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杀父弑君的乱臣贼子,到百世颂扬的开国之君:周平王的神奇逆袭

分享至



西周末年,周幽王宠幸褒姒,废除了申后和太子宜臼,而立褒姒为后,立褒姒之子伯服为太子。周幽王意欲杀死申后和宜臼,申后和宜臼慌忙逃到申国,得到了申后父亲申侯的庇护。

为了给女儿申后和外甥宜臼讨回公道,申侯联合缯国和犬戎一起攻打镐京。三国联军攻破镐京,并在骊山将逃亡的周幽王、褒姒、伯父和一众大臣全部杀死,西周灭亡。

赶来勤王的晋、郑、卫、秦等国,拥立宜臼为周天子,是为周平王;地位显赫的虢国国君虢公翰却认为宜臼杀父弑君不合礼制,不能继承王位,于是联合一班诸侯拥立周幽王另一个儿子(一说弟弟)余臣为周天子,是为周携王。

公元前750年,晋文侯杀死周携王,结束了延续了二十年之久的“二王并立”的局面,周王室政权复归统一,周平王成了独一无二无可争议的周天子,也成了东周王朝的开国之君。

从一个有着杀父弑君的嫌疑犯,到东周王朝的开国之君,周平王是如何实现这人生逆袭的?细究历史,我们不难发现,这是政治现实、权力博弈和历史叙事共同作用的结果。

首先,申侯为了女儿和外甥而联合缯国和犬戎杀死周幽王,无疑是“弑君”的乱臣;而周平王作为受益人,确实也难逃“共犯”的嫌疑,从而背上“弑父”的恶名。

其次,周平王虽然是被废黜的太子,但毕竟也是周幽王的儿子,毕竟曾经为太子。在太子伯服被杀后,这位曾经的太子继承王位也在情理之中。但却横空杀出一位竞争者:余臣。虢公翰等指责宜臼杀父弑君,而拥立姬余臣为周天子。

于是两股势力展开了一场波澜壮阔惊心动魄的权力大博弈,而争取诸侯的支持成了双方胜负的关键之所在。在申侯的帮助下,周平王开始笼络诸侯,主要为卫国、晋国、郑国和秦国。

西周分封的列国分为五个层级,最高层级是公爵国,只有四个:虢国、宋国、周国和虞国。公爵国地位显赫,凌驾于齐国、鲁国、楚国等大国之上,并且都是周王室直系宗亲的封地。例如虢国就是周文王弟弟,也就是周武王叔父的封地。

虢国国君世代为周天子的卿士,替周天子东征西讨南征北战,在屏藩周室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所以,虢国国君倍受周天子的赏识和器重,参与了西周至春秋初期所发生的许多重大历史事件,对周王朝的兴起、发展和衰落都有重大影响。周幽王被杀后,时为虢国第八代国君的虢公翰鼎力支持周携王,并联合一班诸侯拥立周携王为周天子。

周幽王被杀时,卫国的国君是第十一代君王卫武公。得知犬戎入侵,卫武公马上起兵,成为勤王大军中的主力之一,也是周携王与周平王极力争取的主要对象之一。为了争取卫武公,周平王将卫国的地位提升至与虢国平级的公爵国;而作为虢国国君的虢公翰则不愿意卫武公与自己平起平坐,也就不能给予卫武公公爵地位。于是,卫武公鼎力支持周平王。

晋文侯是晋国的第十一代国君。得知犬戎攻打镐京,晋文侯火速入京勤王,是勤王大军中实力最强的一支,决定着周平王的命运。为了得到晋文侯的支持,周平王赋予晋文侯辅佐天子、代王征伐的大权,甚至默许晋文侯开疆拓土。

晋文侯于是倾力辅佐周平王,不但护卫周平王迁都洛邑,而且还出兵讨伐周携王,并最终杀死周携王,结束了东周初期二王并立的局面。周平王于是嘉奖晋文侯之功,并作《文侯之命》颂扬勉励晋文侯。

最难办的其实是郑国,因为郑国国君郑桓公与周幽王一起被犬戎杀死,可以说郑国与周平王间接有着杀父之仇。犬戎进攻镐京,郑国太子郑武公率军勤王;郑桓公被杀后,郑武公即位,并率军与晋秦卫等国军队一起击退犬戎。

为了化解与郑国的矛盾并得到郑武公的支持,周平王将女儿嫁给郑武公为妻,并提升郑武公为卿士,还赋予郑武公使用周王室军队讨伐其他诸侯的权力。周平王的善意终于打动了郑武公,郑武公决定为了国家利益摒弃恩怨转而支持周平王,并护卫周平王东迁洛邑。

当时的秦国名为国,实际上只是周王室的附庸,并不在诸侯国之列,也就是当时的秦国在周王朝的五级诸侯国中,连最低档次的子爵国都不是。为了争取秦襄公的支持,周平王封秦国为伯爵国,不但将秦国正式纳入诸侯国之列,而且位列第三级,一步跨越子爵和男爵,拥有了仅次于公爵和侯爵而与齐鲁楚燕等大国平起平坐的地位。

同时,周平王将岐山以西的土地封于秦国,并承诺秦国以后若夺回岐丰之地尽数归秦。不出意外,周平王的条件让秦襄公大喜过望,于是倾力支持周平王,并护卫周平王东迁洛邑。

周平王的第二大决策是东迁洛邑。在晋、郑、秦等诸侯的护卫下,周平王将都城东迁至洛邑,也就是现在的洛阳,史称“平王东迁”。

平王东迁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它让周王朝离开了被犬戎威胁、承载着“原罪”记忆的旧都镐京。并且,平王东迁在事实上再造了周王室,历史也进入东周时期。周平王由此从杀父弑君的叛逆之臣,成为延续国祚的国家救星。平王东迁还让周平王获得了中原诸侯的支持,而周携王则被孤立于关中一地实力羸弱直至被灭。

最终,周平王成为这场博弈最后的胜利者,并开创了东周数百年的基业。儒家思想讲究“为尊者讳,为亲者讳”,史家为了维护“正统”观念,有意无意地淡化甚至回避了周平王不光彩部分,而强调他作为周王朝国祚“延续者”的功绩,并将西周的灭亡归咎于周幽王的昏庸和失德。

历史是由胜利者书写的,而政治合法性的建立往往基于现实需要,而非纯粹的道德评判。这也是晋文侯、郑武公、秦襄公等支持周平王而非周携王的原因。他们为了自身利益也必须将周平王塑造为合法君王,并共同构建了“平王东迁,周室再造”的历史叙事。

许多人抱怨生不逢时命运多舛,但被废黜太子地位地的周平王,却通过一系列操作完成了从亡命天涯的被废太子到杀父弑君的乱臣贼子再到再造东周的开国之君的华丽转身。如果你是宜臼,你能完美逆袭成为周平王吗?

其实每个时代每个领域的每个人都会遇到重大危机,其中大部分人将危机视为挫折或危难,只会唉声叹气穷于应对,最终被危机吞噬惨遭淘汰;而有些人则将危机视为机遇,在危机中辗转腾挪从容应对,最终化解危险抓住机会成就自己。

下面,我们就通过周平王的经历,分析如何将生死攸关的重大危机转变为百年难遇的历史机遇。

付费解锁全篇
购买本篇
《购买须知》  支付遇到问题 提交反馈
相关推荐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