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前,工资是3000块,而现在10年后工资还是3000块,偏偏10年前的3000块购买力比现在的3000块还更强!明明社会进步了,科技发展了,工资却原地踏步,甚至是某种意义上的倒退!
现在是怎么个情况呢?很多人毕业后,找到的工作工资才3000块,有的甚至是2500块。就这,还不一定能找到工作,一个文员的岗位,HR竟然能够收到985,211毕业生的简历,简直卷得可怕!以前是干什么活轻轻松松月入过万,现在是降薪才能找到工作。我们明明努力了十年,实际情况却是在集体向后撤退!
![]()
这一点也不夸张,只要关注点新闻,你就会发现一个稍微熟练的技术工,竟不如勤奋跑顺风车跑外卖的螺丝钉;毕业刚出来的大学生,拿到的薪资与10年前的师哥师姐一样;盛行的996工作制成为福报;10年前有的例假现在已经消失。薪资退化,这已经不是一个人所面临的困境,而是当代打工人面对的时代性结构问题。
“集体返贫”不是一个危言耸听的词汇,它描述的正是这种大多数人的财富积累速度,追不上社会整体成本提升速度的无奈现实。因为努力也没法带来明显的生活改变,它击碎的是一种“明天会更好”的信念,信念没了,自然很多人选择了“躺平”。
这并不是一句简单的大环境不好就能概括的,简单地说三个点,你就能大致了解为什么?
第一:你以为的“奋斗”,在老板眼里已是“过剩品”。
过去学会一个技能是增值,而现在一个岗位,要求多种技能,薪资却不变,换言之,你会的技能越多反而越贬值。你会的技能越多,只会被安排更多的活和一动不动的薪资。更不要说,现在很多技能靠AI就能实现,人已经成了不是很值钱的生产资料。你努力,但是和你一样努力的人太多了,一个岗位上百的简历投递,现在也并不夸张。公司不会因为你未来有什么潜力而给出高价,而是只看你现在能干什么,最终底薪在无数同行的挤压下,被死死按在了3000元这条线上。
![]()
第二,经济的游戏,已经从“做大蛋糕”变成了“抢椅子游戏”。
10年前是什么样的游戏,是做蛋糕的游戏,那时候什么都没有,好的产业,好的项目得靠自己做起来,那时候只要有勇气,敢去做,成功的概率就极大。现在就不同了,现在很多行业公司多得快满了,要抢的是还能坐上去人的椅子,这椅子还晃晃悠悠的,一点都不稳固,周围随时有另一个竞争对手把你推下,占据这把椅子,你会发现自己不是在向上攀登,而是在一个不断下沉的甲板上,拼命想维持原地不动。这种窒息感,几乎让你无法呼吸。
第三,最狠的一刀:你的“三千元”,和十年前的“三千元”,根本不是同一种东西。
10年前的3000块是个不小的数目了,它能够撑起年轻人的梦想,而现在的3000块只能刚刚好够房租,水电通勤费,勉勉强强够吃。另一方面,物价、房租、医疗、教育,所有这些生活的锚点都在疯狂上涨,唯独你作为“人”的价格,被贴上了“滞销”的标签,原地踏步。你的劳动价值被隐形地掠夺了。你不是工资没涨,你是变得更穷了。
![]()
我们现在就是池塘里的鱼,水位在下降,但是鱼却还在生鱼,数目越来越多。大鱼凭借实力,占据好的大盘,享用好的资源。没有实力的小鱼则是蜗居在一块水域,啃食为数不多的食物。
但这不是你的错,而是一场系统性的、针对普通人的财富收割。当我们看清这台冰冷的机器如何运作时,那份愤怒与不甘,或许才能转化为寻找新出路的真正力量。归根结底,“月薪三千”的困境,是一个时代的经济命题,却要由无数个体用人生去作答。我们被卷入了一场由增速放缓、结构转型和劳动力过剩共同驱动的完美风暴中,个人的努力在宏观的浪潮面前显得如此单薄。这并非努力的失效,而是旧模式的终结。 走出困局,或许首先需要我们彻底认清:我们面对的,究竟是怎样一场游戏。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