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市政府常务会议提出,高水平谋划2026年民生实事,以“小切口”改善“大民生”,结合咸宁实际大胆创新,探索民生实事“咸宁模式”,争取在全省形成更多品牌。
“小切口”撬动“大民生”,核心是精准施策破解民生痛点。民生工作千头万绪,而公共资源有限,“撒胡椒面”式投入或追求“高大上”形象工程的做法,往往收效甚微。而从“一老一小”照护服务、背街小巷环境整治,到家门口健身设施完善、“指尖上”政务服务优化,这些看似细微的“小事”,实则是幸福感的重要基石。聚焦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这些“小事”,找到需求集中用力,找准“堵点”集中发力,用有限资源实现民生福祉最大化,才能让发展成果真正可感可及。
探索“咸宁模式”,重在结合实际、敢于突破。民生实事要避免“千城一面”,必须根植于咸宁独特的生态禀赋、区位优势和产业基础,以此作为创新的“生命线”和“突破口”。无论是将绿水青山转化为“幸福靠山”,还是以数字技术赋能智慧社区,或是推动文旅融合丰富公共文化供给,都是基于市情的“量身定制”。这种敢闯敢试的实践,才能让民生实事的“咸宁模式”充满活力与生命力。
形成民生品牌,彰显了民生工作的更高追求。品牌意味着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价值,于民生实事而言,不仅要求“做完”,更追求“做好”“做精”“做响”。从前期调研、方案设计,到过程管理、效果评估与长效运维,需要形成科学规范的运作机制。进而,通过总结提炼成功实践,将点上经验上升为制度性成果,打造具有咸宁特色的民生品牌,既造福本地百姓,也为全省民生工作贡献“咸宁智慧”和“咸宁方案”。
民生福祉的提升没有终点。以 “小切口”推动“大变化”,以“咸宁特色”铸就“民生品牌”,持续不断地交出有温度、有分量的民生答卷,让发展更有质感,让幸福更具成色。
(盛勇)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