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约有2.54亿人患有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每年新增感染病例达120万例,每年超过百万HBV感染者因肝硬化和肝癌死亡。
由于患者肝脏中存在的共价闭合环状DNA(cccDNA)难以彻底清除,HBV感染目前尚无根治性疗法,功能性治愈是HBV感染治疗的重要目标,指停止治疗后乙肝表面抗原(HBsAg)持续阴性,伴或不伴乙型肝炎表面抗体(抗-HBs),HBV DNA低于最低检测下限,肝脏生化指标正常。目前常用的核苷(酸)类似物和聚乙二醇干扰素α(PEG-IFNα)治疗后的功能性治愈率普遍较低,患者仍需新型高效治疗方案。
近日,《自然-医学》(
Nature Medicine)发表了一项名为ENSURE的2期临床试验结果,在慢性乙肝患者中,小干扰RNA(siRNA)药物elebsiran联合PEG-IFNα相比PEG-IFNα单药可使HBsAg清除率提高约5倍,同时治疗性疫苗BRII-179在患者的免疫学特征识别和筛选中具有潜在价值,为乙肝治愈路径提供了新的思路。
![]()
截图来源:Nature Medicine
Elebsiran是一种在研siRNA类疗法,通过皮下注射给药,旨在降解HBV RNA转录本并限制HBsAg的产生。
该研究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为随机对照设计,将55名病毒已受抑制的慢性乙肝患者分为三组,分别接受PEG-IFNα单药治疗(队列1,18人)、elebsiran 200 mg联合PEG-IFNα(队列2,19人)、以及elebsiran 100 mg联合PEG-IFNα(队列3,18人),治疗为期48周。
第二部分为单臂设计(队列4),纳入31名此前在一项前瞻性研究中完成9剂elebsiran与HBV治疗性疫苗BRII-179联合治疗的患者,接受elebsiran 100 mg联合PEG-IFNα治疗。
48周试验期间,elebsiran每4周一次,共13剂;PEG-IFNα每周一次,共48剂;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NRTI)为基础治疗;完成48周治疗期后,所有参与者继续接受NRTI直至第72周。
在第一部分中,联合治疗组的HBsAg清除率显著优于单药组:治疗结束时和结束后24周时,elebsiran 200 mg联合组HBsAg清除率分别为26.3%和21.1%,100 mg联合组维持在33.3%,而PEG-IFNα单药组始终仅为5.6%。贝叶斯分析进一步支持联合治疗的获益概率超过85%。
![]()
▲队列1-3患者在治疗不同时间点,HBsAg水平的分布情况(图片来源:参考资料[1])
值得注意的是,在三个队列中,所有实现HBsAg清除的患者基线HBsAg水平均低于1500 IU/mL,其中大多数低于1000 IU/ mL,提示基线抗原水平可能是疗效的重要预测因素。
在第二部分中,队列4患者在治疗结束时和结束后24周时,HBsAg清除率分别为41.9%和29.0%。其中既往对BRII-179应答者(抗-HBs滴度≥10 IU/L)的HBsAg清除率分别高达57.9%和42.1%,而非应答者仅为16.7%和8.3%。这表明,治疗性疫苗不仅能激发部分患者的免疫反应,还可能作为筛选潜在功能性治愈人群的有效工具。
![]()
▲队列4患者以及按对BRII-179应答分层的患者,在治疗不同时间点,HBsAg水平的分布情况(图片来源:参考资料[1])
从血清HBsAg水平随时间变化的趋势还能观察到,与队列1相比,队列2和队列3在第72周时血清HBsAg水平的平均变化明显更大,提示使用elebsiran和PEG-IFNα可增强HBsAg的下降;而与BRII-179无应答者以及队列2和3中未接受BRII-179治疗的患者相比,BRII-179应答者似乎经历了更大、更快速的HBsAg下降,提示免疫激活不仅可能影响HBsAg的下降幅度,还可能影响其下降的时间。
![]()
▲队列1-4患者从基线到第72周的HBsAg平均值变化(图片来源:参考资料[1])
研究还发现,治疗结束时抗-HBs滴度≥100 IU/L的患者,其HBsAg清除的持续性更高,提示高滴度抗体可能与长期免疫控制相关。尽管如此,也有个别患者在未检测到抗-HBs的情况下仍维持HBsAg清除,说明还有其他因素影响免疫控制。
![]()
▲队列1-3(图d)和队列4(图e)患者抗-HBs滴度与HBsAg持续清除的关联(图片来源:参考资料[1])
在安全性方面,联合治疗组治疗期间出现的不良事件(TEAE)发生率与PEG-IFNα单药组相当,大多数为1级或2级,联合治疗的安全耐受性整体良好。
本研究提供了直接证据,支持elebsiran联合PEG-IFNα可提高慢性HBV感染患者的HBsAg清除率,而使用治疗性疫苗BRII-179可能有助于筛选患者提高治愈率。期待对这一HBV治疗模式的进一步探索将推动乙肝功能性治愈的实现。
点击文末“阅读原文/Read more”,即可访问期刊官网阅读完整论文。
题图来源:123RF
参考资料
[1] Wong, G.LH., Yuen, MF., Lin, B. et al. Elebsiran and PEG-IFNα for chronic hepatitis B infection: a partially randomized, open-label, phase 2 trial. Nat Med (2025). https://doi.org/10.1038/s41591-025-04049-z
免责声明:本文仅作信息交流之目的,文中观点不代表药明康德立场,亦不代表药明康德支持或反对文中观点。本文也不是治疗方案推荐。如需获得治疗方案指导,请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版权说明:欢迎个人转发至朋友圈,谢绝媒体或机构未经授权以任何形式转载至其他平台。转载授权请在「医学新视点」微信公众号留言联系。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