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我母亲留给我的东西,我凭什么上交?”北京大妈拿着一万元的纸币去鉴宝,说这是收拾家里老宅发现的,专家看后说:“如果是真品,价值400多万!”谁知估完价专家就让其无偿捐赠,大妈:想得美!
那年冬天王大妈拎着一袋子抹布和清洁剂,推开自家胡同老宅的门,孙子刚上学,儿子媳妇上班,她想着把这闲置了好几年的房子收拾一下,打算租出去,能多挣点零花钱。
她没多想,戴上手套就开干,地上落满灰,窗台上结着蜘蛛网,王大妈一边咳嗽一边埋头搓。
等扫到老式木床下,一个硬邦邦的东西卡住了扫帚,她蹲下去,拉出来,是个带铜锁的木箱,箱子外壳掉了漆,角上还贴着泛黄的旧邮票,她琢磨,这是当年母亲最宝贝的东西,连自己都没见她打开过。
钥匙还在,王大妈从缝纫机抽屉里翻出来,插进锁孔,咔哒一声,几十年的尘封瞬间打开。
箱子里全是旧书,大多是五六十年代的连环画和账本,她随手翻开一本发黄的《草原英雄小姐妹》,一张纸从书缝里滑出来,落在地上。
她弯腰捡起来,看到正面印着“壹万元”,票面有两匹骏马,印刷颜色淡淡的紫红,纸张发脆,摸着不像现在的钱。
“这啥玩意儿?壹万元?我妈当年哪有这么多钱?”王大妈嘟囔着,随手又翻了几本,发现还有两张不同样子的票子。
她先是以为是假币,扔进塑料袋里,想着回头去旧货市场问问能不能卖几个钱。
三天后,她路过潘家园,看到有人摆摊卖纪念币,桌上还有“文革”时期的粮票,摊主一边吆喝,一边跟旁边中年人吹嘘:“你这东西要真是解放前的,少说值个十来万!”王大妈心里咯噔一下,想起家里的那几张旧票子。
但她心里明白,市场里水太深,怕被人骗,家里人也劝她,既然发现了宝贝,干脆去电视上鉴宝,起码有专家当面看,真真假假都能说个明白。
约了节目组,录制那天是周五,上午十点,王大妈穿着深蓝色旧棉大衣,手里攥着一个塑料信封,里头装着她那三张“宝贝”。
录制现场很热闹,排队的人一大把,手里捧着瓷罐子、玉镯子、破铜烂铁什么都有。
轮到她时,主持人让她把信封递给鉴定专家,专家姓刘,看起来四十多岁,戴着副金丝边眼镜,拎起票子一看,眉头一挑,嘴里嘀咕:“这个东西……你从哪儿弄来的?”
王大妈老实地说:“我妈留下的,收拾老宅时在书里发现的,也不知道值不值钱。”
专家把票子举到灯下,来回翻看,嘴角弯了起来,现场的摄像头立刻对准。
他把票子递给另一个专家,俩人小声嘀咕了几句,最后把票子平铺在桌上,冲着镜头:“大家注意,这张是第一套人民币‘牧马图’壹万元,是1951年北京印钞厂印的,现在全中国能流传下来的,保守估计不超过三十张。”
王大妈心跳都快停了,身后围观的人全都凑上脖子,有人忍不住低声说:“这要是真的,能买北京三套房了吧?”
专家继续说:“这张票子的拍卖记录,十几年前在上海拍卖会上成交价四百多万,如今还要再涨,你这票子保存这么好,真得好好留着。”
王大妈听到这儿,两只手都捏出了汗,她本来只想着能卖个一两万,没想到能值这么多钱。
可还没等她反应过来,那位金丝边专家突然话锋一转:“像您这样的藏品,已经不只是钱的问题了。
这是我们国家历史的见证,放在博物馆里,能让更多人看到,要不,您无偿捐赠给国家吧?”
王大妈脸当场就拉下来了,她没立刻答话,现场一阵尴尬,专家见她不吭声,开始动之以情:“大姐,您要知道,这可不是一般的纸币,这背后是百废待兴的年代,是几代人的记忆……”
她冷冷一笑,声音不大,但很有底气:“我妈在世时,家里穷得叮当响,都舍不得花掉这钱,现在你让我拿出来白白送人,凭啥?这东西不是我偷的,也不是抢的,是我妈辛辛苦苦留下的,谁都没资格让我上交!”
现场一下就静了,专家脸上微微尴尬,主持人赶紧打圆场:“王大姐的想法我们理解,毕竟每一件传家宝背后都有一段故事。”
有人在台下小声嘀咕:“她说得也有道理,这要换成是我,谁舍得送人啊?”有个年轻人甚至悄悄问:“大妈,这东西要是卖,能卖给我吗?”
王大妈没搭理,自顾自把票子收好,递给节目组封存。专家见她态度坚决,只能作罢,临走还劝了句:“您要是以后想通了,随时联系我们,博物馆随时欢迎。”
但之后,王大妈面对那些慕名而来的买家都没有松口,她下定决心要将这东西留给自己的后代。
![]()
![]()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