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云南普洱市思茅区一家烧烤店迎来了一位特殊的“顾客”。一只野生动物意外闯入,引起了市民的注意。大家迅速报警,消防队员接警后迅速赶到现场,成功救助了这只外形奇特的小动物,并将其带回消防救援站。
![]()
尽管消防员们尽心照料,这只小家伙却不领情,拒绝进食,还不时发出警告的声音。考虑到野生动物天性好动,消防员们尝试将其放出笼子。
获得自由后,这只动物立即恢复了活力,开始灵活地跳跃玩耍。经过专家鉴定,确认这只动物为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斑林狸。
![]()
目前,公安与消防部门已联合将这只斑林狸送至野生动物收容救护点。据普洱市公安局思茅分局环食药侦大队辅警徐丛一介绍,待确认这只斑林狸具备野外生存能力后,相关部门将会选择合适的时机,以科学的方式将其放归自然。
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斑林狸
斑林狸是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属于食肉目灵猫科林狸属。这种体型纤细修长的动物,头体长31-45厘米,尾长30-40厘米,体重0.6-1.2千克,其尾长几乎与头体长相当,尾尖呈现白色。
![]()
斑林狸的体背基色为淡褐色或黄褐色,背部颜色较深,腹面则呈乳黄色或乳白色。颈部生有两条黑色条纹,向后延伸至肩部。
据了解,斑林狸体背和体侧分布着多列较大的黑色圆形或卵圆形斑点,而前肢和胸腹外侧的斑点则较小,呈点状分布。尾巴上密布着8-10个清晰的黑色环纹。
在形态细节上,斑林狸的颜面部尖长,吻部向前突出,鼻镜前缘的鼻中沟仅止于中部。足趾的爪子都具有爪鞘,足底垫间长有被毛,后足踝垫消失,掌垫和跖垫则裂成4个小叶。
![]()
斑林狸主要栖息于海拔2700米以下的热带雨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稀疏灌丛或高草丛中。它们对森林的依赖性很强,但偶尔也会出现在林缘、灌木林或退化森林等生境中。
作为一种树栖性、独居、夜行性动物,斑林狸白天大多独自在树洞中休息,夜晚则单独外出活动,行动迅速敏捷。
在食性方面,斑林狸主要以小型脊椎动物为食,其中包括啮齿类、食虫类、蛙类和爬行类。它们也会捕食鸟卵、昆虫和植物浆果,有时甚至会到村寨附近盗食家禽。
![]()
斑林狸的分布范围广泛。在国内,它们分布于长江以南的湖南、江西、广东、广西、贵州、云南、四川、西藏等地。在国外,它们则分布于东南亚的印度、尼泊尔、不丹、缅甸、老挝、越南、泰国等国家。
种群数量小!斑林狸的致危的三大因素
斑林狸,一种毛皮美观且质量上乘的动物,已被列为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二级保护动物,并在《中国物种红色名录》中被评为易危(VU)等级,其生存现状令人担忧。
斑林狸濒危的主要原因包括栖息地破坏、猎捕误杀以及种群基数小。近几十年来,中国斑林狸分布区内的原始森林遭受了严重的破坏,这导致它们的栖息生境急剧缩小,生存空间受到严重挤压。
![]()
此外,由于其皮毛的价值,斑林狸长期以来一直是猎杀的目标,尽管已经采取了保护措施,但偷猎行为仍然存在,给它们的生存带来了持续的威胁。
同时,斑林狸的繁殖能力较弱,雌性平均一年仅能繁育1-2只幼崽,这使得种群恢复的速度十分缓慢。
为了保护这一珍稀物种,中国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在斑林狸的主要分布区,特别是在中国西南地区,已经建立了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这些保护区为大多数斑林狸种群提供了相对安全的栖息地。
![]()
此外,相关部门也加强了巡护和监测力度,严厉制止任何捕杀、盗猎行为,以确保现有残存种群能够逐渐恢复。
更为重要的是,通过加强野生动物保护的法制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保护斑林狸重要性的认识,从而助力这一物种的种群恢复。这些措施的有效实施,将对斑林狸的未来生存和繁衍产生积极的影响。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