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起眼"的零跑,又给行业来了一波震撼。
在9月份以6.6万交付量创造了新势力单月交付纪录后,10月的零跑以70289台,同比增长84%,再次刷新了自己创下的纪录。
![]()
这也是自今年3月成为新势力交付冠军之后,零跑连续第八个月登顶。并且也连续两个季度毛利率转正,成为第二家达到半年度盈利的新势力造车企业。
零跑汽车创始人、董事长兼CEO朱江明也在10月销量视频中,第一时间分享了战绩。
尤其提到:"感谢百万零居们的信任和支持"。的确,比单月销量纪录更重要的,其实一直都是销量的"持续性"。
而在销量"持续性"背后,则是在价格战持续胶着的当下,为什么零跑能够跳出很多车企都深陷的"冲量既亏损"、"盈利转正"这两个核心难点的束缚?
这个答案绝非我们随口而出的"性价比优势",而是还有着更深的内部逻辑。
【自研与精算】:
虽然零跑车系以价格优势见长,但绝不能粗暴的认为,零跑是"低价走量"。
相反价格的背后,则是以"全域自研"为核心的成本控制。此前,朱江明也不止一次强调,自研技术不是炫技,而是成本控制的底层逻辑。
![]()
截止到今年上半年,零跑已经做到了整车65%的核心零部件都是自研自造。覆盖电池、电驱、智能座舱、智驾系统等关键领域。也就是说,零跑把影响一台车成本,且易受外部波动影响的部分,都掌握在了自己的手中。
这种深度垂直整合,就让零跑跳出了外部供应商的议价区间。
比如,一些要用低价冲量的品牌来说,低价就意味着要对供应链压价。一个显而易见的结果就是:降本既降质。同时,当供应商提高价格时,车企也面临着成本提升,盈利降低。
所以,零跑的这种深度垂直整合,就意味着降本不降质,且保证盈利。
![]()
当然,如果说自研是"降本",那么架构上的创新就是"提效"。比如,零跑的LEAP 3.5技术架构,在B系列上能够做到88%的零件通用率。要知道,行业内的平均水平是60%-70%。如此的差异,必然会节约非常可观的成本。
这就带来两个更直接的利益点:其一,一些需要大规模集中采购的零件,零跑就有了面对供应商时更主动的讲价权。其二,零部件的研发和生产成本,也能在大规模的"上车"中快速摊销,进一步拉低成本。
而且在技术上,LEAP 3.5就采用了"四域合一"。动力域、智能驾驶域、智能座舱域和车身域整合为"舱驾一体"的中央域控。这就相比传统架构减少了域控制器的数量,硬件成本也大幅降低。此外,高通8295+8650的组合,也提高了算力和系统响应速度。做到了"花钱更少,性能更强"。
技术层面之外,零跑的"轻资产运营"也与其他车企有很大不同。例如厂房,零跑会尽量采用租赁厂房而非购买。以此来减少固定资产投入对现金流的影响。也就是说,零跑其实就做到了"把钱都花在了刀刃上"。
而技术自研,成本控制和高效运营所呈现出的,就是零跑在产品上所具有的"灵活性"。
![]()
像在售的B01,B10,C10和C16等主力车型,都有纯电和增程的双动力选择。这就最大程度上增加了其在市场中的占有率:限牌城市买纯电,不限牌地区买增程。同时,还对主流的10-20万区间做到了产品覆盖。
这也就是为什么零跑目前的B系列和C系列,每个月都能有接近过万销量的原因。
此外,零跑还有着很多新势力车企,在用户层面的"心理优势"。2024年零跑和Stellantis集团成立零跑国际合资公司,不光是把布局和供应链做到了国际化,更是通过"合作背书",打消了用户对于新势力"会跑路"的顾虑。
所以,零跑的每一步,其实都处在一个精密计算的逻辑之中。换句话说,就是零跑其实是一个时刻以直接和高效作为内驱力的品牌。是在用一种"减法",再不断的给销量和效率,做加法。
【新的销量空间】:
在下一阶段的产品布局上,零跑也走的是精准发力的路线。而且是瞄准了当下用户还未被满足的细分需求。
![]()
就在前不久的10月,零跑发布了旗舰D平台以及首款车型D19。这也标志着零跑进军豪华市场的思路,也非常清晰:不把品牌强行拔高成"豪华品牌",而是用豪华体验,来做价值上的重构。
从宁德时代电芯、双 8797 舱驾一体芯片、孔辉双腔闭式空悬等配置,再到邀请费翔担任代言人,既用技术实力打破 "平价新势力做不好豪华车" 的偏见,又以国民度触达到高端用户。
这就让品牌本身和用户的关注点,就都落在了产品究竟能带来什么体验。由此让零跑的品牌向上做到了踏实且言之有物。
![]()
当然,零跑的布局不止于此。在11月,瞄准泛95后年轻群体的Lafa5也要开始预售。和之前专攻于家庭用户的B和C系列不同,Lafa5要用运动轿跑的定位,去切中Z世代年轻人对个性的追求。但这种个性又不是一种偏激化的表达,而在是零跑本身的"平衡感",去对个性进行放大。
这样的好处就是,既让零跑有了个性,也让Lafa5依旧能够有足够大的受众面。
除此之外,在即将到来的广州车展上,定位智能竞品长续航SUV的零跑A10也将亮相,用"长续航"、"智能"与填补入门级的市场中,"实用与品质难兼顾"的空白。
所以,这三款新车的布局逻辑清晰:从豪华旗舰到年轻运动,再到通勤代步,零跑并非简单罗列车型,而是以 "不同用户群体的核心痛点" 为锚点,逐步完善产品矩阵,为持续领跑储备势能。
【总结】:
单月交付破7万,连续八个月新势力销冠,零跑的成绩,绝非偶然。
在新势力里,比当销冠更难的是,如何当一个能构建持续竞争力的销冠。毕竟,曾经的某些新势力销冠,如今不是身位失守,要不就是品牌接近"消失"。
而零跑则用自己的务实,避免了,当前很多新势力陷入的 "烧钱冲量""爆款依赖" 的浮躁中。以 65% 的自研率掌握成本与技术主动权,避免被供应链 "卡脖子";以双动力、产品形态,精准匹配用户分化需求;以细分市场深耕,而非盲目扩张,确保每款产品都能形成销量支撑。
这种打法,不仅让零跑能够"稳定领跑",实际上也是给整个新势力提了个醒:别再不计成本与后果的野蛮生长了,也别迷信短期爆款了,而是要把技术扎深,把成本算精,走一条踏实干事,不浮躁的路。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