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这一辈子操的心不在外头,刀枪风雨都见过,心里最在意的是传到下一代手里别散,江山坐稳才是事,后人别把盘子打翻,活到晚年想的就这一桩。
![]()
他把手里的路子收拾好,一步步往后安排,留了四张压箱底的牌,不是花哨,是把人心和规矩拢起来的法子,盯着的是家里这些王爷的分寸,建文接位后把顺序改了,牌还在,用法变了。
![]()
为啥传孙不传子,太子朱标走得早,骨血最稳的那条线断了,剩下的儿子各地为王,兵马在手,每个人像是一支小军府,北边燕王朱棣就是一个样,本事有,队伍齐,给这类人皇位,兄弟之间容易翻,朱元璋看得明白,传孙,隔了一层,血脉还在,气势压下去一点,朱允炆当时年轻,读书多,性子静,守城比开局更合适,这样的选择把墙先垒起来。
![]()
四张底牌摆开,不是叫人去抽一张用,是一本顺序手册,礼面摆在前,法条立在侧,德行做润滑,兵力留在末尾,软硬搭在一起,先软后硬,硬也不乱硬。
![]()
第一张是礼,见面有礼,藩王进京朝觐有仪,各王的封地来贡有章,恩典不吝,身份被认可,心里有线不越,这种分寸靠礼去稳,建文登基,洪武帝的丧事本是各王进京的大场,话语权在都城里重新说一遍,距离拉近一截,结果不让入京,隔着城门各自表态,礼折了,关系一下子就远了。
![]()
第二张是法,祖训里把边界写得明白,藩王不干政,不插军国大事,关起门来管封地,朝廷收总线,慢慢收,停一停再收一寸,手是稳的,建文按下去的动作快,周王朱橚被拿,处理到云南,条文还在,执行变硬,藩王那一圈信息传得快,心里有数,节奏看出来。
![]()
第三张是德,赏赐走在前,东西到位,人心有照顾,互相看着,权柄你一半我一半,牵制摆出来,谁都不敢把线拉太长,朱元璋把这个做成了常态,建文接手,削得密,几位王接连出事,湘王走得决绝,这层缓冲没了,关系从横向牵制变成对峙。
![]()
第四张是兵,这张只在最后掀,前面三张兜不住了再动,动就要稳,将领知根知底,调兵路线清楚,建文把这张提前,手里的将听令不顺,队伍调度跟不上,纸面安排多过战场经验。
![]()
北平那边,朱棣修城练军,消息一件件传过去,兄弟的封地变动,宁王的位置空出来,防线少一条,他的判断就更明确,起兵的旗号挂的是清君侧,字面贴在制度上,意思走在大义那边,队伍里的兵认的是带过他们打仗的人,老部下跟熟人走,这种选择在军心里是正常的。
![]()
三年对打,北到南一路推进,朝廷这边出兵,文臣太监也在议战,调令多,战事的节奏慢,场上的优势不在手里,燕军一步一步压近,南京撑不住,宫城起火,建文的去向没落定,史料有不同说法,有自焚的讲法,有出家的讲法,留下的是空白,权柄落到永乐这边。
![]()
把整段路回看,朱元璋做的是平衡,一手压一手扶,一边紧一边松,家族里的力道调好,建文想把盘子一下清干净,轨道换得快,经验不跟,判断靠书页上的理,人心的变化没跟上。
![]()
皇位这个位置,更像架构师,德行是底色,规矩是框架,手段是工具,三块拼在一起才是完整板,哪一块缺口都容易漏,永乐年间把祖制再立,藩王的框架恢复,手里的绳又拴回来,是对前面路径的修正。
![]()
这四张底牌,不是新鲜词,是顺序,先给礼面,人心往里靠,再把法写进骨头,做事有边,德在场上润一润,日常运转不干涩,兵力收在最后,真到边界再开,守住这个次序,家族不至于彼此推着走到墙根,一口气打乱,震荡就大,结局就会往失控那边去。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