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势而为者昌,乘势而上者强。” 当国务院批复新郑综保区扩区的消息传来,很多人好奇:中部六省那么多综保区,为啥偏偏是河南拔得头筹?
![]()
答案藏在实打实的业绩里。2010年,新郑综保区成为中部首家综保区时,没人想到这个5.073平方公里的“小圈子”,能撬动河南外贸半壁江山。封关运行14年来,它进出口总值稳居全国前三,连续6年获评A类,被海关总署赞为“小区推动大省”的典范。2025年前三季度更猛,进出口总值达2997.6亿元,同比增长29.3%,冲到全国第二,对河南外贸增加值的贡献率高达66.86%——相当于河南每100块外贸增量,就有67块来自这里。
土地不够用,是扩区的硬需求。150多家区内企业带动200多家配套企业集聚,六大产业体系挤得满满当当,原有区域开发已近饱和。而这次扩区的1.66平方公里陆港片区,直接补上短板,让郑州航空港实现“空港+陆港”综保区全覆盖,形成“一区两港”新格局。
![]()
更关键的是河南的“开放巧劲”。不是靠政策堆砌,而是把枢纽优势用透了:航空口岸货运航班破万架次,国际陆港班列开了近650列,“区港一体化”让企业跑动次数减少86%。跨境电商前三季度爆增95%,出口单量翻倍,这些看得见的便利,让企业愿意来、留得住。
对普通人来说,这事儿不遥远。扩区后高端制造、新材料产业将落地,带来更多就业岗位;物流效率升级,进口商品可能更便宜,出口货物更顺畅。这印证了一个道理:内陆不代表封闭,枢纽就能联通世界。
中部首个扩区名额,不是天上掉的馅饼,是河南14年磨一剑的必然。它打破了“内陆省份开放难”的偏见,也让我们思考:当机遇来临时,唯有实打实的业绩和创新的勇气,才能稳稳接住。这场扩区,会不会成为中部开放的新起点?值得期待。
![]()
#郑州新郑综合保税区保税仓库跨境商品摆满货架##爆料#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