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个人被称为“扶不起的阿斗”,可他真就扶不起吗?公元263年,蜀汉灭亡后,人们都说刘禅是个吃喝玩乐的废君,根本不配坐那把龙椅。可如果你把时间拨回到诸葛亮驾鹤西去那一刻,会发现他压根不是那样的二货。
当年诸葛亮在五丈原病重,刘禅怕丞相交代不过来,就派李福去探视:“丞相身体如何?谁能担此重任?”李福走在荒山野道上,心里打鼓:先帝说过,别看阿斗平日游山玩水不问事,可他真在偷偷琢磨政事,诸葛亮都放心把权交给他。李福见了诸葛亮,问出那俩名字——蒋琬、费祎。诸葛亮沉稳点头,把自己放心的接班人定了个底。说完,抚摸遗囑,默不作声,然后含笑而逝。
![]()
谁料,诸葛亮一走,朝堂就炸了锅。大臣们七嘴八舌,以为刘禅一定要急得团团转,结果抬头一看,皇帝坐在殿角,面若平湖,一点儿惊慌都没。给诸葛亮办了“三朝大丧”,天明闭殓,夜里焚香,守孝三日。人都奇了:平日里只见他喝酒耍乐,可这一守丧,下了狠心,也像是个真的君王在办事。
![]()
而此时,朝中三个人最想借机抬头:李邈、杨仪和刘琰。他们一个个都打着诸葛亮走了就能翻身的算盘,却不料刘禅一条龙给他们上了头课——你以为朕傻?其实是朕一直在看着你们。
![]()
李邈,是最先跳出来造谣的那位。诸葛亮在世,他敢在奏章里暗戳戳说丞相“专权害民”。诸葛亮一言不发压下去,可丞相一走,李邈就撕下了伪君子面具,大肆诋毁:“诸葛亮把持机密,孤军深入,不顾国运!”他以为没了诸葛亮,没人给他说理,正准备搬救兵。没成想,刘禅瞪了他一眼,勒令当场逮捕:“你这是亵渎先贤,颠倒是非!”当晚就下了斩首之令。消息传来,所有人都愣住了:平日里看着老实的君王,杀起人来,竟是这般决绝。朝中大臣自此不再敢轻易质疑皇命。
![]()
杨仪,诸葛亮信得过的文臣,以前专职打点后方军需,一切听命于丞相。丞相死后,他仗着跟诸葛亮多年交情,想借机一展拳脚。哪知他喝醉酒后,口不择言:“若是蜀氏天下不保,我当举旗归魏!”这话被费祎听了大惊,立刻呈给刘禅。刘禅看着眼前哭哭啼啼的杨仪,神色未变,低声道:“有二心者,不足不为臣。”杨仪当夜被囚,数日后在狱中自刎。他留有一封遗书:“臣杨仪,负蒋费之望,辱先帝之托;死不见先主,也好问心无愧。”沙场事不过一瞬,谁料到他心里早已暗里备了投降的念头?不过刘禅倒也不忘旧恩,特命人给杨家发放俸禄,四口之家无一人受苦。该严的严,该宽的宽,这就是他新学的帝王之术。
![]()
至于刘琰,可就更典型了。他是先主远房亲戚,平日里不务正业,却喜欢仗着亲戚脸皮横行乡里。诸葛亮生前数次提醒他谨言慎行,他偏不听。刚丞相一走,他就把妻子胡氏接入宫中圈养,仗着太后偏爱,天天在深宫里玩得不亦乐乎。可胡氏归来后满脸愁容,直说太后让她住了整整一个月。刘琰一看,妄想已深,以为妻子和皇帝有染,抱着拳头就往胡氏身上招呼:“给朕招摇过市?还不招?”胡氏委屈哭诉,天理难容,一想,若他真在宫中勾当,也该有证据。她急忙上书皇帝。刘禅看完奏折,怒火中烧:“你夸父逐日,不当此世当要偿命!”当晚,刘琰被斩于朝市,尸体示众。朝堂上,连刘氏旧部都面无人色:这都什么皇帝?杀人竟这般狠厉!
![]()
就是这一连串动作,让朝野彻底换了看法。原来这位“只有演戏水平”的阿斗,一直都在掂量自己该出手的度:收葬礼、问接班人、立威信,不多不少,恰到好处。有人说,他这是装傻;有人说,他其实早就看穿世态;也有人说,他是在等机会露出真面目。但无论怎样,那三个重臣的下场,足以说明刘禅并非无能,而是深谙“重重试探之后,方显真章”。
![]()
其实,蜀汉之所以迟迟不能灭亡,绝不仅仅是诸葛亮一人之力,更因为有这样一位在关键时刻才能一击致命的刘禅。正如他自己所言,“朕虽资浅心诚,欲护社稷周全,岂容逆党干犯?”一声冷吭,吓退无数觊觎者。可惜,外有魏、吴之险,内有司马之祸,终究抵不过天下大势。若问这位“扶不起的阿斗”,到底有多少真本事?他的傻与不傻,你心里自有答案。
![]()
那么,你怎么看刘禅的“装傻”与“发威”?信息来源:三国志·蜀志、资治通鉴·卷二百八十五。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