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上文:水花育苗前期的轮虫培养利用及其轮虫生发原理的调控
鱼苗下塘5-7天后,随着体长的增加,一般达1.0-15厘米,一般称为"乌仔苗",三五分苗,口径的增大,其食性适应范围也更加广泛,从轮虫等小型浮游动物扩展到包括枝角类在内的较大型的浮游动物。另一方面,从清塘后浮游生物发生程序上看,这时轮虫高峰已过,枝角类大量发生。因此,在育苗池后期以及鳙鱼苗饲养池中,应当首先着眼于枝角类的培养,同时,也要注意轮虫的延续和利用。
![]()
1.育苗池浮游动物的发生程序
池塘浮游动物的发生程序大致是:轮虫-小型枝角类-大型枝角类-桡足类。
在常规情况下,轮虫高峰期多在鱼苗下塘初期,轮虫在中后期又有出现高峰;小型枝角类继轮虫之后出现,高峰期在鱼苗下塘后4~6天,其后迅速下降;大型枝角类和桡足类的生物量是递增的,直至鱼苗长大出塘它们还保持一定的量。
此种规律虽然是各类浮游动物自身的繁殖特点和它对池塘环境条件的适应性所决定的,但同时又与鱼苗各阶段的取食情况有关,由此也说明了各类浮游动物在育苗池中的饵料意义。
![]()
2.鱼苗培育前期后期与池塘浮游动物的影响
鱼苗培育前期(下塘后2-3天)的日增长,和下塘时轮虫生物量多或少之间存在着相当密切的关系。值得注意的是,此阶段枝角类的大量存在是有害的,起码是没有什么益处的。
在后期鱼苗体长超过1.0厘米,这一阶段鱼苗主要的适口饵料是小型枝角类,至于轮虫在鱼苗培育后期的饵料意义,当其与小型枝角类生物量加在一起时,它的饵料价值就表现出来了。
至于饲养后期,鱼体超过1.0厘米以后便能够比较好地利用枝角类特别是小型枝角类了,因此,这一阶段鱼苗的日增长就和枝角类,尤其是和小型枝角类的生物量密切相关。
![]()
3.鱼苗生长速度与池塘浮游动物之间的关系
鱼苗生长速度与池塘浮游动物之间的关系是由鱼苗各阶段的食性和浮游动物的适口性所决定的。轮虫是整个饲养期间鱼苗的适口饵料;小型枝角类却只有在鱼苗体长超过1.0厘米以后才能充分被利用;体长大于2.0厘米(又称"黄瓜子苗",六八分苗)时,鱼塘一般有长壳刺的隆线蚤等大型枝角类,但只有在鱼苗体长起码1.5厘米时才有可能被摄食。桡足类虽然就其大小也算后期鱼苗的食物,但它活动迅速。可得性差,在育苗池的饵料意义就远远不如轮虫和枝角类。
如果鱼苗在池塘轮虫高峰期适时下塘,池塘中各阶段发生的浮游动物,便都有可能得到利用。有的鱼苗下塘时枝角类已经大量出现,甚至大型枝角类也开始孳生。显然,这些过早出现的枝角类,育苗时是不能利用的。然而它们的生物量却在池塘浮游动物中占相当的比重,所以就造成了鱼苗生长速度与整个饲养期间浮游动物总生物量之间关系不大的结果。
![]()
4.枝角类的繁育
枝角类在食物、水温等环境条件适宜时行单性生殖,性成熟后的母溞一次可怀数个到一百余个夏卵。水温20-25℃时,夏卵在母体内经1-3天孵化成幼溞,再过1 -2天长为成体,其繁殖速度稍慢于轮虫,但也是相当迅速的。所以,在若干施肥的池塘中,枝角类一旦发生,2-3天便形成高峰,生物量可达每升水数十乃至上百毫克。
枝角类的食性和轮虫接近,滤食水中的浮游植物、细菌和腐屑,不过它的滤食能力强于轮虫,当其大量孳生时,池水中常缺少浮游植物,甚至池水清澈透明见底。
在食物不足或其它环境条件恶化时,枝角类行两性生殖产冬卵,此种对不良环境条件有极强抵御能力的冬卵,沉积水底或浮于水表,在条件适宜时萌发。
通常,养鱼池底部都存在着大量的这类卵,有时每立方米有几十万个。池底贮存的冬卵往往是翌年溞发生的种源,冬卵的贮存量直接影响来年水蚤的发生量。它和轮虫冬卵一样,鱼池晒塘或用药物排水清塘,都能促进枝角类冬卵的萌发。只是萌发所需时间较长,25℃时需30多小时,较轮虫冬卵慢10余小时,加之繁殖速度较慢,所以清塘后的枝角类的高峰多半出现在轮虫之后。
枝角类冬卵轻而耐干旱,当水体枯竭时,可附着其它动物体上或随风带至别的水体,因而,不仅在累经养鱼的老池中,就是在当年挖成的新池塘中,也都不难找到。可见,无论在什么样的池塘,只要满足其冬卵萌发的条件,一般都可繁殖出一定量的水蚤。只不过冬卵多寡而数量不同罢了。一般池底淤泥肥厚的池塘,经清塘出现轮虫高峰后,枝角类亦随之出现一个高峰。
如前所述,只要做到鱼苗在池塘轮虫高峰期下塘,随着鱼体的增长,池中发生的枝角类也将得到充分利用,鱼苗生长迅速。经过10余天的培养,鱼苗就能长到2.0余厘米。
![]()
5.注水对枝角类繁殖的好处
枝角类在鱼苗池中的延续的时间是不一样的,多数池塘在鱼苗下塘后10来天就消失了,在这显然和鱼苗的强烈摄食有关。但是,每隔2-3天添注10-20厘米新水的,枝角类可以延续12-15天。
我们知道,动物的排泄产物有碍自身的生存,注水可以稀释这类有害的物质,如果添注的是富含浮游植物的肥水,还为枝角类提供食物,同时又改善了池水的溶氧状况。因此,定期添注新水包括含浮游植物的肥水和井水,可视为延续池塘枝角类高峰期的重要措施。在不断注新水的同时,还必须注意施肥以满足枝角类的食物需要。施肥量控制在每天50-100斤/亩粪肥(腐熟的牛马粪、人粪等)即可。
原作者:李永函。备注:文章节选。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