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社部近期召开的2025年第三季度工作会议,不仅是对过去十个月工作的总结,更是一扇展望未来的窗口。会议透露的数据与方向,与亿万退休人员息息相关。其中,2026年养老金能否实现“双调整”,以及调整是否会呈现“提低限高”的倾向,成为最引人瞩目的焦点。
![]()
第一、坚实家底:基金结余近10万亿,双调整底气足
会议数据显示,截至今年9月底,我国养老保险参保人数已历史性地突破10亿大关,达到10.74亿人。这充分体现了全民社会保障意识的显著提升和覆盖面的广泛深入。
更令人振奋的是社保基金的运行状况:前三季度,包含养老、失业、工伤保险在内的三项社保基金总收入6.69万亿元,总支出6.04万亿元,当期收支相抵后仍有盈余。尤为关键的是,截至9月底,基金累计结余已高达9.85万亿元,规模庞大且运行稳健。
这份亮眼的“成绩单”,特别是养老保险基金近10万亿的雄厚积累,为谋划2026年的养老金待遇调整提供了至关重要的物质基础。社保基金的“大盘子”稳固健康,意味着养老金调整具备了坚实的经济支撑。这无疑为期待中的2026年企业退休职工、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以及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待遇的“双调整”——即两类养老保险待遇的同步提升——奠定了令人信服的基石。
![]()
第二、3亿人的期待,政策暖风频吹
回顾2025年,养老金调整工作已如期落实。企业退休职工、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及灵活就业退休人员的基本养老金调整补发工作已于7月底前完成。与此同时,自7月1日起,全国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也实现了20元的普调,北京、吉林等地更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了本地标准。
这清晰展现了“双调整”的实践路径。
展望2026年,这关系到近1.4亿城镇职工养老金领取者和约1.8亿城乡居民(含符合条件的农民工)养老金领取者,总计超过3亿人的切身利益。政策层面也释放了积极信号。国家层面的“十五五”规划已明确提出“继续提高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待遇”。结合人社部会议透露的基金稳健运行信息,以及过往的调整连续性,2026年实现城镇职工基本养老金与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的“双调整”,可能性正变得越来越大。
![]()
第三、调整方向会“提低限高”吗?
“提低限高”这个说法,本质上包含了两个层面:一是着力提高低收入退休群体的养老金待遇;二是对养老金水平已经较高的群体,其增幅可能受到一定限制。这反映了社会对养老金调整公平性的高度关注。那么,2026年调整是否会朝这个方向倾斜?
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提低空间大,限高无必要
对于领取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的群体而言,其养老金水平普遍不高,绝大多数属于中低收入范围。这部分待遇本身就是基础性、保基本性质的。
因此,调整的核心目标必然是“提低”,即持续提高其待遇水平,缩小与城镇职工的相对差距。由于该群体内部不存在显著的高收入阶层,“限高”在这一体系中既无必要也缺乏实际意义。未来调整重点必然是持续、稳步地提升整体待遇。
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北京模式引关注,公平导向渐显
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覆盖人群广泛,内部待遇水平差异较大。2025年全国多数地区的调整方案,虽在定额调整、高龄倾斜等方面体现了对低收入、高龄等群体的照顾,但并未普遍出现直接针对高养老金水平人群的“限高”条款。然而,首都北京的调整方案提供了一个极具启发性的观察样本。
![]()
北京市2025年在与本人养老金水平挂钩的调整部分,采取了独特的“两段式”挂钩:
第一部分是普调:所有退休人员按其本人月养老金水平的0.15%增加。
第二部分是差异化挂钩:月养老金在7118元及以下的,每人每月增加18元;月养老金在7118元以上的,每人每月增加3元。
我们来看一个直观对比:
养老金3000元者:第一部分增加 3000 * 0.15% = 4.5元;第二部分增加18元;挂钩部分合计增加22.5元。
养老金10000元者:第一部分增加 10000 * 0.15% = 15元;第二部分增加3元;挂钩部分合计增加18元。
结果:养老金3000元者,仅挂钩调整部分就比养老金10000元者多出4.5元。
北京方案的精妙之处在于:它既坚持了“多缴多得、长缴多得”的激励原则(通过普调0.15%体现),又通过设置分界点(7118元)进行差异化的定额加发,实质性地向中低收入群体进行了更大力度的倾斜。
其效果是,在挂钩调整环节,相对低收入者获得了更高的绝对增加额,有效缩小了绝对差距。这可以视为一种温和、智慧的“提低”实践,同时并未粗暴地“限高”,高收入者依然在增长,只是增幅相对平缓。
![]()
第四、未来展望:公平与激励并重,北京经验或具风向标意义
北京2025年的调整实践,为全国探索养老金调整如何更好地兼顾公平与效率、适当向低收入群体倾斜,提供了宝贵的先行经验。
它表明,“提低”完全可以在尊重既有缴费激励机制的前提下,通过精妙的方案设计来实现。这种“有增有减”(增幅结构差异)而非“只增不减”或“限制增长”的方式,社会接受度更高,也更能体现政策的温度与智慧。
人社部会议展现的雄厚基金积累和“十五五”规划明确的城乡居民待遇提升方向,共同构成了2026年养老金“双调整”的强烈预期。
在调整方向上,“提低”——即重点保障和提升低收入退休人员(特别是城乡居民和城镇职工中养老金偏低者)的实际待遇水平——将是政策的核心关切点和必然趋势。至于“限高”,北京模式提供了一种更务实、更易操作的思路:并非限制高养老金者的增长,而是通过结构调整,确保低收入群体在调整中获得更大力度的支持,从而实现相对公平。
![]()
结语
2026年养老金“双调整”的曙光,在人社部会议数据和政策蓝图的映照下,已清晰可见。近10万亿的基金结余是定心丸,“十五五”规划的要求是动员令。超过3亿的退休人员,尤其是依赖基础养老金的城乡居民和城镇职工中待遇偏低者,有望迎来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北京2025年的创新实践,如同一面镜子,映照出未来调整可能更加注重向低收入者倾斜、追求相对公平的发展方向。我们有理由期待,2026年的养老金调整方案,将在保障基金长期可持续的基础上,书写更加温暖、更加公平的民生答卷。广大退休人员不妨安心,静待佳音。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