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人们,今天咱聊个扎心的热点 —— 设计院快扛不住了,有报道说2024 年全国差不多 1.2 万家设计院倒闭,这还不算完,2025 年预计还要再淘汰 1.5 万家。可能有人说 “设计院倒就倒了,跟咱有啥关系?” 但你不知道,这些画图纸的机构垮了,其实是楼市 “刮骨疗毒” 的真实写照,藏着太多不为人知的真相。
先给大伙摆点实在的,这倒闭潮不是空穴来风。深圳那边,2024 年工程设计岗位招聘量直接跌了 29%,占全市岗位量的比例连万分之一都不到。有个叫中绿环境的设计院,以前还做过深圳湾红树林修复这种大项目,去年 7 月直接停工,员工每月就拿 1960 块生活费,连深圳房租都不够交。更惨的是武汉,深圳某大型设计集团的武汉分院,去年 8 月直接全员裁员,办公场地都拆了,几十号设计师一夜失业。
为啥好端端的设计院会成片倒下?咱掰开揉碎了说。最核心的原因就是 “米饭班主” 不行了 —— 房地产和基建没活儿了。2024 年房地产开发投资额跌了 30% 还多,开发商自己都快揭不开锅,哪有钱找设计院画图?有个浙江的民营设计院,就因为房企暴雷,2000 万设计费收不回,70% 都成了坏账,最后只能破产。而且地方财政紧张,政府项目也砍了不少,中部某省 60% 的县级设计院去年项目量直接腰斩,12 家都申请破产了。
更要命的是 “两头受气” 的困境。一方面设计费被压到离谱,现在住宅项目设计费只占工程总造价的 0.2%-0.3%,连成本的一半都不到,等于干一个亏一个。另一方面回款能拖到你怀疑人生,行业平均回款周期超过 18 个月,有笔 187 万的设计费拖了 12 年,最后建设单位破产,彻底成了死账。你想啊,设计院要给员工开工资、交社保、维护资质,光出不进可不就垮了?有个央企下属的设计院,为了凑齐资质要求的注册人员,一年花 120 万挂靠费,可全年净利润才 98 万,纯纯给资质打工呢。
这波倒闭潮带来的影响,可比咱想的深远。首先是从业者遭了大罪,现在超过 90% 的设计师月薪不到 3000 块,天津有家设计院去年 12 月才发 900 块工资,比外卖骑手时薪还低。我认识个干了 16 年的暖通设计师,去年被裁后只能靠 “挂证” 交社保,现在改卖保险了。应届生更惨,建筑设计专业毕业生里,只有 29% 敢进设计院,其余不是考公就是转去卖房子了。
对楼市来说,影响也在慢慢显现。以后新建项目的设计可能越来越 “千篇一律”,因为小设计院倒了,大设计院为了稳当,只会用成熟的老方案,不敢搞创新。而且设计质量可能藏隐患,现在有些设计院让结构工程师兼做给排水设计,正版软件欠费停用,甚至用 AI 画图后没人审核,万一出点错,工地塌了都有可能。更关键的是项目周期会变长,武汉有家设计院解散后,合作的楼盘设计直接中断,业主只能干等着。
聊到这儿,我得说点实在观点。很多人觉得这是行业寒冬,但在我看来,这更像是 “挤泡沫” 的必然。以前城镇化快的时候,只要会画图就能赚钱,不少设计院靠资质挂靠、低价抢单活着,根本不重技术和质量。现在大规模新建的时代过去了,城镇化率都超 75% 了,市场不需要那么多 “凑数” 的设计院了。
而且这不是 “全行业灭亡”,是 “换血重生”。你看那些能活下来的,要么转型做新能源、绿色建筑,某省级电力院的特高压设计岗年薪能到 41.6 万,比传统岗位高 2 倍;要么搞数字化,武汉有家设计院用 AI 设计平台,项目周期从 6 个月压到 3 个月,成本降了 30%。所以不是设计院没用了,是只会画传统图纸的设计院没用了。
最该思考的是,这场洗牌其实是楼市从 “野蛮生长” 到 “精耕细作” 的信号。以前开发商盖房子靠 “高周转”,设计院画图靠 “赶工期”,现在这套玩不转了。以后能活下来的,一定是把设计做精、跟得上技术、懂市场需求的玩家。那些靠低价竞争、偷工减料的,迟早被淘汰。
可能有人会同情那些倒闭的设计院,但咱得想明白:行业发展不能靠 “虚胖”,只有挤掉水分,真正有价值的设计才能凸显出来。对从业者来说,与其抱怨寒冬,不如学新本事,现在会 BIM 技术、数字孪生的工程师,年薪能突破 40 万。
说到底,1.2 万家设计院倒闭不是结束,1.5 万家被淘汰也不是末日。这更像一场 “大扫除”,把行业里的沉疴旧疾清一清,才能给真正的好设计、好房子腾地方。咱们看着热闹,其实看的是楼市最真实的转型 —— 以后拼的不是谁盖得快,而是谁盖得好、盖得对。这事儿,值得咱慢慢琢磨。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