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家叔本华说过:“一个人只有在独处时,才能成为自己。”
的确,人嘛,在人群里总是容易迷失了自己,在扮演各种角色过程里累了自己。
但是吧你会发现,当自己主动选择独处时,就不需要那么多的面具去面对不同的人了。
转身自己一个人,独立惬意,独处自在,这样也是真的挺好的。
清净,是给自己的礼物
当然了,热闹有热闹的好处,但安静也有安静的滋味。
其实吧,人的年龄大了,自然会更喜欢独处。
因为在独处的时候,世界是清静的,自己的内心也是清净的。
于是,一个人的时候,世界突然就变大了。
唐代诗人王维,晚年住在辋川别墅。
他写过关于自己这样的日常生活画面:“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就自己一个人坐在竹林里,弹弹琴,偶尔对着远山喊两嗓子。
即便没人欣赏,但也也好过没人打扰。
在他的诗里,我们看不到骨子里的孤独,只有精神上的满足。
安史之乱后,朝堂复杂,他却选择这种“一个人”的生活,反而是种自我保护。
在清净中,他留下了“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千古美名。
庄子说:“独与天地精神往来。”
当你一个人真正心静下来的时候,才能感受到这个世界之外还有更广阔世界的存在。
在那里,清风明月不用一钱买,却最能抚慰人心。
正是收获到了这份清净,在喧嚣世界里,反而不会迷失自己。
自在,是不用解释的舒服
群居时,我们总要考虑别人的感受,碍于情面需要违背自己的内心。
但是当你真正回归到一个人时,那终于可以完全按照自己的节奏生活。
宋代隐士林逋,住在西湖孤山里。
在那里,他的兴趣爱好就是种梅养鹤,二十年不入城市。
当时呢,梅花也不值几个钱,别人觉得他傻。
他却自得其乐,乐在其中,还写下“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的千古名句。
他的世界里,不要功名,不要豪宅,只要这一山梅花、几只白鹤相伴。
后来,“梅妻鹤子”成了佳话,但对他来说,不过是选择了最让自己舒服的活法。
古希腊哲学家第欧根尼说:“一无所需,神似的境界。”
的确,当一个不需要依赖什么,就自由了。
而一个人最大的自在,其实就是不再需要向别人解释自己,而是坦然地做自己。
如此,想笑就笑,想沉默就沉默,恰恰是这份踏实,千金不换,一般人还真的享受不到。
成长,是与自己和解的过程
其实,一个人也挺好的,就像独处不是停滞,而是另一种成长。
在那段无人打扰的时光里,你才能真正认识自己,然后惊喜地发现自己所中意的东西。
日本德川时期的禅僧良宽,一生不住寺庙,就在山脚下搭个茅棚,靠乞食为生。
有人问他,这样清苦图什么?
他答:“蒲团坐穿,方知虚空。”
就在那日复一日的独坐中,他慢慢悟出了生命的本质。
小孩子都喜欢找他玩,他如此写诗说:“斗草风流让我先,终归乐处与童颜。”
在极简的独处中,他找到了最纯粹的快乐,最简单的幸福。
法国哲学家帕斯卡尔说:“人类所有问题,都源于不能独自坐在房间里。”
我们害怕独处,其实是害怕面对自己。
当你学会和自己相处,就会发现内心本就具足。
也知道其实自己根本不需要外界的认可,也能活得很好。
所以啊,一个人真的挺好。
在一个人的时候,找一种更自在的方式,和自己、和世界相处。
如此,这份好,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但是,尝过的人都知道——那是生命最本真的滋味。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