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1987年12月,我国的万里长城被列入了《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长城作为世界文化遗产,拥有丰富的历史与文化底蕴,见证了多个朝代的兴衰变迁,成为研究古代历史和传统文化的重要实物资料。
![]()
长城的庞大壮观真是令人叹为观止,不过看我国那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像长城这么宏伟的工程也只能排在第三名。
第二条超级工程到现在还藏着不少未解之谜,而排名第一的那一项工程,对后来的人们产生的影响简直让全世界都震惊不已!
![]()
1
长城被收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同时被普遍认作“世界八大奇迹”之一,其价值之高,显而易见。
长城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西周时期,光是这点,就已经让它在那么多世界级的历史文化遗产中显得特别突出。
那会儿,周王朝为了抵挡北方游牧民族的骚扰,在国境线附近修起了防御设施,结果就这样,长城的雏形慢慢出来了。
![]()
那会儿,春秋战国的天下乱得不得了,各国为了保护自己的地盘,挺身而出加入了修长城的热潮。
到了今天,长城不仅仅是防御的设施,更变成了国家实力的象征。
秦王嬴政一统天下之后,对长城这事儿可是念念不忘,算是有点执迷不悔。
![]()
在他的指挥下,长城不断延伸加固,为日后那壮观的万里长城打下了牢靠的基础。
历代王朝更替轮回,而长城依然屹立不倒,经历战火洗礼和岁月侵蚀,少不了每个朝代都在修补维护。
汉朝和明朝的长城修建和扩建可以说是最气势磅礴的,不光把长城的防御体系全面巩固,还让它变成了世界上最壮观的建筑之一。
![]()
叫它“万里”纯粘贴方便罢了。我国历代修建的长城总长达21196.18千米,这个数字真是令人震惊,已经远远超出“万里”的范围了。
长城基本上几乎横跨了整个北方地区,东头从辽宁虎山出发,西头延伸到嘉峪关,贯穿了15个省份,足迹遍布了400多个县市区。
可以说,长城之所以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并不是简单地因为它在名录上的地位,而是因为它的存在让整个《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更为璀璨夺目,变得更加具有权威性,长城的价值也就不言而喻了。
![]()
2
位列第二的宏伟工程,莫过于秦始皇陵了,说到神秘,原因也很简单,因为到现在为止,关于秦始皇陵的谜团还真是一箩筐,数也数不过来。
秦始皇陵的总面积超过四万平方米,是秦汉时代最大的地下皇宫,光占地的大小就差不多跟五个国际标准足球场扯平了。
![]()
再看看它的历史,不论是《史记》还是《汉书》,都对秦始皇陵做了挺详细的描述,而且两部史书都不约而同地提到一个话题——“地宫埋水银的秘密”。
随着检测手段的不断进步,地质学界的专家们对秦始皇陵进行了一轮又一轮的检测。结果显示,从封土里采集的土壤样本都存在“汞异常”的现象,这也说明过去史书里提到的相关说法基本靠谱。
![]()
到底为什么要在地宫里放那么多水银呢?
关于这个问题,流传了许多说法,不过大多数人接受的理解是北魏学者郦道元的解释:“用水银象征江河大海,是为了表示四渎、百川、五岳九州的地理格局。”
尽管这种说法挺广为流传,但到现在各种猜测依旧接连不断,真是难以做出最终决定!
![]()
现代学者也受到启发,或许水印除了和“上具天文”呼应的意义之外,还可能起到防盗的作用。
水银的毒性大家都知道,再加上古代墓葬里存放着许多金银珠宝,在盗墓活动频繁的情况下,“祖坟被盗”就成了众人担心的事儿。
秦始皇肯定也琢磨过这个事儿,不过说到底,地宫里到底藏了多少宝贝呀?
![]()
学者刘向曾经感叹过一句话,说:“自古到今,葬礼没有像始皇那样的。”
《史记》里提到秦始皇陵里有“金雁”、”珠玉”、”翡翠”这些宝物,不过保守估算,恐怕只是冰山一角,这样的说法一点也不过分。
![]()
八十年代那会儿,考古人就在地宫西边挖出了一组重要的文物——大型彩绘铜车马,那个消息当时真是轰动一时。
大家很难想象,古时候的人靠着简简单单的工具竟然能打造出如此精致的东西,不光是制作者的技术得到了极致的发挥,还对当时的生产环境和保存方式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真是让人惊叹不已。
要是文物能保存得这么完好,秦始皇的遗体以后会不会也有望展现在公众面前呢?
这话听起来有点天方夜谭,但实际上,古人保存尸体的方法可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落后!
![]()
到了20世纪70年代,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了一具古代“女尸”,保存得那叫一个完好,简直把全世界学者的想法都给颠覆了。
经过一番考察,这具女尸距离秦朝不过百年嘛,要知道能够保存得这么完美,说明当时的埋葬技术还是挺高的。那么,想想秦始皇陵的那些被重视的尸体,难不成也能保存得像她一样完好无损?
大家心里都挺憧憬的,可学者们却觉得希望不太大,究竟啥原因让他们这么觉得呢?
![]()
秦始皇那会儿在外出巡视时去世,距他陵墓所在地还差了挺远一段路,光运输这事儿就用了整整五十多天。
可这还算不上最糟糕的事,当时正是烈日当空的酷暑,遗体几天之内就开始散发出难闻的味道了!
![]()
遇到这种恶劣的环境,即便用现在的高科技手段也难以完全保存遗体,更别提秦始皇那个年代了。
就是说这么说吧,虽然情况这么严峻,但有人还是夹带点希望,因为秦始皇的尸体还没有露面,什么都还难说。
![]()
3
说到古代工程里的排头兵,或许大家不太清楚——那就是秦直道。
对不太了解的朋友来说,秦直道到底是啥,今天我就给大家详细说说它的过去与现在,看完之后你就知道它怎么能在历史上占有这么重要的地位了。
![]()
大家都知道秦王修建长城的事迹,但为了让长城的作用发挥得淋漓尽致,秦始皇还投入了大量人力财力,修建了一条能快速抵达长城前线的“高速公路”。
这不仅是我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项工程,更是秦始皇一生中最引以为傲的杰作。
![]()
《史记·蒙恬列传》里写着:“始皇打算周游天下,从九原出发,一路直达甘泉。于是派蒙恬修建通路,从九原通到甘泉,挖山填谷,长达一千八百里,道路还没完工。”
就算蒙恬带领三十万军民奋战了两年多,还是没能把这项庞大的工程完工,直到蒙恬被赐死时,工程还没完工,足见它的规模之宏伟。
![]()
说到秦朝,秦直道的壮丽景象至今还让人感叹不已。
从陕西省云阳县甘泉宫出发,南到内蒙古包头市九原区的麻池古城,全长超过700公里,穿越了14个县区。
就算放到今天,这样的工程量也能掀起一阵轰动,更别说两千多年前的时期啦!
![]()
为什么会排在三大工程的第一位呢?其实就是因为秦直道的出现,超出了大家的预料,彻底颠覆了人们的传统认知。
光是挑选路线这事,就让人对古人的聪明才智佩服得五体投地。先说说秦直道鄂尔多斯那段吧,东边是起伏的高丘丘陵地带,西边则是地基比较松软的泊江海子盆地。
![]()
在这么繁复多变的地形条件下,秦直道还能够巧妙避开那些不稳定的地质区域,真是令人佩服。
那个时期没有卫星地图,也没有各种探测设备,二千多年前的古人到底是怎么弄清地势、掌握地理信息,再加上经过那么细心的选址和规划的呢?
![]()
这巧妙的设计还算得上是古人天马行空的想象和智慧的体现,不过那些难以启齿的高难度工程,又怎么能靠单纯的想象去合理解释呢?
秦直道上的许多路段,填方路基的底部宽度还能达到60米呢。那会儿可没有咱们现在这些先进的机械设备,难不成全靠着双手一铲一铲的干活弄出来的?
不过这条路的修建,也就花了两年时间而已。
古代的技艺放到现代,依然有挺大的借鉴价值,后来很多道路的修建,都受到了秦直道的影响,这种影响,直到现在还在闪耀着光彩。
结语
毫无疑问,不管是长城、秦始皇林还是秦直道,它们都代表着古代王朝辉煌的足迹,也反映出古人智慧的结晶。
咱们这些后人,每次听到这些故事,都难免心头一阵激荡,情不自禁地热血沸腾!
![]()
参考资料:
[1]王子今.论秦始皇陵“水银为海”[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05):89-96.
![]()
[1]史念海.关于中国长城的几个问题[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4,53(04)
:5-14.DOI:10.15983/j.cnki.sxss.2024.0701.
![]()
[1]徐卫民,段春娥,李昕蒙.碰撞、交融——秦直道文化遗产性质的认识[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52(03)
:23-32.DOI:10.16152/j.cnki.xdxbsk.2022-03-003.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