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你是否会突然进入一段低能量期。明明想好好休息,却感觉“回血”速度慢得像蜗牛爬。睡不踏实,对什么都提不起劲,看啥都不顺眼,内心的小剧场还不断上演着焦虑和自我怀疑的戏码…… 你告诉自己:“我需要静静”,于是关上门,隔绝世界,试图在独处中找回能量。但往往,越“静”,心越乱;越想“独处充电”,却越充越虚。
![]()
看到一位网友写下的经历。
为了逃避996,她选择去西欧某国定居。当地人口稀少,又非常重视家庭生活,在漫长的休假期中,她通常是一个人度过。锻炼、旅行、看书、听音乐,她把能做的事都做了一遍,但架不住假期又多又长,那种孤独难以忍受。
没有关系的牵扯,人很容易产生一种“孤独的累”。那是一个想象中的我,和一个想象中的你在争斗不休,最后带来无尽的内耗。
心理学家 Jeffery 发现,提高幸福感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和朋友聊天!所以,在身体得到充分的休息后,一定找几个信得过、聊得开的人,借助他们的力量整理自己、展开自己。
人的能量不可能一直维持在高水平,能量高时,要为身边的朋友缓解焦虑;能量低时,要找可靠的人倾诉、得到他们的帮助,这样才能让能量流动起来。
生活是一条能量起伏的路,找到能让能量流动的关系,也是一种自渡。
真正的连接和关系是修复疲惫、恢复能量的核心途径,而非彻底的独自休息。
一,情绪调节的“共同调节”机制
我们的大脑并非完全独立调节情绪。当处于压力、焦虑或低能量状态时,神经系统(尤其是交感神经系统,负责“战斗或逃跑”)可能过度激活或失衡。
一个安全、支持性的关系能提供“良性反馈”或“共同调节”。
当你向一个平静、接纳、有力量的人倾诉时,你会无意识地“捕捉”对方的镇定、理解和关怀状态。
安全的关系能激活你的腹侧迷走神经分支(属于副交感神经系统),这是负责“社交连接与平静”的神经通路。它能直接抑制压力反应,降低皮质醇水平,带来平静和安全感。
结果就是,对方的稳定情绪状态,通过互动,帮助你重新校准自己失衡的神经系统,达到“借力”调节情绪的效果,你会感受到“能量流动”。
二,社会支持作为“压力缓冲器”
心理学研究(如Cohen & Wills, 1985)一致表明,感知到的社会支持是应对压力的强大缓冲器。
倾诉本身是宣泄,被倾听、理解和共情能极大减轻孤独感和心理负担(“有人懂我”、“我不孤单”)。
可靠的朋友能提供精准反馈和新视角。这帮助你跳出自我苛责或灾难化思维的漩涡(“我不是无能,只是累了”)。并且能够重新评估困境(“这确实是段艰难期,但并非永久的失败”)。
甚至可以获得切实可行的建议或资源,感受到被接纳和重视,能维护自我价值感,抵抗低能量期常伴随的自我怀疑。
结果就是,社会支持降低了压力源的心理冲击,让你感觉“有人并肩作战”,困难变得不那么可怕,恢复路径更清晰。这直接缓解了焦虑和无力感。
![]()
三,关系满足了基本心理需求
自我决定理论指出,人有三大基本心理需求:自主性、胜任感和归属感。低能量期常伴随着这些需求的挫败感。
倾诉和连接直接满足了“被看见、被接纳、被需要”的深层归属需求。这是对抗孤独和疏离感的良药。
对方的“善意反馈”不仅可以提供方向,更重要的是确认了你的感受是合理的、你的处境是可以被理解的。这间接维护了你的自我效能感(“我的问题是有解的”)。
在安全的关系中表达真实的脆弱(“倒出内心的不满与焦虑”),本身就是一种自主选择,而非被迫压抑。这种主动寻求帮助的行为,本身就蕴含力量。
结果就是,当基本心理需求在关系中得到滋养,个体的内在动机和生命力(能量)更容易被激发和恢复。你感觉“活过来了”,正是因为核心需求被重新满足。
四,打破“反刍思维”的循环
低能量和疲惫时,人容易陷入反刍思维——反复咀嚼负面想法、失败或担忧,无法自拔,这极度消耗能量。
好的关系可以外化问题,把内心的混乱“倒出来”,本身就是将问题外化,让它不再完全占据内心空间。
与人交流可以打断这种恶性循环,对话过程强迫你从内部循环转向外部交流,有效打断消极思维的恶性循环。
而且还可以获得新线索,他人的回应(尤其是来自第三方视角的精准且客观的反馈)提供了全新的、积极的思维线索,替代了原有的负面反刍路径。
结果就是,大脑从消耗性的自我攻击中解脱出来,认知资源得以释放,用于恢复和建设性思考,这是“回血”的关键一步。
五,关系中的“给予”与能量流动
能量是流动的,当两个能量不同的人待在一起,他们的能量瞬间就会被平均到一个数值。那么能量较低的那个人就有了无形的收获。
生命将各种事物呈现在你面前,你会遇到各式各样的人,就是让你可以选择自己喜爱的。
心理学研究证明,帮助他人能激活大脑的奖励中心,提升积极情绪和自我价值感(“我很有用”)。这就是“能量高时缓解他人焦虑”的回报。
在关系中,既有“接受”也有“给予”,形成健康的互惠循环。接受帮助时不至于内疚(因为知道未来自己也能给予),给予时感受到价值。这种平衡让关系更稳固,成为持续的能量来源。
可靠的关系网络就像一个“安全基地”。能量高时,你由此出发去探索和帮助;能量低时,你知道可以退回这里休整、疗愈。这种安全感本身就是巨大的心理资源。
![]()
六,如何让关系成为你的“能量补给站”
识别你的“安全基地”:不是所有人都能成为你倾诉的对象。寻找那些让你感到安全、信任、被接纳、不会被评判的人。他们可能是有智慧的长辈、知心的好友、专业的心理咨询师,甚至是理解你的伴侣。
主动“示弱”,坦诚需求;低能量时,主动表达“我最近状态不太好,能和你聊聊吗?”比独自硬扛更需要勇气,也更有效。清晰的表达能让对方更好地支持你。
注重“质量”而非“数量”: 一次深入、走心的交流,远胜于十次泛泛的社交。关键在于**深度连接和真实表达。
也做他人的“充电宝”(在你有余力时): 能量流动的双向性。当你状态好时,主动关心、倾听、支持身边的人。这不仅帮助他人,也巩固了你的支持网络,并在给予中提升自己的能量和价值感。
区分“滋养型”与“消耗型”关系:远离那些让你感到更累、更焦虑、被索取的关系。把精力留给那些真正能提供安全和支持的连接。
生命将各种事物呈现在你面前,你会遇到各式各样的人,就是让你可以选择自己喜爱的。你想要的生活,是可以选择的,你可以选择让周围聚集好的能量。
多跟喜欢自己的人玩。当你看见喜爱的事物时,要多说“是”。当你听到喜欢的某件事情时,要说“是的,就是这样”;当你遇到喜欢的人时,要说“是的,他们很好”。
七,如何成为朋友的“能量补给站”
1.询问近况(Catching up)
怎么询问近况才能显得不敷衍?试着回忆一下上次见面,对方和你提到的生活上的变化,然后顺着你想到的东西来询问对方的近况,比如:“我记得上次见面的时候,你说你换了工作,最近怎么样啦?”
2.互相开玩笑(Joking around)
不要小看幽默感,在聊天中恰到好处的幽默感可以使双方放松下来、迅速拉近关系。而高质量对话中的玩笑,可以是一些只有你们才懂的梗,也可以尝试用一种比较“夸张”的方式和朋友描述一件事。
3.表达关心(Showing care)
多问问题,多询问对方的情绪和感受,让对方表达出来。还有一点是,不要轻易转变谈话方向。不要急着把朋友从低落的情绪中拉出来,也许最有效的安慰是陪朋友「好好难过」一会儿。
4.倾听(Listening)
倾听是我们能最大程度地了解朋友的情感、认知和三观的方式。你可以在听对方说话的过程中,时不时总结一下对方的观点,让对方感觉到自己所表达的内容有被听到,不要先入为主地想要帮朋友“解决问题”。
5.重视(Valuing others and their opinions)
肯定对方情绪的合理性,从对方的视角和立场出发,去理解对方正在经历的事情,“我觉得你当时应该很...”可以用一些身体语言比如,目光接触,身体向前倾等方式来表示对朋友想法的关注。
6.赞美(Offering sincere compliments)
关注对方的变化,在表达上足够具体、直接。比如说,“感觉你肚子上的赘肉比之前少多了!而且我觉得你整个人状态都变好了很多”,这种更具有针对性且明确指向个人的称赞会更容易让人感到开心。
7.有意义的分享(Meaningful talk)
不用刻意去寻找一个「有意义的话题」,当你完全地进入一场对话,围绕着随便一个什么话题表达自己最真实的感受,你会发现,即使是浅显的、日常的话题,也可以聊得很深。
我们本能地认为,累了就该“一个人待着”,切断刺激源。这没错,短暂的独处对恢复注意力、处理复杂信息是必要的。但当疲惫深入骨髓,伴随着强烈的情绪困扰(如焦虑、无价值感)和认知僵化(如反复纠结、钻牛角尖)时,纯粹的独处就可能失效,甚至适得其反:
“反刍”的牢笼:独自一人时,大脑更容易陷入“反刍思维”——像牛反复咀嚼草料一样,停不下来地咀嚼负面想法和担忧。这本身就是一个极其消耗能量的过程,让你在焦虑的漩涡里越陷越深。
孤独感加剧:疲惫时,人更容易感到孤立无援。自我封闭切断了社会连接,强化了“只有我一个人在挣扎”的孤独感,进一步消耗心理资源。
视角固化:困在自己的思维里,很难跳出固有的、常常是消极的认知框架。问题看起来更大、更无解,恢复的希望更渺茫。
而一次有效的倾诉、一次被理解的对话,能够迅速的“回血”。
当我们处于高压、焦虑状态时,负责“战斗或逃跑”的交感神经系统会过度活跃。而一个安全、稳定、支持性的关系(就像咨访关系),其平静、接纳的状态,会通过我们的镜像神经元系统无意识地影响我们。
把内心的混乱“倒出来”(外化),本身就是一种释放。更重要的是,一个值得信赖、有洞察力的倾听者(如咨询师师的“精准反馈”),能提供:
情绪确认: “你的感受是合理的,被理解的”,减少自我怀疑。
认知重构:提供看待问题的不同角度,帮你跳出消极循环,看到新的可能性。
现实检验:提供客观信息,纠正灾难化想法。
真正的自渡,是同时相信自己与他人的力量。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