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chinatimes.net.cn)记者张萌 卢梦雪 甘肃报道
河西走廊,东起乌鞘岭,西至玉门关,曾是古丝绸之路的咽喉要道,如今正焕发勃勃生机。
这里地处干旱半干旱区,降水稀少、蒸发强烈,传统农业长期受限,却也由此探索出一条依托自然禀赋的独特发展路径——祁连山雪水滋养出优质作物,显著昼夜温差与沙质土壤凝聚果实糖分,广袤戈壁更蕴藏丰富的风能与光能资源。
如何将自然资源转化为发展动能?金融支持是关键。如今,河西走廊沿线已形成以节水农业为特色的种植体系,多种果蔬声名远扬,更逐步成为国家重要的新能源产业基地。
金融“及时雨”如何精准滴灌河西走廊,助力这片古老土地走出独具特色的发展之路?近日,《华夏时报》记者深入武威、张掖、酒泉、嘉峪关等地,实地探访农业银行金融服务产业振兴的一线实践。
资金难题迎刃而解
张掖市甘州区马站村党支部书记马兆存没想到,一度让他寝食难安的资金难题,竟在短短几小时内就迎刃而解。
甘州区地处北纬38度,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纯净的雪山融水与无污染的自然环境,为发展优质农业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正是看中这一优势,五年前,马兆存带领村民大胆探索,踏出了一条有机蔬菜种植的差异化发展道路。
经过几年努力,马站村的有机蔬菜种植渐成规模。今年3月,马兆存的1200亩有机蔬菜迎来成熟期,然而丰收在望,他却为支付劳务费用的资金缺口犯了难。
正巧,农业银行张掖甘州支行客户经理下乡走访,及时了解到这一情况。在客户经理的指导下,马兆存在手机上便完成了贷款申请的提交,几个小时后,50万元的贷款随即审批通过。
“钱来得及时,救了急!不仅赶上了最佳收割期,还避免了合同损失。”马兆存松了一口气。
客户经理咋这么快就知道村里的难处?原来,农业银行当地支行对马站村这样的重点村实行专人包联,客户经理定期下乡走访,对农户授信评级、摸清需求。
农业银行推出的“富民贷”等产品,因利率优惠、无抵押、无担保,且三年内可循环使用,灵活匹配农业生产周期,受到了当地农户的欢迎。
“说实话,我们农户特别喜欢这个信贷产品。有钱了就还,没钱了就用,灵活得很,利率又低,老百姓能实实在在省下一笔成本。”马兆存说道。
这些便利,也让村民扩建大棚、扩大种植的意愿明显增强。“贷款主要用来盖大棚,老百姓一算账发现有赚头,就更愿意干了!”马兆存说。
金融支持不仅化解了农户的燃眉之急,更激活了产业发展的持久动力。
如今,马站村已建成经认证的有机蔬菜基地3600亩,娃娃菜、甘蓝、蒜苗等产品稳定供应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2024年,该村集体企业实现销售收入4200万元,亩均收入达3.5万元,较普通蔬菜种植增收5倍以上,带动320多名村民在家门口实现稳定就业。
![]()
产自“甜蜜之乡”的蓝宝石葡萄
从甘州区向西北行进约200公里,位于巴丹吉林沙漠边缘的金塔县羊井子湾乡,迎来了一年中最甜美的季节。
这片曾经的沙土地,如今已成为远近闻名的“甜蜜之乡”。秋日晴空下,蓝宝石、黑美人等葡萄挂满藤架,晶莹饱满,丰收在望。沙壤土质、昼夜温差大、降水稀少等自然条件,反而成就了葡萄种植的独特优势。目前,该乡葡萄种植面积已达上万亩,年产量超过20000吨,年产值突破5000万元。
双古城村党支部副书记安玉虎是当地产业升级的受益者之一。
在农行甘肃酒泉金塔县支行连续三年的信贷支持下,他将露天葡萄园升级为大棚种植,专攻精品蓝宝石葡萄。“大棚为葡萄架撑起了‘保护伞’,霜冻来了也不怕,葡萄的品质和收益都上来了。”安玉虎说。如今,他已建成两座标准化葡萄种植大棚,每年新增收入2万余元。
这样的转变,正是羊井子湾乡持续发展的缩影。2015年,农行甘肃酒泉金塔县支行与当地建立起信贷合作关系,对全乡6个行政村实行整村授信,持续加大农户贷款投放。近三年,该行累计为800多户葡萄种植户提供信贷资金9049万元,支撑起当地葡萄产业的标准化、规模化发展。
安玉虎告诉记者,今年,当地葡萄出口的海关手续也顺利办妥。“甜蜜之乡”的葡萄即将走出国门,飘香海外。
特色贷款“量体裁衣”
玉米制种,是张掖市的一张“金名片”。
作为全国最大的玉米制种基地,这里每年制种面积超100万亩,年产玉米种子占全国用种量的近一半,制种产业已成为推动当地经济发展、带动农民增收的重要支柱。
每年制种玉米去雄授粉的关键期,时间紧、标准严、频次高,对资金周转的时效性要求极高。一旦资金跟不上,可能耽误整个制种周期。
张掖市金葵花种业有限公司负责人詹文对此深有体会。这位从当地贫困乡村走出、又返乡投身种业的创业者,就曾在资金周转上遇到过困难。关键时刻,农行甘肃张掖分行主动上门对接,及时为其发放了1000万元的“河西走廊种业贷”,帮助企业渡过难关,未误农时。
上述分行相关负责人向记者介绍,“河西走廊种业贷”主要面向张掖玉米制种、酒泉蔬菜花卉等制种基地,不仅对客户准入条件进行优化,扩大了种业信贷服务的覆盖面,还针对不同类型种业企业的融资需求,设置了更加灵活、细化的还款方式,让更多制种企业贷得到、用得上、发展好。
![]()
古浪县的奶牛养殖企业
特色产业有特殊需求,金融支持也在“量体裁衣”。
在河西走廊东段的武威市古浪县,另一项特色产业——奶牛养殖,也曾因资金流转问题面临发展瓶颈。
古浪县饲草资源丰富,气候适宜,是发展奶业的天然牧场。2020年,当地政府大力引进奶牛养殖企业,但流动资金短缺、缺乏可抵押资产等问题制约了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一群奶牛,能否成为抵押物?
农行甘肃古浪县支行成立工作专班,多次赴宁夏中卫、吴忠等地调研,收集奶牛购买成本、产奶量、生命周期等关键数据,对行业风险进行系统评估,最终推出“智慧畜牧贷”,将畜牧活体这一“有价资产”转变为“有效资产”。
活畜抵押,如何进行监管?
农行甘肃分行引入物联网技术,上线数字化监管平台,为奶牛安装智能耳标,建立唯一数字身份标识,实现了对生物资产的实时盘点和动态监控,使活畜资产可视、可控、可管。同时,配套落实活畜保险,进一步降低了信贷风险。
今年6月,甘肃佳秉运牧业有限公司一笔1000万元的“智慧畜牧贷”即将到期。农行甘肃古浪县支行提前沟通对接,在贷款到期当日即完成了收回再贷,确保企业资金链不断档。
“有了这1000万元,我们能做很多事。买饲草料、购进新牛,整个资金链都盘活了。”企业负责人对记者说道。
据统计,截至今年9月末,农行甘肃分行已为张掖玉米制种企业授信1.89亿元,贷款余额6590万元;支持制种农户3615户,授信3.1亿元,贷款余额1.66亿元。“智慧畜牧贷”累计投放8.7亿元,贷款余额3.6亿元,带动165户农户实现稳定增收。
![]()
受访企业现代化生产设备实景
化生态劣势为发展优势
昔日荒凉的戈壁滩,如今已成为新能源发展的沃土。
在酒泉市金塔县白水泉光电产业园内,一座247米高的光热塔巍然耸立,以它为中心,25594面银白色定日镜呈放射状层层环绕,形成一圈圈同心圆环,绵延数十公里,宛如戈壁滩上的巨型科技图腾。
这些定日镜能随着太阳方位自动调整角度,将阳光精准反射至塔顶,汇聚形成595摄氏度的高温能量,仿佛一颗在地面升起的“人造太阳”。
这是中国绿发投资集团旗下金塔中光太阳能发电有限公司建设并运营的发电项目,装机总规模达70万千瓦,已于今年建成投运。其中,60万千瓦光伏发电项目负责白天发电,10万千瓦光热发电项目则配置9小时熔盐储能系统,实现错峰发电。项目全年可输送清洁电力约14.5亿千瓦时,满足约70万户家庭用电需求,每年可节约标准煤48万吨,减排二氧化碳136万吨。
将生态劣势转化为发展优势,离不开金融活水的精准注入。
为确保新能源重大项目推进,农行甘肃酒泉分行专门组建了省、市、县三级联动的服务团队,主动对接、量身定制融资方案。2023年11月,上述分行向金塔中光太阳能70万千瓦发电项目授信15亿元,截至2025年9月末,已累计投放贷款7.17亿元。
风电、光伏发电具有间歇性与不稳定性,对电网承受能力提出挑战,巨大的调峰需求,成为制约酒泉市新能源产业进一步发展的关键瓶颈。
在此背景下,中国能源建设集团下设的酒泉能建玉能科技有限公司300MW压缩空气储能电站示范工程应运而生,成为补齐调峰能力短板的关键一环。作为人工硐室储气库非补燃式300MW压缩空气储能技术在全球范围内的首次商业化尝试,其建成后预计每年可输送约5亿千瓦时的稳定电力,极大增强甘肃河西电网的电源支撑与调峰能力,显著改善新能源消纳情况。
面对这一投资大、技术新的创新型项目,农行甘肃酒泉分行组建专业团队全程跟进,邀请技术人员为评审团队系统讲解技术原理与市场前景,并赴湖北应城实地考察同类成功项目,最终坚定支持信心,完成授信9亿元。截至目前,农业银行已为该工程发放贷款2.99亿元。
储能电站保障了电力的稳定供应,而在能源体系的另一端,用电量本身也正在产生信用价值。
对企业而言,用电数据是反映其经营状况的“晴雨表”和“放大镜”。农行甘肃分行推出的“电费e贷”纯信用贷款产品,正是将企业日常用电数据转化为授信测算依据,盘活了电费背后的信用价值。
新成立的武威源硕节水发展有限公司便受益于此。尽管缺乏传统抵押物,但凭借上年度116万元的电费缴纳记录,企业顺利获得200万元的信用贷款,并随即投建了武威地区首条新型滴灌带生产线。
如今,日益成熟的滴灌技术正助力河西走廊越来越多的农田摆脱“靠天吃饭”的困境,迈向高效节水的现代农业。
企业用电积累信用,凭信用获得贷款,进而反哺生产,催生更多稳定的用电需求。一度电的旅程,就这样在金融活水的浇灌下,从光伏板上启程,又在生产线上发光发热,循环不息。
责任编辑:冯樱子 主编:张志伟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