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人民网-江西频道
近年来,江西省宜丰县立足红色文化底蕴,紧扣群众需求,创新理论宣讲模式,通过“红色资源赋能、宣讲形式活化、服务效能深化”三者深度融合,着力打造富有地方特色的“官山杜鹃红”宣讲品牌,有力推动党的创新理论落地生根。
深挖红色资源,打造“沉浸式”宣讲阵地。宜丰县以“官山杜鹃红”宣讲品牌为引领,整合理论宣讲与红色文化资源,构建“红色教育+理论传播”双引擎驱动模式。依托黄沙大捷纪念碑、战壕遗址等红色地标,开发“重走革命路”“红色情景剧”等体验式课程,将党的创新理论融入历史场景。串联熊雄故居、潭山改编等红色资源,设计“红色研学游”“红绿融合游”等精品线路,将理论宣讲嵌入旅游导览、农事体验等环节,实现“游中学、学中悟”。今年以来,累计开展红色主题宣讲200余场,覆盖群众超过3万人次。
创新方法路径,构建“立体化”宣讲格局。打造“专家+草根”双线宣讲。利用“崇文讲堂”学习阵地,邀请知名专家学者、省“四个100”宣讲导师开展专题宣讲,同时挖掘培育本土“草根名嘴”和百姓宣讲员,用“乡音土话”解读政策理论,让宣讲既接“天线”又接“地气”。注重“线上+线下”同频共振。制作“理论宣讲微视频”“红领巾讲党史”等线上产品,通过微信公众号、乡村广播等渠道广泛传播;线下推行“菜单式宣讲”,提供涵盖乡村振兴、技能培训、政策解读等多样化课程,截至目前,群众“点单”500余次,实现供需精准对接。
聚焦服务实效,深化“实践性”宣讲导向。宜丰县坚持“宣讲为民、宣讲惠民”,推动理论成果转化为发展动能。聚焦“三农”领域,创新“政策甘霖+技能活水”融合宣讲模式,整合赣鄱先锋、农业专家、致富带头人等优秀人才,组建17支宣讲队伍,构建“干部带头讲理论、先进模范讲事迹、产业能人讲振兴”的多元宣讲矩阵,在解读政策中融入实用技术指导,将理论内涵转化为解决实践问题的具体行动。同时,把宣讲课堂设在“村规民约”修订会、移风易俗活动现场,让抽象的理论转化为可知可感的文明标杆。借助“民情恳谈会”“屋场夜话”等场景,在宣讲中同步收集并推动解决民生问题,实现理论传播与民生服务“双促进、双提升”。(卢夕芷)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