重塑媒体尊严。
这是一代新闻人用教训换来的职业信条。
![]()
《新闻艺术》(增订本)
徐铸成 著
北京出版社
报纸,又叫新闻纸。顾名思义,主要是登载新闻,以新闻来进行宣传。新闻是报纸的主体,所以有人把它称为“报纸的生命”。一张报纸如果没有新闻或新闻很少,就不是或不完全是新闻纸。那么,什么是新闻呢?
新闻的定义,西方曾有许多五花八门的说法。什么“狗咬人不是新闻,人咬狗才是新闻”,什么“稀奇古怪的事就是新闻”“神秘离奇即新闻”,新闻就是“有闻必录”,等等。总的说来,西方有些报纸是以新奇、闻所未闻为主要标准,靠耸人听闻来吸引和刺激读者,同我们的观点有本质的区别。
在我看来,只要是社会上新近发生,为群众所关心,对人民有较大影响,具有典型意义的事实,就是新闻。
为什么要用这样多限制词呢?首先是为了与所谓的资产阶级新闻观划清界限,不受其影响。我们认为新近发生的,与人民群众有关系的事实才叫新闻。其次,新闻并非有闻必录。新近发生的事情很多,例如市面上西瓜供应充足,或者菜场内副食品减少,等等,如果不具典型意义,报纸就登不了那么多。所以,新事实还需要有典型性。我们根据事实来宣传中国共产党的方针政策和各项措施,例如宣传社会治安,打击经济犯罪,就要重点采访有关典型,通过事实来影响社会,教育群众。
在新闻宣传中,一定要让事实本身说话。新闻中占第一位的就是事实。不能因为宣传需要,就笔下生花地在事实中掺假。报纸是通过新近发生的典型事实来宣传中国共产党的方针政策,这就是它的客观规律和特性。违反这个规律,就必然要受到惩罚。收不到预期效果,甚至收到反效果。过去,由于长期“左”的干扰和破坏,宣传中实用主义泛滥成灾。为了搞一个运动,可以假造事实,或者搞“客里空”①,或者说过头话。诸如此类,造成了人们对报纸、广播和电视的不信任。所以,我们今天要强调和尊重新闻的客观规律,尊重事实本身。
新闻以“新”字领头,就绝不是人云亦云的旧闻,时隔三秋的往事。所以,新闻要讲时效性,尽可能快地报道。习仲勋同志1981年11月曾在新华社成立五十周年纪念会上代表中央讲话时提出五个字:真、短、快、活、强。快,成了新闻的主要点之一。过去长时期里是宁可慢些,认为快就是资产阶级的抢新闻,强调的是好,经过反复考虑审查,所以常常使中央的会议新闻,要结束一周或十天后才发表。现在不同了,如中共十二大,六届全国人大、政协等重大会议,上午开会,下午就发表消息。这样就快了。新闻当然要强调正确真实,但在某种程度上,慢就会挨打。我们的会议九点召开,外国记者九时零三分就发出了报道。由于抢在前面,他们的报道就发挥了宣传作用。人们会先入为主,不知不觉地受到他在报道中包含的立场、观点的影响。所以,我们应该以“真”为前提,把“快”当成重点,从事宣传工作。
① 客里空:俄文原意为“喜欢乱嚷的人”“好吹嘘的人”“饶舌者”,也是苏联剧作家考涅楚克创作的话剧《前线》中的一个人物。在剧中客里空是一位记者,逢人吹拍,用小说的笔法来写战地实录,在新闻报道中不断虚构臆造。《前线》在20世纪40年代的延安和全国抗日根据地、抗战胜利后的解放区曾多次演出。1945年4月24日,毛泽东在七大讲话中谈到知识分子干部要和工农群众交朋友时说,不要和“打胭脂水粉”的“《前线》里的客里空”这类爱吹爱拍的人交朋友。延安《解放日报》也曾在社论中批判“客里空”,要大家引以为戒。当时和以后,在党内新闻工作者中展开了反对“客里空”的热烈讨论。新中国成立后,“客里空”一度成为“弄虚作假的资产阶级恶劣文风”的代名词。——整理者注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