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供医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
![]()
ADC重塑激素HR+、HER2低表达MBC后CDK4/6i时代治疗格局
整理:ww
2025年11月8日,中国整合肿瘤学大会(CCHIO)于昆明隆重召开。在乳腺癌分会场,福建省肿瘤医院宋传贵教授就《ADC药物在HR+、mBC患者后内分泌时代的优化治疗策略》进行了专题汇报。汇报深入剖析了HR+/HER2低表达晚期乳腺癌在CDK4/6抑制剂耐药后所面临的治疗困境,重点介绍了以德曲妥珠单抗(T-DXd)为代表的ADC药物所带来的突破性进展,并展望了未来的探索方向。
![]()
![]()
耐药挑战:HR+/HER2低表达MBC的治疗现状与困境
目前,CDK4/6抑制剂联合内分泌治疗已成为HR+/HER2-晚期乳腺癌的一线标准方案。然而,其疗效并非持久,大部分患者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徘徊在24个月左右,最终难免面临疾病进展。因此,如何应对CDK4/6抑制剂耐药,成为临床核心挑战。
耐药机制复杂多样,主要包括细胞周期调控异常与旁路信号通路激活。前者涉及Cyclin E扩增、FAT1表达上调及RB1基因丢失等,导致肿瘤细胞绕过CDK4/6的抑制;后者则包括生长因子受体通路上调、FGFR2突变、PTEN缺失、AKT1或Ras-MAPK通路激活等,构成了多重耐药网络。
![]()
面对耐药,传统的后续治疗策略效果均不尽如人意。首先,CDK4/6抑制剂跨线治疗的研究(如MAINTAIN,postMONARCH)显示,虽然统计学上可见PFS获益,但中位PFS仅延长至4.2至6.0个月,临床意义有限。
![]()
其次,针对特定靶点的药物,如PI3K抑制剂Alpelisib、AKT抑制剂卡匹色替(Capivasertib)、口服SERD药物Elacestrant等,虽在相应突变人群(如PIK3CA, AKT1, ESR1突变)中显示出优势,但因国内适应症未获批、生物标志物检测可及性低及药物毒性等因素,临床应用严重受限。
![]()
此外,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DAC)抑制剂如西达本胺,在真实世界研究中中位PFS也仅在5个月左右,且副作用显著,对于一线CDK4/6i治疗不足一年即进展的患者效果尤差。
![]()
综上所述,HR+/HER2低表达MBC患者在CDK4/6抑制剂治疗失败后,一度陷入后续治疗选择有限且疗效不佳的困境,亟需新型治疗策略破局。
![]()
开创新篇:ADC药物引领治疗策略变革
ADC药物的蓬勃发展,特别是具有“旁观者效应”的药物,为后线治疗带来了革命性变化,其中以T-DXd的证据最为充分。
![]()
(一)T-DXd与DB-04研究:确立HER2低表达治疗新标准
德曲妥珠单抗(T-DXd)作为第三代ADC药物,其创新之处在于强大的“旁观者效应”。该效应能有效杀伤靶细胞周围的异质性肿瘤细胞,从而克服肿瘤异质性导致的耐药问题。
关键的DESTINY-Breast04(DB-04)研究是一项国际多中心III期临床试验,其结果具有里程碑意义。该研究纳入的均为HER2低表达(IHC 1+ 或 2+/ISH-)的晚期乳腺癌患者,其中约70%既往接受过CDK4/6抑制剂治疗,高度贴合真实世界临床人群。
![]()
研究结果显示,在HR+患者中,T-DXd组的中位PFS达到10.1个月,显著优于医生选择的化疗(TPC)组的5.4个月。更重要的是,中位总生存期(OS)也获得了具有临床意义的延长,从TPC组的17.5个月提升至T-DXd组的23.9个月。DB-04研究首次在国际III期临床层面证实,针对HER2低表达这一生物标志物,ADC靶向治疗能够显著优于传统化疗,为这部分庞大的人群提供了全新的高效治疗选择。
![]()
(二)定义的拓展与DB-06研究:疗效边界延伸至“超低表达”
DB-04的成功确立了HER2低表达的治疗地位,而随后的DB-06研究则进一步将疗效边界拓展。该研究旨在探索T-DXd在HER2低表达乃至“超低表达”(IHC 0但存在微弱膜染色)患者中的疗效。
结果显示,T-DXd对于HER2低表达和超低表达患者均显示出一致的疗效,其PFS均显著优于化疗。这一发现极大地拓宽了潜在的获益人群,动摇了传统HER2二分法(阳性与阴性)的基石,预示着乳腺癌的HER2分类将走向更精细的谱系划分,治疗策略也需相应调整。
![]()
基于DB-04和DB-06的坚实数据,T-DXd的临床应用路径趋于清晰。对于HR+/HER2低表达晚期乳腺癌,在CDK4/6抑制剂治疗后进展,且至少接受过一线内分泌治疗(或在(新)辅助内分泌治疗期间或结束后短期内复发)的患者,T-DXd已成为优选的后线治疗方案。
(三)治疗格局的横向对比与指南更新
在ADC药物中,靶向Trop-2的戈沙妥珠单抗(SG) 同样是后线治疗的重要力量。TROPiCS-02研究证实了其在经多线治疗(包括CDK4/6i)的HR+患者中的PFS和OS获益。
![]()
然而,通过横向对比DB-04/DB-06与TROPiCS-02的研究设计可见,前者纳入的患者治疗线数更早(DB-06甚至纳入了晚期阶段未接受过化疗的患者),而后者入组患者多为后线(2-4线)。这使得T-DXd在当前的临床定位中,相较于SG更具前线治疗的优势。
![]()
这一差异直接体现在权威指南的推荐中。2025版《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诊治指南与规范》(CACA-CBCS) 已明确将“德曲妥珠单抗(HER2低表达)”列为CDK4/6i经治后的“推荐”方案。美国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NCCN)指南(2025 v1) 与2023 欧洲肿瘤内科学会(ESMO) HER2低表达共识则更明确指出:当T-DXd与SG均可及使用时,应优先考虑T-DXd,因其在研究证据和入组人群上更具前线治疗特征。
![]()
![]()
前景可期:靶向HER2低表达的未来探索
ADC药物的研发浪潮方兴未艾,未来的探索聚焦于联合治疗与新型药物开发。
联合治疗是提升疗效的关键路径。正在进行的DB-08研究正积极探索T-DXd的最佳搭档,组合方案涵盖化疗(卡培他滨、紫杉醇)、免疫治疗(度伐利尤单抗)、靶向治疗(AKT抑制剂卡匹色替)及内分泌治疗(AI或氟维司群),旨在通过多通路协同,实现疗效最大化。
新型ADC与其他靶点药物的研发管线也极为丰富。除T-DXd和SG外,如RC48、SYD985、MRG002等多种ADC药物在早期研究中均已显示出对HER2低表达人群的初步活性。此外,DB-15研究将进一步把HER2 IHC 0的患者纳入研究,旨在填补T-DXd在极低表达人群中的证据空白,持续推动治疗前移。
![]()
可以预见,随着更多研究结果的出炉,HR+/HER2低表达晚期乳腺癌的治疗选择将愈加丰富与精准。
![]()
总结
HR+/HER2低表达晚期乳腺癌在CDK4/6抑制剂治疗后的策略优化,是当前临床实践的重点与难点。复杂的耐药机制使得传统跨线或靶向治疗手段获益有限。以德曲妥珠单抗(T-DXd)为代表的ADC药物,凭借其独特的作用机制和确凿的临床研究证据,成功改写了治疗格局,并获得国内外指南的优先推荐。未来,随着联合策略的优化与更多新药的涌现,这一患者群体的生存预后有望得到进一步改善。
专家简介
![]()
宋传贵 教授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福建医院(福建省肿瘤医院)
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
乳腺肿瘤学科带头人/乳腺肿瘤诊治中心执行主任
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常委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靶向治疗专委会常委
福建省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中华医学会肿瘤分会乳腺肿瘤学组成员
CSCO乳腺癌专家委员会委员
责任编辑:Sheep
*医学界力求其发表内容专业、可靠,但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做出承诺;请相关各方在采用或以此作为决策依据时另行核查。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