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到60岁,有没有退休金,日子真的是天壤之别。”
这句话不是凭空感慨,而是2025年城乡居民养老金调整政策落地后,无数农村和城镇老人的真实写照。今年7月,人社部、财政部联合印发《关于2025年调整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的通知》,全国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从123元/月提高到143元,13个省份在此基础上额外补涨,最高档达705元/月;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养老金也以2%的比例上调,惠及全国数亿退休人员 。
作为深耕民生政策解读十三年的新闻博主,我走访了山东、四川、江苏三个省份的六个村镇和社区,记录下四组普通家庭的晚年生活。他们中,有人每月领着稳定养老金,游山玩水、安享天伦;有人年过六旬仍要务工谋生,省吃俭用、顾虑重重。不用刻意渲染,这些真实的生活片段,早已把“有退休金”和“没退休金”的差距,刻画得淋漓尽致。
今天,就用2025年最新政策数据、四组家庭的亲身经历,再加上实打实的权益对比和参保指南,把这件事聊透。看完这篇,你会明白:退休金从来不是“锦上添花”的小钱,而是60岁后尊严、自由和安全感的“底气所在”。在政策红利持续释放的2025年,提前规划养老,比任何时候都重要。
一、四组家庭的晚年对照:2025年,有退休金和没退休金的真实生活
案例1:山东济宁张大爷vs刘大爷,同村同龄,生活状态差出一个“老年梦”
在山东济宁的一个小村庄里,68岁的张大爷和刘大爷是从小一起长大的伙伴,如今同住一个村,生活却活成了两种模样。
张大爷年轻时在村办企业上班,企业给缴了15年职工养老保险,2017年退休时每月领1300元养老金,之后跟着每年的调整政策逐年上涨。2025年养老金上调2%后,他的月养老金已经涨到1876元。加上村里给60岁以上老人的补贴,以及山东对70岁以上高龄老人的每月60元额外补贴,张大爷每月实际能领到近2000元 。
“现在的日子,以前想都不敢想。”张大爷的生活过得有滋有味:每天早上到村文化广场打太极,上午要么和老伙计们下棋聊天,要么去镇上的超市逛逛,买点新鲜蔬果;下午在家看看电视、养养花草,晚上还会跟着广场舞队伍活动活动。每隔两个月,他还会跟着老年旅游团出去转转,今年已经去了泰山、曲阜,接下来计划去青岛看海。
“养老金足够我花了,每月除了吃喝,还能攒下几百块。”张大爷笑着说,逢年过节他还会给孙子孙女发红包,家里的水电费、燃气费也都是他主动承担,“不用伸手向孩子要钱,自己有收入,说话做事都硬气,孩子们也更愿意常回家看看。”
而刘大爷,年轻时一直靠种地和打零工为生,觉得“养老保险不划算”,从来没参保过。如今68岁的他,没法再干重活,只能在家种点蔬菜自给自足,偶尔帮村里的小工厂干点轻活,一天挣80块钱。“不敢歇啊,歇一天就少一天的收入。”刘大爷的日子过得紧巴巴:身上的衣服还是几年前买的,舍不得买新的;平时买菜只买最便宜的,肉和水果只有逢年过节才能吃上;手里攥着一点积蓄,却不敢花,怕万一生病住院没钱治。
“最羡慕老张的,就是他不用为钱发愁。”刘大爷说,每次看到张大爷出去旅游、和老伙计们潇洒,他都心里不是滋味。“以前觉得缴养老保险没用,现在才知道,那是给自己老了买的‘定心丸’。现在想补缴都晚了,只能趁还能动,多挣一点是一点。”
同样是68岁,同样是农村老人,张大爷靠着每月近2000元的退休金,安享晚年、潇洒自在;刘大爷因为没有退休金,只能辛苦劳作、省吃俭用。这差距,不是一星半点,而是“老有所乐”和“老有所忧”的天壤之别。
案例2:四川成都陈阿姨vs王阿姨,城里邻居,退休生活一个“闲”一个“忙”
在四川成都的一个老旧小区里,59岁的陈阿姨和61岁的王阿姨是门对门的邻居,两人的退休生活也形成了鲜明对比。
陈阿姨是灵活就业人员,从2010年开始缴纳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一直选择较高档次缴费。2024年底,她刚好缴满15年,2025年1月正式办理退休手续。根据2025年四川的养老金调整政策,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省级最低标准达到193元,加上她个人账户养老金,每月能领到1560元。
“退休后的生活太惬意了!”陈阿姨的生活安排得满满当当:每天早上起来,先去小区附近的公园散步,然后买完菜回家做早餐;上午要么去社区老年大学学书法、画画,要么约上朋友去茶馆喝茶聊天;下午在家看看书、追追剧,或者做点手工活;晚上还会去跳广场舞,认识了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
“养老金虽然不算特别多,但足够我日常开销了。”陈阿姨说,她每个月还会给自己存一笔“旅游基金”,每年至少出去旅游两次,今年已经去了云南、贵州。“不用再朝九晚五地干活,也不用看老板脸色,有足够的时间做自己喜欢的事,这种日子太幸福了。”
而王阿姨,年轻时一直在小餐馆打工,老板没给缴社保,她自己也没在意。如今61岁的她,退休后没有任何收入来源,只能继续在餐馆打工,负责洗碗、打扫卫生,一个月挣2800元。“每天从早上9点忙到晚上9点,累得腰酸背痛,但没办法,不干活就没收入。”王阿姨的日子过得很辛苦:早上6点多就起床,匆匆洗漱后就去上班;中午只能在餐馆吃点简单的饭菜;晚上下班回家,已经快10点了,洗完澡就赶紧睡觉,根本没有时间享受生活。
“最累的不是干活,是心里没底。”王阿姨说,她最怕的就是生病,一旦生病就没法上班,不仅没收入,还要花医药费。“看到陈阿姨每天开开心心地去老年大学、去旅游,我真羡慕。如果当初我也缴了社保,现在也能像她一样,安安心心地享受退休生活了。”
陈阿姨靠着每月1560元的退休金,闲庭信步、享受生活;王阿姨因为没有退休金,只能起早贪黑、辛苦劳作。这差距,是“闲云野鹤”和“奔波劳碌”的鲜明对比。
案例3:江苏苏州李大叔夫妇,夫妻同心参保,晚年生活双倍安心
65岁的李大叔和63岁的张阿姨是江苏苏州人,两人都是普通工人,年轻时都缴纳了职工养老保险。2015年,李大叔先退休,当时每月领2800元养老金;2018年,张阿姨退休,每月领2500元养老金。随着每年养老金的上调,2025年,李大叔的月养老金已经涨到3980元,张阿姨的涨到3560元,夫妻两人每月合计能领到7540元 。
“现在我们俩的养老金,比上班时的工资还高。”李大叔笑着说,他们的晚年生活过得十分滋润:在苏州郊区买了一套带院子的房子,院子里种满了花草树木和蔬菜;每天早上,两人一起去附近的公园散步、打羽毛球;上午,李大叔在家练练书法,张阿姨则打理院子里的花草;下午,他们要么一起看电影、逛商场,要么去看望孙子孙女,给他们做一顿丰盛的饭菜;周末,还会约上朋友去周边城市自驾游。
“养老金不仅够我们日常开销,还能支撑我们的兴趣爱好。”张阿姨说,她喜欢旅游,每年都会和李大叔一起去国内外旅游几次,今年已经去了泰国、日本,接下来计划去欧洲。“我们还每年存一笔钱,作为医疗备用金,虽然有医保,但多存点钱,心里更踏实。”
更让他们安心的是,江苏对80岁以上老人有每月100元的高龄补贴,等他们到了80岁,还能多领一笔补贴。“年轻时缴社保,觉得是负担,现在才知道,那是最明智的投资。”李大叔说,他们现在不用为钱发愁,子女也能安心工作,一家人其乐融融。
夫妻两人都有退休金,每月合计近8000元,让他们的晚年生活既有品质又有保障。这充分说明,养老保险不是“个人的事”,而是“家庭的事”,夫妻同心参保,能给晚年生活带来双倍的安心。
案例4:山东临沂赵奶奶,迟来的参保,晚年生活有了“兜底钱”
70岁的赵奶奶是山东临沂的农村老人,年轻时因为家庭贫困,一直没缴养老保险。2018年,看到村里很多老人都开始领养老金,她才着急起来,在子女的帮助下,一次性补缴了15年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选择了每年2000元的缴费档次。
2019年,赵奶奶开始领取养老金,当时每月只能领320元。随着每年基础养老金的上调,2025年,山东的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已经提高,加上她的个人账户养老金,赵奶奶每月能领到680元,再加上山东对70岁以上老人的每月60元高龄补贴,每月实际能领到740元。
“虽然钱不多,但足够我日常开销了。”赵奶奶说,以前她总是担心老了没人管,现在有了这笔养老金,心里踏实多了。“每天买点菜、买点水果,偶尔给自己买件新衣服,不用再向子女要钱。子女们也常来看我,给我带点好吃的,我的晚年生活也有了滋味。”
赵奶奶说,她现在最后悔的就是没能早点参保,如果年轻时就开始缴,现在每月能领更多养老金。“不过现在也不晚,有总比没有好。”赵奶奶笑着说,她经常给村里的年轻人讲参保的好处,希望他们能早点为自己的晚年生活做打算。
70岁的赵奶奶,虽然参保较晚,但终究还是有了每月700多元的“兜底钱”,让晚年生活有了保障。这也印证了那句话:“养老保险,早缴早受益,晚缴总比不缴强。”
这四组家庭的真实故事,没有华丽的辞藻,却最能反映现实。有退休金,意味着60岁后不用为生计发愁,可以自由支配时间、享受生活;没有退休金,意味着晚年可能还要辛苦劳作,省吃俭用,甚至要依赖子女才能生活。这种差距,不仅是物质上的,更是精神上的——是“安心”与“焦虑”的差距,是“尊严”与“窘迫”的差距。
二、2025政策红利下,退休金的“含金量”越来越高,差距还在拉大
2025年,国家对养老保险政策的优化调整,让有退休金和没退休金的差距进一步拉大。这种差距,不仅体现在每月领取的金额上,更体现在福利保障、抗风险能力等多个方面。
1. 养老金持续上涨,有退休金的人“越领越多”
2025年,我国继续上调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这是自2005年以来的第21次连续上调。其中,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全国最低标准提高20元,达到143元/月,13个省份在此基础上额外补涨,上海、江苏苏州、浙江嘉兴等地的基础养老金已经达到680元-705元/月;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养老金总体调整水平为2024年退休人员月人均基本养老金的2%,重点向养老金水平较低群体倾斜 。
更重要的是,养老金的上涨不是“一次性福利”,而是“长期趋势”。过去十年,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平均每年上涨5%左右,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平均每年上涨4%左右,而且未来还会随着经济发展、物价上涨继续提高。这意味着,有退休金的人,晚年收入会越来越高,生活质量也会越来越有保障。
相比之下,没有退休金的人,晚年收入来源单一,只能靠子女赡养、打零工或者积蓄生活。随着年龄增长,劳动能力下降,收入会越来越少,而物价却在不断上涨,生活压力会越来越大。
2. 福利保障叠加,有退休金的人“保障更全”
2025年的养老保险政策,不仅提高了养老金标准,还推出了一系列叠加福利,让有退休金的人的保障更加全面:
- 高龄补贴:多数地区将高龄补贴与城乡居民养老金合并发放,年龄越大补贴越高。江苏70-79岁每月额外补80元,80-89岁补150元,90岁以上补300元;山东70-79岁每月补60元,80岁以上补100元;四川70岁以上老人在基础养老金基础上,每月再补50元,农村户籍额外加20元。
- 缴费补贴:对于参保缴费人员,各地同步提高了缴费补贴标准,缴得越高,政府补贴越多。黑龙江最高缴费档次从3000元提至5000元,选5000元档次的政府补贴从150元涨到300元;山东累计缴费满15年后,每多缴1年,基础养老金每月多领2元。
- 医疗保障衔接:领取养老金的同时,还能享受城乡居民医疗保险或职工医疗保险待遇,看病住院能报销,部分地区还对按时缴纳养老和医疗保险的老人,给予小额医疗补贴,实现“养老+医疗”双重保障。
这些叠加福利,让有退休金的人的晚年生活更加有保障,而没有退休金的人,往往也没有完善的医疗保障,一旦生病,很容易陷入“因病致贫”的困境。
3. 抗风险能力强,有退休金的人“心里更踏实”
晚年生活充满不确定性,可能会面临生病、意外等各种风险。有退休金的人,每月有稳定的收入来源,能够应对这些风险,心里更踏实;而没有退休金的人,抗风险能力弱,一旦遇到突发情况,很容易陷入经济困境。
比如,有退休金的老人,生病住院时,不仅有医保报销,还有养老金作为日常开销,不用依赖子女;而没有退休金的老人,生病住院后,不仅要花光积蓄,还要靠子女垫付医药费,给子女带来很大的经济压力。
此外,养老金还能抵御通货膨胀。2025年,五年期定期存款年利率仅2.65%,而养老金每年会随社会平均工资和物价上涨调整,能够有效抵御通胀,保障晚年生活质量。相比之下,没有退休金的人,手里的积蓄会随着物价上涨不断贬值,晚年生活质量会越来越低。
4. 精神生活丰富,有退休金的人“更有尊严”
有退休金,意味着经济独立,不用依赖子女,能够自主安排自己的生活,精神生活也会更加丰富。他们可以去旅游、去老年大学、去参加各种文体活动,结交朋友,享受生活;而没有退休金的人,经济上依赖子女,往往会觉得“低人一等”,不敢随意花钱,也没有时间和精力去享受生活,精神生活比较匮乏。
正如巴菲特所说:“一个人最大的自由,是经济上的自由。”对于老年人来说,退休金就是经济自由的基础,有了这笔钱,他们才能真正实现“老有所乐”,活得更有尊严。
三、算笔明白账:2025年,参保养老保险到底有多划算?
很多人觉得“缴养老保险不划算”,其实是没算明白长期账。2025年,随着政策红利的持续释放,参保养老保险的“性价比”越来越高。我们以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和职工养老保险为例,用最直观的方式算一笔账,看看参保到底有多划算。
1. 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最低缴费,也能领稳定养老金
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缴费档次从200元到8000元不等,缴得越高,政府补贴越多,退休后领的养老金也越多。我们以2025年的最新政策为基础,以45岁参保、缴费15年、60岁退休为例,计算不同缴费档次的收益:
- 选择每年200元最低缴费档次:
- 政府补贴:每年40元(全国统一最低补贴标准);
- 个人账户总金额=(200+40)×15 + 利息(按2.75%年利率计算)≈3600+700=4300元;
- 个人账户养老金=4300÷139≈31元;
- 基础养老金:按全国最低标准143元计算,未来每年上涨5%,60岁时实际基础养老金约160元;
- 月养老金总额≈31+160=191元,年养老金≈2292元。
虽然每月只有191元,但对于农村老人来说,足够覆盖日常买菜、买生活用品的开销,而且活多久领多久,每年还会上涨,比存银行划算多了。
- 选择每年8000元最高缴费档次:
- 政府补贴:每年300元(部分地区更高,如湖北随县补贴402元);
- 个人账户总金额=(8000+300)×15 + 利息(按2.75%年利率计算)≈124500+25000=149500元;
- 个人账户养老金=149500÷139≈1075元;
- 基础养老金:按全国最低标准143元计算,60岁时实际基础养老金约160元;
- 月养老金总额≈1075+160=1235元,年养老金≈14820元。
每月1235元,对于普通家庭来说,已经能覆盖基本生活开销,而且随着基础养老金的上涨,未来领的钱会越来越多。如果是低收入户,还能享受额外的缴费补贴,实际缴费压力会更小。
2. 职工养老保险:缴费多年,晚年领“高薪”
职工养老保险的缴费基数为当地上年度社会平均工资的60%-300%,单位缴16%,个人缴8%,缴费满15年,60岁后就能领取养老金。我们以2025年某地社会平均工资6000元为例,计算不同缴费基数的收益:
- 选择60%最低缴费基数(3600元):
- 单位每月缴费:3600×16%=576元;
- 个人每月缴费:3600×8%=288元;
- 每年缴费:(576+288)×12=10368元;
- 缴费15年,总缴费:10368×15=155520元;
- 基础养老金=(6000+3600)÷2×15×1%=720元;
- 个人账户养老金=(288×12×15 + 利息)÷139≈(51840+8000)÷139≈429元;
- 月养老金总额≈720+429=1149元,年养老金≈13788元。
每月1149元,虽然不算特别高,但足够基本生活,而且每年会随着养老金调整上涨,退休后领的钱会越来越多。
- 选择100%缴费基数(6000元):
- 单位每月缴费:6000×16%=960元;
- 个人每月缴费:6000×8%=480元;
- 每年缴费:(960+480)×12=17280元;
- 缴费15年,总缴费:17280×15=259200元;
- 基础养老金=(6000+6000)÷2×15×1%=900元;
- 个人账户养老金=(480×12×15 + 利息)÷139≈(86400+13000)÷139≈715元;
- 月养老金总额≈900+715=1615元,年养老金≈19380元。
每月1615元,已经能让晚年生活过得比较滋润,而且单位承担了大部分缴费,个人压力相对较小。
3. 对比:参保养老保险vs存银行,差距一目了然
很多人觉得“把钱存银行更踏实”,其实是没算明白长期账。我们以每年存3000元为例,对比参保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和存银行的收益:
- 参保城乡居民养老保险(选择每年3000元缴费档次):
- 政府补贴:每年150元;
- 缴费15年,个人账户总金额=(3000+150)×15 + 利息≈47250+9000=56250元;
- 60岁后,月养老金≈(56250÷139)+160≈405+160=565元;
- 70岁时,月养老金≈565×(1+5%)^10≈565×1.629≈920元;
- 80岁时,月养老金≈920×(1+5%)^10≈920×1.629≈1500元;
- 活多久领多久,而且个人账户余额可以继承。
- 存银行(五年期定期存款,年利率2.65%):
- 每年存3000元,15年本金合计45000元;
- 15年本息≈45000+45000×2.65%×15≈45000+17737.5=62737.5元;
- 60岁后,每月取565元,只能取92个月(约7.7年),就会取完;
- 如果想终身领取,每月只能取269元,不到养老金的一半,而且不会上涨,实际购买力越来越低。
通过对比可以明显看出,参保养老保险的收益远高于存银行。养老保险不仅能提供终身稳定的收入,还能抵御通胀,而且本金零风险,个人账户余额可以继承,是最靠谱的“养老投资”。
四、2025参保实操指南:不同人群,这样参保最划算
知道了参保养老保险的好处,更要知道怎么参保才最划算。2025年,针对不同人群,养老保险政策有不同的优化调整,下面为大家整理了一份详细的参保实操指南,照着做就能少走弯路,多领福利。
1. 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农村居民、城镇无业居民的“最优选择”
- 参保条件:年满16周岁(不含在校学生)、非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不属于职工养老保险覆盖范围的城乡居民,均可在户籍所在地参保。
- 缴费档次:全国统一设为200元、300元、400元、500元、600元、700元、800元、900元、1000元、1500元、2000元、3000元、5000元、8000元14个档次,各地可根据实际情况增设档次。
- 缴费补贴:缴费档次越高,政府补贴越多。200元档次补贴不低于40元,8000元档次补贴一般在300元左右,部分地区更高(如湖北随县补贴402元)。
- 缴费方式:
- 线上缴费:通过微信“城市服务”、支付宝“市民中心”、当地税务公众号、社保APP等线上渠道缴费,方便快捷;
- 线下缴费:可到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农村信用合作社等合作银行网点缴费,也可到当地办税服务厅或村委会代办点缴费。
- 申领养老金条件:年满60周岁、累计缴费满15年,未领取国家规定的基本养老保障待遇的,可按月领取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待遇。
- 注意事项:
- 缴费困难群体(低保对象、重度残疾人等)可申请政府代缴部分或全部保费,不用自己掏钱也能续缴社保;
- 未缴满15年的,可按当地规定补缴,补缴后次月即可领取养老金;
- 社保卡金融账户必须提前激活,不然会影响养老金到账,没激活的可带身份证和社保卡到对应银行办理。
2. 职工养老保险:上班族、灵活就业人员的“首选”
- 参保条件:
- 上班族:与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的职工,由用人单位统一参保;
- 灵活就业人员:年满16周岁,未达到法定退休年龄,在本市灵活就业的人员,可自愿参保。
- 缴费基数:
- 上班族:缴费基数为本人上年度月平均工资,最低为当地上年度社会平均工资的60%,最高为300%;
- 灵活就业人员:缴费基数可在当地上年度社会平均工资的60%-300%之间自主选择。
- 缴费比例:
- 上班族:单位缴16%,个人缴8%;
- 灵活就业人员:缴费比例为20%,其中8%计入个人账户。
- 缴费方式:
- 上班族:由用人单位每月代扣代缴;
- 灵活就业人员:可选择按月、按季或按年缴费,通过线上或线下渠道缴费。
- 申领养老金条件:男年满60周岁,女年满50周岁(女干部年满55周岁),累计缴费满15年,可按月领取职工养老保险待遇。
- 注意事项:
- 2025年到2029年期间退休的职工,养老金最低缴费年限仍为15年,2030年开始实施提高最低缴费年限政策;
- 同时参加了职工养老保险和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不能领两份养老金,达到退休年龄后可选择其中一种领取,另一种可办理退保或转移接续。
3. 不同人群参保建议:
- 农村居民:优先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根据自身经济情况选择缴费档次,经济条件允许的可选择3000元以上高档次,享受更高补贴;
- 城镇无业居民: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或按灵活就业人员身份参加职工养老保险,后者缴费更高,但退休后领的养老金也更多;
- 上班族:由用人单位统一参加职工养老保险,这是法定福利,一定要确保单位按时足额缴费;
- 灵活就业人员:可根据自身收入情况选择缴费基数,收入不稳定的可选择较低缴费基数,确保累计缴费满15年。
4. 参保后查询与维权:
- 查询方式:可通过国家医保服务平台APP、当地人社APP、微信公众号、银行网点或社保经办机构窗口查询缴费记录、个人账户余额等信息;
- 维权方式:如果用人单位未按规定为职工参保缴费,或发现养老金发放金额有误,可拨打全国社保服务热线12333咨询投诉,也可向当地劳动监察部门或社保经办机构反映。
五、这些参保误区,一定要避开
很多人因为对养老保险政策不了解,存在一些误区,导致错过福利,甚至吃亏。以下几个常见误区,一定要避开:
误区1:“缴养老保险不划算,不如存银行”
这是最常见的误区。正如我们之前算的账,参保养老保险的收益远高于存银行。养老保险能提供终身稳定的收入,每年还会上涨,能抵御通胀,而且本金零风险,个人账户余额可以继承。相比之下,银行存款利息低,抵御通胀能力弱,根本无法保障晚年长期生活。
误区2:“现在还年轻,不用急着参保”
养老保险是“多缴多得、长缴多得”,年轻时参保,缴费年限长,个人账户余额多,退休后领的养老金也多。而且,2030年开始实施提高最低缴费年限政策,现在不参保,以后可能要缴更长时间才能领取养老金。年轻时参保,压力小、收益高,是最明智的选择。
误区3:“缴费档次越低越划算”
缴费档次越低,政府补贴越少,个人账户余额越少,退休后领的养老金也越少。虽然最低档次缴费压力小,但退休后领的养老金只能勉强维持基本生活。如果经济条件允许,尽量选择较高缴费档次,这样退休后能领更多养老金,晚年生活质量也会更高。
误区4:“有子女赡养,不用参保养老保险”
子女孝顺是好事,但子女也有自己的家庭和压力,养老不能完全依赖子女。现在生活成本越来越高,子女可能面临房贷、车贷、孩子教育等多重压力,很难长期全额承担父母的养老费用。参保养老保险,能给自己晚年一份保障,也能减轻子女的负担。
误区5:“异地参保,退休后待遇会降”
异地参保,退休后待遇不会降。养老金的发放标准按参保地政策执行,不管搬到哪个城市,都会按时打到社保卡里,不会因为异地而降低。而且,养老金异地领取已实现“免备案”,十分方便。
误区6:“断缴养老保险,之前缴的就白缴了”
断缴养老保险,之前缴的不会白缴。缴费年限会累计计算,个人账户余额也会一直保留,不会清零。如果断缴了,之后可以补缴,补缴后缴费年限累计计算,不会影响退休后领取养老金。不过,建议尽量不要断缴,以免影响缴费年限和个人账户余额积累。
孟子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国家推出养老保险政策,就是为了让每个老人都能安享晚年。避开这些误区,及时参保缴费,才能让晚年生活更有保障。
六、2025养老保险政策趋势:福利只会越来越好
2025年养老保险政策的优化调整,不是偶然,而是国家对养老问题的重视和关怀。随着我国老龄化程度加深,养老成为民生重点,未来养老保险的福利只会越来越好:
- 养老金持续上涨:未来,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和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还会继续上涨,确保退休人员的生活质量不下降;
- 缴费补贴力度加大:各地会进一步提高高档次缴费的补贴标准,针对缴费困难群体的帮扶政策会更加完善,让更多人能参保、缴得起;
- 缴费方式更便捷:线上参保、缴费、查询、认证等服务会更加完善,老年人等特殊群体的“数字鸿沟”会进一步缩小;
- 福利衔接更紧密:养老保险会与医保、低保、特困人员救助等政策进一步衔接,让老年人享受“一站式”福利;
- 保障范围更广泛:会有更多灵活就业人员、新业态从业者等群体被纳入养老保险体系,实现“应保尽保”。
在这样的政策趋势下,现在参保养老保险,就是抓住了“福利红利期”。早参保、多缴费、长缴费,才能在退休后享受更多福利,让晚年生活更有保障。
2025年,给自己的晚年多一份“底气”
有退休金和没退休金的差距,在60岁后会变得无比明显。有退休金,意味着晚年有稳定的收入来源,能自主安排生活,活得有尊严、有品质;没有退休金,意味着晚年可能要辛苦劳作,依赖子女,生活充满焦虑和不确定性。
2025年,国家推出了一系列养老保险优化政策,基础养老金上调、缴费补贴提高、缴费方式更便捷,这是给我们每个人的“福利红包”。不管是农村居民、城镇无业居民,还是上班族、灵活就业人员,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参保方式。
养老保险不是“负担”,而是“投资”,是给晚年生活买的“定心丸”。年轻时多缴一点,年老时就能多领一点,就能让自己的晚年生活更安心、更体面。正如古人所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养老规划,越早越好。
最后,想问问大家:你现在参保养老保险了吗?选择的是哪种养老保险、哪个缴费档次?你身边有有退休金和没退休金的老人,他们的生活差距大吗?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分享你的参保经历和看法,让更多人了解养老保险政策,提前为自己的晚年生活做打算!也可以说说你最关心的参保问题,我会一一为你解答。
此文仅供参考具体以官方通知为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