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八〇医院(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 麻醉科 邵玉
患者一般情况
患者,女36岁,身高160cm,体重58kg,患者缘于10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双侧鼻腔鼻塞,持续性,流脓涕,鼻涕倒流,门诊以“慢性鼻窦炎、鼻腔黏连”收入院。
患者一般情况可,既往剖宫产史,无长期用药史,无药物过敏史,无吸烟饮酒史。
术前心电图:T波异常,心脏彩超:无明显异常。
术前访视:患者无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哮喘等病史近期无上呼吸道感染,无咳嗽咳痰,无呼吸困难,鼻塞鼻腔堵塞时轻时重,头颈部活动度正常,颈椎前屈、后仰、左右旋转无明显受限,甲颏距离>6cm、张口度约4横指,Mallampati分级 Ⅰ级,无困难气道征象,ASAⅡ级,心功能Ⅰ级。
患者入室后心电监护,面罩吸氧,氧流量3L/min,开放上肢静脉通路,HR85次/分,BP128/75mmHg,Spo2100%,RR16次/分。
麻醉诱导:盐酸戊乙奎醚注射液0.5mg,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10mg,苯磺酸瑞马唑仑注射液10mg,苯磺顺阿曲库铵注射液8mg,丙泊酚注射液90mg,盐酸羟考酮注射液10mg,给氧去氮3.5分钟后,可视喉镜暴露声门顺利,喉镜下可见右侧声门及声门下狭窄类似瘢痕增生遂行7.0加强气管导管置入声门后无法置入气管内阻力大,上级医师尝试后仍不能置入更换6.5号气管导管插管失败后面罩给氧1分钟后置入4.0喉罩,喉罩置入后通气不佳调整位置后仍不满意取出喉罩继续给氧去氮,更换5.0号气管导管插管仍然失败,拔除气管导管时发现气管导管前端有血丝,为避免反复操作诱发上气道水肿和出血遂停止尝试,每次尝试置管的操作时间不超过1min,患者Spo2不低于98%在每次置管间期辅以面罩通气1min,患者通气良好气道压正常,和患者家属沟通后暂停手术,期间查动脉血气分析结果无明显缺氧及二氧化碳蓄积情况,待患者自主呼吸恢复时给予新斯的明1mg和阿托品0.5mg。
患者返回病房后请相关科室会诊未得出明确诊断。因患者鼻腔黏连鼻窦异常骨质增生、气管上段狭窄原因不明目前会诊后未发现明确异常全身因素,为防止气管上段进一步狭窄导致窒息风险,主管医师建议患者就诊于上级医院去查找导致气管狭窄的全身因素。
气管插管是建立确定性气道的关键操作,通常基于对患者口、咽、喉部解剖的评估。然而声门下或气管上段的狭窄是一个“隐匿的陷阱”,因为它超出了常规的喉镜检查的视野范围,插管时会遇到无法预料的阻力,导致插管失败,甚至可能因暴力操作而造成损伤。
气管狭窄的常见原因
1、 医源性损伤(最常见):包括长期气管插管、气管切开术后、气管手术史等。
2、 良性病变:包括原因不明的特发性、炎症感染性疾病、外部压迫、外伤等。
3、 恶性病变:包括原发性气管肿瘤、局部侵犯等。
紧急处理措施
1、呼救上级医师,如上级医师也无法完成要停止尝试,立即停止暴力推送导管,避免造成气管损伤或出血造成完全梗阻。
2、维持氧合避免二氧化碳蓄积。
3、面罩通气情况暂时可控有时间考虑下一步方案。如面罩通气无法维持氧合的紧急情况,需按困难气道指南立即建立外科气道。
备选插管/通气方案:
1、使用更细的气管导管,2可视喉镜下探查观察狭窄部位并引导细导管通过。3、喉罩通气,4、硬质支气管镜检查,可以维持通气也可以治疗操作。5、环甲膜切开或气管切开术。
经验教训
1永远不要低估术前详细询问病史,特别是呼吸道症状和既往手术史。
2、对“简单”喉镜保持警惕。
3高危患者的麻醉预案,对于高危患者麻醉诱导前应备好全套困难气道设备,及清醒插管。
总结
未预料到的气管上段狭窄是气道管理中的一个危急情况。它强调了全面的术前评估和对“意外”始终保持警惕的重要性。处理的核心在于1、立即识别并停止危险的操作。2、优先维持氧合。3、迅速启动多学科团队。4、熟练掌握从细导管到硬质支气管镜再到外科气道的一系列补救措施。
参考文献
1、 田明,左明章,李天佐,等主译.Benumof, s气道管理学.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
2、 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困难气道管理专家共识.临床麻醉学杂志,2009,25:200-203.
3、 于布为,吴新民,左明章,等.困难气道管理指南.临床麻醉学杂志,2013,29:93-98.
4、 Practice guidelines for management of the difficult airway. A report by the 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 Task Force on Management of the Difficult Airway .Anesthesiology, 1993,78:597-602.
5、 Jaquet Y, Monnier P, Van Melle G, et al. Complications of different ventilation strategies in endoscopic laryngeal surgery : a10-year review . Anesthesiology ,2006,104:52-59.
1.欢迎同行原创投稿,稿酬200元/篇
2.投稿>3篇以上,优先加入新青年高级技术群
3.投稿10篇以上成为新青年特约撰稿专家,获得新青年终身VIP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