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京世纪坛医院胃肠外科联合消化内科成功完成一例高难度十二指肠肿瘤双镜联合切除手术,为患者精准“拆弹”,标志着医院在胃肠肿瘤治疗领域实现技术新突破,这是医院胃肠肿瘤医学中心成立以来,多学科协作模式赋能疑难疾病诊疗的典型实践,彰显了医院在胃肠疾病综合治疗领域的实力。
![]()
病情复杂倒逼方案创新,多学科会诊锁定精准路径
患者因消化道出血紧急入院,消化内科团队迅速启动精准诊断流程,通过CT、胃镜精准探查,最终锁定病灶——十二指肠距乳头5cm处存在一个4cm左右的外生性黏膜隆起性病变。
![]()
患者术前CT显示:肿瘤位于十二指肠降部,约3*4*4cm大小
“这个病变位置非常特殊,接近胆管与胰管的交汇处,解剖结构十分复杂。若采用传统治疗思路,一旦无法局部精准切除病灶,患者很可能被迫接受创伤巨大的根治性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不仅要切除十二指肠,还需连带切除胆管、部分胰腺,乃至部分胃组织,术后生活质量将大打折扣。”胃肠外科主任丁磊说。
![]()
面对这一复杂病情,胃肠外科与消化内科迅速启动多学科会诊机制,多学科研判病情,共同商讨最佳治疗方案。专家们围绕病灶位置、解剖结构、术中出血风险、术后功能保护等问题展开深度研讨。经深入分析与反复论证,专家团队达成共识:采用“腹腔镜+内镜”双镜联合的微创治疗方案,由内镜提供精准导航,腹腔镜团队实施精细化切除,既能确保肿瘤完整切除,又能最大程度保护十二指肠乳头及胰胆管功能,从根本上避免大范围器官切除的创伤。
双镜协同精准“拆弹”,微创技术守护生命质量
手术当天,在麻醉科团队的全程保障下,一场“内外协同”的精准手术正式展开。首先,由消化内科团队通过胃镜精准定位肿瘤边界,为外科手术操作提供清晰的实时视觉引导;术中快速病理提示,病灶为间质瘤(性质偏温和),为手术范围的精准把控提供关键依据。
![]()
随后,胃肠外科团队接过“接力棒”,在腹腔镜下沿着内镜标记的肿瘤边界,运用切割吻合器进行精细化剥离。“内镜的实时监控让我们对肿瘤切除边界了然于胸,既确保了肿瘤的完整切除,又有效避免了对十二指肠乳头的损伤,最大限度保留了患者的消化道功能。”术后主刀医生说。
![]()
整个手术历时3小时顺利完成,出血量不足200ml。术后,患者恢复超出预期,2日后即可下床活动,未出现出血、狭窄、梗阻、感染等并发症,目前已康复出院。“没想到恢复这么快,已经可以进食流食了!谢谢世纪坛医院!”患者及家属出院前对医院精湛的医技和精准的诊疗赞不绝口,连连道谢。
多学科协作模式破局增效,彰显胃肠肿瘤医学中心集群优势
此次双镜联合高难度手术是北京世纪坛医院胃肠肿瘤医学中心成立后多学科协作模式的又一经典案例。作为医院整合优势资源的诊疗平台,胃肠肿瘤医学中心自成立以来,打破学科壁垒,整合医院胃肠外科、消化内科、医学影像科、病理科等多学科资源,充分发挥各学科优势,构建起覆盖“诊断-治疗-康复”全方位、一体化的胃肠疾病诊疗体系。
![]()
![]()
在医学中心平台,各学科专家不再局限于单一专业视角,针对像十二指肠肿瘤这样的复杂疑难病例,形成“联合诊断、集体研判、定制方案”的标准化流程。这种多学科协作集群作战模式,不仅大幅提升诊断准确性,更通过设计个性化诊疗方案,提升治疗成功率,缩短患者就医时间,减轻了患者的创伤与痛苦,真正将“以患者为中心”的理念落地为看得见的诊疗成效,让患者享受到更便捷、高效、优质的医疗服务。
创新无止境,仁术护安康
双镜联合技术的成功应用,为复杂十二指肠肿瘤提供了可复制的“世医方案”。北京世纪坛医院胃肠外科与消化内科将以此次手术为起点,持续深化多学科协作模式,进一步拓展双镜联合技术的应用范围,针对更多复杂病例开展技术攻关,不断探索技术创新,更好地服务临床需求。
以精湛医术守护患者健康,以人文关怀温暖患者心灵。未来,北京世纪坛医院胃肠肿瘤医学中心全体医护人员在多学科协作的坚实基础上,持续突破技术瓶颈,完善诊疗体系,以更精湛的医疗技术、更优质的诊疗服务,为胃肠肿瘤患者铺就康复之路,助力医院高质量发展。
专家出诊信息
胃肠外科
![]()
![]()
![]()
来源:胃肠外科
作者:刘缤研 朱昱冰
荐稿:丁磊
排版:李春慧
责编:王占荣 范晓 张洁
![]()
![]()
出品
北京世纪坛医院宣传中心
专栏入口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